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旭彬专利>正文

一种手术复位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73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复位钳,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活动连接;双关节钳头,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第二钳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活动连接;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钳柄相连接,所述导向筒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相连接,且所述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复位钳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手术复位钳。
技术介绍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在给予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时,为减少手术创伤,常需要小切口置入钢板,在放置锁钉部位切小切口置入螺丝钉。但在微创置入螺丝钉时,因为切口较小,不能直接通过视觉判断钢板与骨干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理想。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判断钢板位置的方法却都存在以下的问题:手术器械钻头方向很难保证在骨干的中间位置,易发生偏移,偏移过大时可能达不到髓腔,仅穿过皮质,有时还会导致穿到皮质外等多种状况,由此导致固定效果明显减弱,出现拔钉、骨折部移位、再手术等医疗事故情况的发生。故对手术复位固定的问题一直成为研究的重点。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复位钳,其采用将两个复位臂拆卸分开,分别使两个复位臂的钳体自手术的原切口置入,再采用铰接组件铰接组合,利用两个钳体的夹持凹槽可实现对骨折块的环抱复位,其固定牢靠,并且复位臂上安装有导向筒,开路器或电钻等沿导向筒滑动,可使开路器或电钻等的一端伸入到两个复位臂的嵌体之间,进而对骨折端进行开设通道。上述技术虽然能够改善了置钉和操作过程易偏移的问题,但本申请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上述技术中的复位臂上安装的导向筒结构简单,同时由于钳体整体结构的限制,使得导向筒的长度较短,由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得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易导致螺钉拧入骨内时出现偏移,影响固定复位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复位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为了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复位钳,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活动连接;双关节钳头,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第二钳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活动连接;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钳柄相连接,所述导向筒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相连接,且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双关节钳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优选的,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手柄臂和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手柄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二钳柄包括第二手柄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手柄臂和第二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相接处形成连接部。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为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所述弧形端与所述第一钳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为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所述弧形端与所述第二钳头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柄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一关联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与第一关联部的夹角为ɑ1,90°≤ɑ1<180°;所述第二手柄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握持部和第二关联部,所述第二握持部和第二关联部的夹角为ɑ2,90°≤ɑ2<180°。优选的,所述第一钳头包括第一关节臂和第一钳夹齿,所述第一钳夹齿与所述第一关节臂相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包括第二关节臂和第二钳夹齿,所述第二钳夹齿与所述第二关节臂相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臂与所述第二关节臂相连接形成关节部,所述关节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向筒包括筒体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筒体两端部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关节部上。优选的,所述钳体上设有加压旋紧装置,所述加压旋紧装置包括加压杆,所述加压杆包括连接端和滑动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滑动端与所述第二钳柄滑动连接,且滑动端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滑动端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钳柄上设有凸起的卡槽,所述滑动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钳柄通过卡槽可沿加压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钮和压紧片,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滑动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紧片活动套设于所述加压杆上,且所述压紧片位于所述调节旋钮与卡槽之间。优选的,还包括外挡片,所述外挡片罩设于所述滑动端的外部,且所述外挡片与所述压紧片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手术复位钳,通过采用双关节钳头,并且安装有导向筒,且导向筒的两端分别与钳柄、双关节钳头相固定,且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采用以上结构,使得导向筒在导向的方向上有足够的长度,且两点支撑固定,对准效果好,固定牢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持板器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00、钳柄;200、双关节钳头;300、导向筒;400、加压旋紧装置;110、第一钳柄;111、第一手柄臂;1111、第一握持部;1112、第一关联部;112、第一连接臂;120、第二钳柄;121、第二手柄臂;1211、第二握持部;1212、第二关联部;122、第二连接臂;210、第一钳头;211、第一关节臂;212、第一钳夹齿;220、第二钳头;221、第二关节臂;222、第二钳夹齿;310、第一固定座;320、第二固定座;330、筒体;410、加压杆;420、调节组件;421、调节旋钮;422、压紧片;423、外挡片;500、连接部;600、关节部。7、持板器;71、第一螺纹;71、第二螺纹;73、转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手术复位钳,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柄100、双关节钳头200、导向筒300。钳柄100,包括第一钳柄110和第二钳柄120,所述第一钳柄110和第二钳柄120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钳柄110包括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一连接臂112,所述第一手柄臂111与所述第一连接臂112相连,第一连接臂112的一端为弧形端,此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弧形端与双关节钳头200相连接;第二钳柄120包括第二手柄臂121和第二连接臂122,第二手柄臂121和第二连接臂122相连,第二连接臂122的一端为弧形端,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弧形端与所述双关节钳头200相连接;第一连接臂112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22相连接形成连接部500,采用以上结构,由于连接臂采用弧形结构,使得在持钳操作时,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n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活动连接;/n双关节钳头,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第二钳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活动连接;/n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钳柄相连接,所述导向筒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相连接,且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双关节钳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
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活动连接;
双关节钳头,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第二钳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活动连接;
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钳柄相连接,所述导向筒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相连接,且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双关节钳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手柄臂和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手柄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二钳柄包括第二手柄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手柄臂和第二连接臂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相接处形成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为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所述弧形端与所述第一钳头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为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所述弧形端与所述第二钳头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一关联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与第一关联部的夹角为ɑ1,90°≤ɑ1<180°;
所述第二手柄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握持部和第二关联部,所述第二握持部和第二关联部的夹角为ɑ2,90°≤ɑ2<180°。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旭彬刘守谦
申请(专利权)人:吉旭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