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0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焚香炉产品领域,具体是公开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包括钵炉、底座、炉盖和焚香内座,所述底座设置在钵炉的外侧底部,所述焚香内座嵌入在钵炉内,所述炉盖嵌入在钵炉内盖在焚香内座上方,所述炉盖上布设有散发孔,所述焚香内座包括储灰碗、碗盖、焚香座和清灰机构,所述储灰碗嵌设在钵炉的炉内底部,所述碗盖覆盖住储灰碗的碗口,所述所述焚香座设置在碗盖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碗盖对应焚香座位置开设有落灰通孔,所述清灰机构设置在焚香座上用于快速清理焚香座上的香灰。该结构的焚香炉结构简单,使用操作简便,可储放香灰,无需每次使用后都进行清理,且清理清洗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
本技术涉及焚香炉产品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焚香炉通常是用于佛教祭祀焚香,而现在焚香炉不仅用于祭祀焚香还用于生活中,用于静心、驱虫、熏香,例如一些茶室使用用于增添泡茶休闲的氛围,一些家庭使用用于驱逐蚊虫,和室内熏香。现有市场上的焚香炉的形态款式种类繁多,使用方式基本相同,其中有一些在使用中都存在的着这样的一个使用问题,就是每次焚香完都要清理清洗,而每次的清洗清理都需要借助工具,清理清洗操作也较为麻烦,如此导致了一些人使用,没有每次清理,没清理时可能会影响下次使用,而且还会出现香灰被扬起造成粉尘污染,还有一些人则是由于每次清洗嫌麻烦,在使用几次后直接放弃使用,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焚香炉产品的问题作出研究改进,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操作简便,清理清洗方便的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钵炉、底座、炉盖和焚香内座,所述底座设置在钵炉的外侧底部,所述焚香内座嵌入在钵炉内,所述炉盖嵌入在钵炉内盖在焚香内座上方,所述炉盖上布设有散发孔,所述焚香内座包括储灰碗、碗盖、焚香座和清灰机构,所述储灰碗嵌设在钵炉的炉内底部,所述碗盖覆盖住储灰碗的碗口,所述所述焚香座设置在碗盖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碗盖对应焚香座位置开设有落灰通孔,所述清灰机构设置在焚香座上用于快速清理焚香座上的香灰。所述储灰碗的底部与钵炉内底部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嵌合结构。所述碗盖的边沿与储灰碗的碗口边沿设有对应的第二定位嵌合结构。所述钵炉的炉口边沿上设有可拆装的定位夹,所述定位夹在钵炉内的一侧设有用于顶住炉盖的定位爪。所述焚香座包括侧边框及与侧边框对应形状嵌入在侧边框底部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连接清灰机构由其带动翻转,所述侧边框的下边沿连接在碗盖上,所述落灰通孔与侧边框对应形状大小,所述翻转板的相对两侧边设有转轴,所述侧边框上对应转轴设有供其穿过的转轴孔,所述清灰机构包括对应转轴开设在钵炉侧壁上的翻转孔、穿设在翻转孔上的连接杆、设置在转轴外端和连接杆内端上的固定连接结构以及设置在连接杆外端上的翻转柄。所述翻转孔为横向或纵向的条形孔,所述翻转柄为可嵌入条形孔内的片状块,所述翻转柄为可沿连接杆长度方向活动但不可转动的方式套设在连接杆的外端上。所述侧边框为圆形框,所述翻转板为圆形板,其上下表面分别对应直径线设有刮灰片,所述刮灰片通过翻转板中心位置设置的轴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炉盖上对应焚香座开设有放香圆孔,并设置有盖住放香圆孔的活动盖,所述活动盖的下表面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竖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在竖杆的下端端面形成开口,所述活动盖盖住放香圆孔时所述刮灰片从开口嵌入在卡槽内。所述竖杆在活动盖下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根,两根竖杆的下端之间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下表面与竖杆的下端端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焚香炉,其焚香内座是可活动设置在钵炉内是,是可整体取出在钵炉外清理清洗的,由于焚香座上的的翻转板和清灰机构的设置,能够将焚香座上的香灰清理干净,因此清理清洗时可仅清洗储灰碗,清理清洗非常方便,焚香炉的整体结构设置简单,使用操作简便,从而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上述进一步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焚香内座在组装、使用、拆洗的操作工序更为简单快捷;上述焚香座的结构设置能够两面替换放置香料使用,且其可翻转的结构设置能够在一面使用后进行翻转,翻转的同时能够将香灰倒入储灰碗内,同时翻转也是替换面使用,翻转机构的结构设置简单,操作简便;上述活动盖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焚香使用时香料的快速放入,而其上的竖板和刮灰板的结构设置则可通过转动活动盖来实现进一步的清理翻转板上的香灰。综上,从而使得本技术的焚香炉能够更好的实现清理使用、使用操作方便的效果,更好的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钵炉1;定位夹11;定位爪12;底座2;炉盖3;散发孔31;放香圆孔32;活动盖33;竖杆34;卡槽35;横杆36;焚香内座4;储灰碗41;凸沿412;碗盖42;落灰通孔422;缺口421;焚香座43;侧边框431;翻转板432;转轴433;转轴孔434;清灰机构44;翻转孔441;连接杆442;固定连接结构443;翻转柄444;刮灰片44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钵炉1、底座2、炉盖3和焚香内座4,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各部件的结构位置连接关系。所述钵炉1如图中所示,为钵状的炉体结构,通常为陶瓷材质,所述底座2设置在钵炉1的外侧底部用于钵炉1的平稳放置,所述焚香内座嵌4入在钵炉1内,可活动设置便于取出清理和快速放入,所述炉盖3嵌入在钵炉1内盖在焚香内座4上方,所述炉盖3上布设有散发孔31供焚香时香烟的散发出,为避免炉盖3容易被随意打开或炉盖3盖合位置不正,所述钵炉1的炉口边沿上可设有可拆装的定位夹11,所述定位夹11在钵炉1内的一侧设有用于顶住炉盖3的定位爪12,如此沿钵炉1的炉口边沿上布设多个,即能够较好达到上述的问题的预防,如图中所示的所述定位夹11设置三个,且在定位夹11上做了祥云装饰片,上述底座2也设计为多条弧形段连续连接构成,整体构成了一个复古寓意吉祥的一个焚香炉。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所述焚香内座4的具体结构是这样的,如图中所示,包括储灰碗41、碗盖42、焚香座43和清灰机构44,所述储灰碗41嵌设在钵炉1的炉内底部,所述碗盖42覆盖住储灰碗41的碗口。这里为方便储灰碗41的快速定位放置,所述储灰碗41的底部与钵炉1内底部上可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嵌合结构,所述钵炉1的底部凸设有凸起的条形坎,所述储灰碗41对应凸起的条形坎的位置设有条形内凹结构,通过该结构设置在将储灰碗41放入钵炉1内后即能够快速通过该第一定位嵌合结构将储灰碗41定位定向的放置在钵炉1内,还有所述碗盖42的边沿与储灰碗41的碗口边沿设有对应的第二定位嵌合结构,如图中所示所述碗盖42的边沿上开设有缺口421,所述储灰碗41的碗口边沿上设有对应嵌入缺口421内的凸沿412,该结构设置同上第一定位嵌合结构的设置同理,能够使碗盖42定位定向盖合在储灰碗41上,这些结构的设置实现的作用效果也有利于下述结构的配合,达到较好的使用。所述焚香座43设置在碗盖42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碗盖42对应焚香座43位置开设有落灰通孔422,所述焚香座43包括侧边框431及与侧边框431对应形状嵌入在侧边框431底部的翻转板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钵炉、底座、炉盖和焚香内座,所述底座设置在钵炉的外侧底部,所述焚香内座嵌入在钵炉内,所述炉盖嵌入在钵炉内盖在焚香内座上方,所述炉盖上布设有散发孔,所述焚香内座包括储灰碗、碗盖、焚香座和清灰机构,所述储灰碗嵌设在钵炉的炉内底部,所述碗盖覆盖住储灰碗的碗口,所述焚香座设置在碗盖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碗盖对应焚香座位置开设有落灰通孔,所述清灰机构设置在焚香座上用于快速清理焚香座上的香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钵炉、底座、炉盖和焚香内座,所述底座设置在钵炉的外侧底部,所述焚香内座嵌入在钵炉内,所述炉盖嵌入在钵炉内盖在焚香内座上方,所述炉盖上布设有散发孔,所述焚香内座包括储灰碗、碗盖、焚香座和清灰机构,所述储灰碗嵌设在钵炉的炉内底部,所述碗盖覆盖住储灰碗的碗口,所述焚香座设置在碗盖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碗盖对应焚香座位置开设有落灰通孔,所述清灰机构设置在焚香座上用于快速清理焚香座上的香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碗的底部与钵炉内底部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嵌合结构,和/或,所述碗盖的边沿与储灰碗的碗口边沿设有对应的第二定位嵌合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钵炉的炉口边沿上设有可拆装的定位夹,所述定位夹在钵炉内的一侧设有用于顶住炉盖的定位爪。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香灰的焚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香座包括侧边框及与侧边框对应形状嵌入在侧边框底部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连接清灰机构由其带动翻转,所述侧边框的下边沿连接在碗盖上,所述落灰通孔与侧边框对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勤颖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