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用电热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5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用电热壶,可以避免倒水时的蒸汽烫伤事故,并且易于对准容器开口倒水,使用更方便。该易用电热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壶嘴和把手,关键在于所述壶嘴为倾斜设置的长杆状的空心管,所述壶嘴的底部与所述壶体的底部侧壁连接,所述壶嘴的顶部为出水口,当所述壶体平放时,所述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壶体的顶部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用电热壶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涉及一种易用电热壶。
技术介绍
电热壶是十分常用的家电设备,常见的电热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顶部设置开口盖的壶体1,壶体1的侧壁两侧相对设置有用于出水的壶嘴2以及用于握持的把手3。但是,通常这种结构的电热壶,在烧开水后将电热壶内的开水倒入保温瓶等容器时,在倒水时的末段时间,随着电热壶内的开水逐渐减少,需要将整个壶体1几乎放置平行才能将剩余的开水倒出,如图2所示,此时,壶嘴2的出水口21和把手3几乎位于同一垂线上,出水口21处冒出的高温蒸汽容易烫伤使用者,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易用电热壶,可以避免倒水时的蒸汽烫伤事故,并且易于对准容器开口倒水,使用更方便。本技术的易用电热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壶嘴和把手,所述壶嘴为倾斜设置的长杆状的空心管,关键在于所述壶嘴的底部与所述壶体的底部侧壁连接,所述壶嘴的顶部为出水口,当所述壶体平放时,所述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壶体的顶部高度。本技术采用长杆状的空心管壶嘴,易于对准保温瓶等容器的开口倒水,使用方便,而且壶嘴的顶部出水口的高度高于壶体的顶部高度,这样在倒水的末段时间,将电热壶几乎放平倒水时,可以使壶嘴的出水口的竖向位置与把手的位置错开,避免壶嘴的出水口冒出的高温蒸汽烫伤使用者的手部,更加安全可靠。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为上部弯折的杆形把手,所述杆形把手的上端与所述壶体的侧壁连接,所述杆形把手的下端向下悬伸设置,所述杆形把手与所述空心管平行设置。这样在电热壶侧倾倒水时,使用者握持杆形把手更加容易保持壶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热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电热壶侧倾倒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倾倒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示:1、壶体;2、壶嘴;21、出水口;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3、图4,本技术的用电热壶,包括壶体1,壶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壶嘴2和把手3,壶嘴2为倾斜设置的长杆状的空心管,壶嘴2的底部与壶体1的底部侧壁连接,壶嘴2的顶部为出水口21,当壶体1平放时,出水口21的高度高于壶体1的顶部高度,如图3所示。本技术采用长杆状的空心管壶嘴2,易于对准保温瓶等容器的开口倒水,使用方便,而且壶嘴2的顶部出水口21的高度高于壶体1的顶部高度,这样在倒水的末段时间,将电热壶几乎放平倒水时,可以使壶嘴2的出水口21的竖向位置与把手3的位置错开,避免壶嘴2的出水口21冒出的高温蒸汽烫伤使用者的手部,更加安全可靠。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把手3为上部弯折的杆形把手3,杆形把手3的上端与壶体1的侧壁连接,杆形把手3的下端向下悬伸设置,杆形把手3与壶嘴2的空心管平行设置。这样在电热壶侧倾倒水时,使用者握持杆形把手3更加容易保持壶体1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用电热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壶嘴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嘴为倾斜设置的长杆状的空心管,所述壶嘴的底部与所述壶体的底部侧壁连接,所述壶嘴的顶部为出水口,当所述壶体平放时,所述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壶体的顶部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用电热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壶嘴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嘴为倾斜设置的长杆状的空心管,所述壶嘴的底部与所述壶体的底部侧壁连接,所述壶嘴的顶部为出水口,当所述壶体平放时,所述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
申请(专利权)人:信宜市汇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