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技术介绍
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边沟是指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水沟。绿化带两侧均设置边沟,边沟作用为排水,但是边沟内经常容易囤积雨水,雨水若常年堆积在边沟底部,内部会产生淤泥苔藓等物,导致无法排出,难于清理。鉴于此,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包括绿化带和边沟主体;所述边沟主体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沟主体分别成型于所述绿化带沿长度方向两侧;所述边沟主体包括底边、第一侧边、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绿化带(10)和边沟主体(20);/n所述边沟主体(20)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沟主体(20)分别成型于所述绿化带(10)沿长度方向两侧;/n所述边沟主体(20)包括底边(23)、第一侧边(21)、第二侧边(22)和引流边(211),所述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分别成型于所述底边(23)两侧且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第二侧边(22)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底边(23)、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第二侧边(22)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容纳降水的第一容纳腔(24),所述第二侧边(22)与所述绿化带(10)贴合设置,所述第一侧边(21)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绿化带(10)和边沟主体(20);
所述边沟主体(20)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沟主体(20)分别成型于所述绿化带(10)沿长度方向两侧;
所述边沟主体(20)包括底边(23)、第一侧边(21)、第二侧边(22)和引流边(211),所述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分别成型于所述底边(23)两侧且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第二侧边(22)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底边(23)、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第二侧边(22)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容纳降水的第一容纳腔(24),所述第二侧边(22)与所述绿化带(10)贴合设置,所述第一侧边(21)顶部与所述引流边(211)底部相接,且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引流边(211)呈角度设置,所述引流边(211)顶部高于地表,用于将降水引入所述边沟主体(20)内部;
所述底边(23)和所述第一侧边(21)上开设有漏水孔(231),所述漏水孔(231)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减小,用于将雨水引入所述漏水孔(231)内部并囤积;
所述漏水孔(231)底部连接引流管(232),所述引流管(232)通入地表下,用于将所述漏水孔(231)内的降水缓慢引入地下;所述漏水孔(231)的纵截面呈阶梯状;
所述漏水孔(23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周部(2311)和第二圆周部(2312),所述第一圆周部(231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周部(2312)的半径,且第一圆周部(2311)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圆周部(2312)的上方;
所述第一圆周部(2311)和所述第二圆周部(2312)之间呈圆滑过渡;
所述第一圆周部(2311)的顶部形成第一开口(2313),所述第二圆周部(2312)的底部形成第二开口(2314),所述第一开口(2313)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2314)的面积;
所述第一开口(2313)与所述底边(23),和/或,所述第一侧边(21)的表面平齐;
或者,
所述漏水孔(231)的纵截面呈漏斗状;
所述漏水孔(231)包括一体成型的圆锥部(2315),所述圆锥部(2315)沿竖直方向自上到下具有第三开口(2316)和第四开口(2317),且所述第三开口(2316)的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开口(2317)的面积;
所述第三开口(2316)与所述底边(23),和/或,所述第一侧边(21)的表面平齐;
所述引流管(232)采用橡胶材质,且所述引流管(232)的截面积自靠近所述边沟主体(2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边沟主体(20)的一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231)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漏水孔(231)呈阵列分布于所述底边(23),和/或,第一侧边(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化带排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