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581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属于挡土墙施工领域,其中挡土墙支护结构用于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支撑挡土墙,包括泄水管和操作架;多个水平间隔布置的所述泄水管嵌固在所述挡土墙内形成泄水排,所述泄水管连通所述挡土墙的内侧和外侧;所述操作架竖立设置在所述挡土墙的内侧与所述泄水管固定连接。挡土墙支护方法用于形成挡土墙支护结构这种挡土墙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解决了连墙件设置困难和材料浪费问题,又实现了挡土墙泄水孔的功能。钢管市面普遍易于购买,且可使用相对偏旧的管件,其与设计PVC管成本基本无差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挡土墙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挡土墙作为一种支挡或支护结构,设计高度可达10余米,在工程建设领域已经越来越普遍。挡土墙必须从下往上逐节施工,随着挡土墙施工高度的递增,为方便工人安装模板和浇筑混凝土,往往需随挡土墙施工高度同步搭设操作架。操作架在使用过程中受施工荷载、风荷载等影响易发生倾覆事故,必须与结构物可靠连接,提高其整体性和安全稳定性。挡土墙外立面属连续封闭界面,按照常规连墙件设置方法不易操作且连墙件材料浪费率较高。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操作架更多的是在地面设置斜撑、并未设置连墙件,操作架一旦达到一定搭设高度,斜撑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极易发生操作架倾覆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挡土墙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用于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支撑挡土墙,包括泄水管和操作架;多个水平间隔布置的所述泄水管嵌固在所述挡土墙内形成泄水排,所述泄水管连通所述挡土墙的内侧和外侧;所述操作架竖立设置在所述挡土墙的内侧与所述泄水管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内从下到上设置有多排所述泄水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泄水排内相邻两个所述泄水管的间距为2-3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泄水管支出所述挡土墙的外侧5-10cm形成支出排水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架包括第一立面组和第二立面组;所述第一立面组紧贴所述挡土墙的内侧设置;所述第一立面组包括多根第一立杆,和多根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杆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一横杆连接形成面状的所述第一立面;所述第二立面组平行于所述第一立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立面远离所述挡土墙的一侧;所述第二立面组包括多根第二立杆,和多根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杆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连接形成面状的所述第二立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一横杆交叉的位置形成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交叉的位置成型第二连接件;一根所述泄水管同时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点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点固定连接。一种挡土墙支护方法,用于形成上述的挡土墙支护结构,包括步骤:从下往上逐节施工所述挡土墙;当所述挡土墙施工到预设高度时水平间隔安装多个所述泄水管形成一组所述泄水排;在所述泄水排上继续往上施工所述挡土墙;在所述挡土墙施工至所述泄水排上方间隔高度之前,安装所述操作架至所述预设高度;连接所述泄水管和所述操作架;继续对所述挡土墙施工到间隔高度,水平间隔安装多个所述泄水管形成另一组所述泄水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继续对所述挡土墙施工到间隔高度,水平间隔安装多个所述泄水管形成另一组所述泄水排的步骤后,重复步骤:在所述泄水排上继续往上施工所述挡土墙;在所述挡土墙施工至所述泄水排上方间隔高度之前,安装所述操作架至所述预设高度;连接所述泄水管和所述操作架;继续对所述挡土墙施工到间隔高度,水平间隔安装多个所述泄水管形成另一组所述泄水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挡土墙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即解决了连墙件设置困难和材料浪费问题,又实现了挡土墙泄水孔的功能。钢管市面普遍易于购买,且可使用相对偏旧的管件,其与设计PVC管成本基本无差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挡土墙支护结构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挡土墙支护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001-挡土墙;100-泄水管;200-操作架;210-第一立面组;230-第二立面组;211-第一立杆;213-第一横杆;231-第二立杆;233-第二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请参阅图1,这种挡土墙支护结构用于在挡土墙001施工过程中支撑挡土墙001,包括泄水管100和操作架200;多个水平间隔布置的泄水管100嵌固在挡土墙001内形成泄水排,泄水管100连通挡土墙001的内侧和外侧;操作架200竖立设置在挡土墙001的内侧与泄水管100固定连接。也即在这里泄水管100一方面起到了泄水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操作架200提供了支撑,挡土墙001施工完毕之后,操作架200进行拆除,也可以将泄水管100支出挡土墙001内侧的部分切除,从而转换为长久使用的泄水孔。其中泄水管100采用Φ48.3的钢管,工地现场易得,而且在挡土墙001内能够长期稳定工作,不易损坏。挡土墙001内从下到上设置有多排泄水排,通过由下到上层部多排泄水排可以为操作架200各个高度提供固定支撑,也可以分别排出挡土墙001内各高度层的积水,优化排水效果。实际施工时,泄水排内相邻两个泄水管100的间距为2-3m,泄水管100支出挡土墙001的外侧5-10cm形成支出排水段。泄水管100的间距与操作架200的设计相关,目前挡土墙001的操作架200纵管的大概间距为2-3m,使得泄水管100也按照此间距分布较为合理,而泄水管100支出的部分方便引水和外接其他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架200包括第一立面组210和第二立面组230;第一立面组210紧贴挡土墙001的内侧设置;第一立面组210包括多根第一立杆211,和多根垂直于第一立杆211的第一横杆213,第一立杆211和第一横杆213连接形成面状的第一立面;第二立面组230平行于第一立面,设置在第一立面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支撑挡土墙,包括泄水管和操作架;/n多个水平间隔布置的所述泄水管嵌固在所述挡土墙内形成泄水排,所述泄水管连通所述挡土墙的内侧和外侧;/n所述操作架竖立设置在所述挡土墙的内侧与所述泄水管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土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支撑挡土墙,包括泄水管和操作架;
多个水平间隔布置的所述泄水管嵌固在所述挡土墙内形成泄水排,所述泄水管连通所述挡土墙的内侧和外侧;
所述操作架竖立设置在所述挡土墙的内侧与所述泄水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内从下到上设置有多排所述泄水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排内相邻两个所述泄水管的间距为2-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支出所述挡土墙的外侧5-10cm形成支出排水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架包括第一立面组和第二立面组;
所述第一立面组紧贴所述挡土墙的内侧设置;
所述第一立面组包括多根第一立杆,和多根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杆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一横杆连接形成面状的所述第一立面;
所述第二立面组平行于所述第一立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立面远离所述挡土墙的一侧;
所述第二立面组包括多根第二立杆,和多根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杆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连接形成面状的所述第二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敏庞旭苏炳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