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糖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31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糖电饭煲,具体煲体、煲盖以及内锅组,所述的内锅组包括: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所述的第二内锅通过电磁升降组件控制于第一内锅中上下移动;所述的电磁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煲体的内胆中多个电磁线圈组以及安装于第二内锅中的磁铁,通过电磁感应驱动第二内锅于第一内锅中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二内锅通过电磁升降组件的驱动,可以于第一内锅中上升,在煮饭时,米饭中的淀粉、糖分可以随米汤回流至第一内锅中,有效地减少米饭中淀粉和糖分的含量;电磁升降组件包括:多个电磁线圈组以及磁铁,比传统的通过电机驱动上移的结构,其结构更加简洁,减少了许多机械零部件,同等的容量下可以大大地缩小了电饭锅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糖电饭煲
本技术涉及电饭煲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降糖电饭煲。
技术介绍
电饭煲是一种用于用于煮食的家电,更多的是用于煮米饭。米饭是人们饮食中较为常见的煮食,也是人体摄取能量和糖分的主要来源。成年人每天摄入是米饭量比较多,而米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含有的淀粉、糖分都比较重。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不断关注,特别的年纪较大的老年人,米饭中含糖量较重,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降糖电饭煲开始产生。如中国专利号为2018213293663电饭煲内胆及应用该内胆的多维降糖电饭煲,其结构主要是通过开设于内胆上的孔进行水的流动,进而冲刷米饭中的淀粉和糖分,但是此种结构最后水和糖分还是组合在一起的,部分的淀粉和糖分还是在米粉中保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糖电饭煲。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糖电饭煲,具体煲体、设置于煲体内的加热组件、与煲体配合的煲盖以及收容于煲体与煲盖所组成的空间内的内锅组,所述的内锅组包括: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第二内锅底部设置有网孔,第二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糖电饭煲,具体煲体、设置于煲体内的加热组件、与煲体配合的煲盖以及收容于煲体与煲盖所组成的空间内的内锅组,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内锅组包括: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第二内锅底部设置有网孔,第二内锅收容于第一内锅中,且第二内锅高度小于第一内锅;/n所述的第二内锅通过电磁升降组件控制于第一内锅中上下移动;/n所述的电磁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煲体的内胆中多个电磁线圈组以及安装于第二内锅中的磁铁,通过电磁感应驱动第二内锅于第一内锅中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糖电饭煲,具体煲体、设置于煲体内的加热组件、与煲体配合的煲盖以及收容于煲体与煲盖所组成的空间内的内锅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锅组包括: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第二内锅底部设置有网孔,第二内锅收容于第一内锅中,且第二内锅高度小于第一内锅;
所述的第二内锅通过电磁升降组件控制于第一内锅中上下移动;
所述的电磁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煲体的内胆中多个电磁线圈组以及安装于第二内锅中的磁铁,通过电磁感应驱动第二内锅于第一内锅中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糖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煲体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中的内胆,于内胆的外壁安装有所述的电磁线圈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糖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线圈组设置有多组,沿内胆的外壁圆周均匀排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糖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线圈组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内的多个独立的线圈,多个线圈于支架上竖向排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红象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