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耕专利>正文

增力二心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22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3
一种增力二心轮,包括分心设置、圆轮及申缩辐条,是个有圆心、圆轮轴、偏心、偏心轴的圆轮与偏心轮统一体,所述的分心设置把圆心与偏心分开和固定,所述的圆轮与分心设置铰链连接,所述的申缩辐条两端分别与偏轴、圆轮连接。二心轮的圆轮与偏心轮分工合作,圆轮负责圆连接,偏心轮负责力转化。二心轮的增力,是指二心轮短半径增大长半径、偏轴的扭力,等大反向扭力的长半径扭矩大于短半径扭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①能与圆轮传动。②最短半径增大长半径、偏轴扭力的力学特性能显著提高动力机效能。③等大反向扭力长半径扭矩大于短半径扭矩的力学特性可开发利用某些自然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力二心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子,尤其是一种具有两个旋转中心的增力二心轮。
技术介绍
在此,单独说“轮”是说只有圆心的轮,各种圆轮都简称轮,圆齿轮简称齿轮,偏心圆轮简称偏心轮,偏心圆的轴心简称为偏心,偏心圆轮的轴称为偏轴,偏心到圆的连线称为偏心轮半径,偏心与圆心的距离称偏心距p。圆半径为R,则偏心圆有最长半径Rzc=R+p和最短半径Rzd=R-p,过圆心和偏心的直径是偏心圆对称直径。大于圆轮半径的偏心圆半径称长半径Rc,小于圆轮半径的偏心圆半径称短半径Rd。F为扭力,偏心圆有扭矩M=RF,从最短半径Rzd輸出的扭矩M=FR=FRzd(R-p),扭力FRzd=M/(R-p)=RF/(R-p)=F/(1-p/R)最大,从最长半径Rzc輸出的扭矩为M=FR=FRzc(R+p),扭力FRzc=M/(R+p)=RF/(R+p)=F/(1+p/R)最小。偏心圆只有一个旋转中心——偏心。轮系的传动比是指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齿轮传动的扭力比f12与齿轮半径R、齿数z成反比。ω为角速度,n为转速,F为扭力,i12表示从齿轮1向齿轮2传动的传动比,f12表示从齿轮1向齿轮2传动时齿轮1对于齿轮2的扭力比,负号表示转动方向、扭力方向相反。1/f12表示从齿轮1向齿轮2传动时齿轮2对于齿轮1的扭力比。传动比和扭力比公式为:外啮合平行轴齿轮传动比i12=-ω1/ω2=-n1/n2,1/f12=F2/F1=-z1/z2=-R1/R2内啮合平行轴齿轮传动比i12=ω1/ω2=n1/n2,1/f12=F2/F1=z1/z2=R1/R2共轴的齿轮传动比i12=ω1/ω2=n1/n2=1,1/f12=F2/F1=z1/z2=R1/R24个平行轴齿轮有传动比i12,i23,i34,则:i14=ω1/ω4=i12i23i34,在此,单独说传动是指主动齿轮始终与从动齿轮长期啮合的连续传动。偏心齿轮与其它齿轮啮合转动,由于啮合的两个齿轮半径之和不是常数,所以不能传动。短距传动是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在ΔS短距离内的传动。偏心轮能够与任何齿轮进行短距传动。偏心轮有主动轮短距传动和从动轮短距传动两种方式。图1是一个偏心轮主动轮短距传动及力平衡状态简图。偏心轮的圆轮半径为R,最长半径Rzc=R+p,最短半径Rzd=R-p。令图1偏心轮为短距传动主动轮,从Opx输入扭矩FR,从Rzd输出扭力FRzd,相当于以R、Rzd为半径的共轴齿轮传动(以虚细线表示),轮系传动比1/f12=F2/F1=R1/R2,所以FRzd/F=R/Rzd,FRzd=FR/Rzd=FR/(R-p)。把图1画在力矩盆,以偏心Opx为旋转中心,根据力矩盘的力矩平衡原理,偏心轮最长半径Rzc有顺时针作用力F,最短半径Rzd有逆时针作用力-FRzd,它们的力矩相等才能平衡,即F(R+P)=-FRzd(R-p),-FRzd=F(R+p)/(R-p)才能平衡。令p=R/2,则偏心轮为短距传动主动轮,FRzd=FR/Rzd=FR/(R-p)=2F,从最短半径Rzd输出的短距传动扭力FRzd是偏轴输入扭力F的2倍。-FRzd=F(R+p)/(R-p)=F(R+R/2)/(R-R/2)=3F,3F/F=3,所以,最短半径作用力-FRzd等于最长半径作用力F的3倍时,顺时针力矩与逆时针力矩平衡。证明最短半径有增大最长半径扭力和增大偏轴扭力的作用。图2是两个偏心轮短距传动的力平衡简图。两个偏心轮z1、z2的R、p相同,啮合于对称直径B点。把z1的对称直径当作杠杆,以Opx为支点,z1的RzcA点有作用力F,根据杠杆力矩平衡原理,FRzcA=FRzdBRzdB,最短半径Rzd的B点作用力FRzdB=FRzcA/RzdB。z2在B点接受z1的作用力FRzdB,z2最长半径RzcB点有作用力-FRzcB=-FRzcA/RzdB,以z2偏心Opx为支点,-FRzcBRzcB=-FRzdCRzdC,用-FRzcA/RzdB代入-FRzcB得-F(RzcA/RzdB)RzcB=-FRzdCRzdC,-FRzdC=-F(RzcA/RzdB)RzcB/RzdC=-F(Rzc/Rzd)(Rzc/Rzd)=-F(Rzc/Rzd)2=-F[(R+p)/(R-p)]2。把两个偏心轮短距传动当做两个以Rzc、Rzd为半径的共轴齿轮传动(用细虚线表示),按齿轮传动比的1/f12=F2/F1=R1/R2演算,同样得到上面的结果。令p=R/2,-FRzdC=-F[(R+p)/(R-p)]2=-F[(3R/2)/(R/2)]2=-9F。在短距传动,z1的Rzc扭力F转化到z2的Rzd输出,扭力为-9F,z2的Rzd扭力FRzdC=9F才能力平衡。偏心轮短距传动符合力矩平衡原理和轮系传动规律,都证明偏心轮短距传动Rzd增大Rzc的扭力。图3是三个偏心轮的短距传动及力矩平衡简图。z1、z2、z3圆半径为R,偏心矩为P,相交于B点、C点,把图3画到力矩盘,依次以z1、z2、z3的Opx为旋转中心,把z1的RzcA点作用力F转化到B点、C点、D点,根据力矩盘力矩平衡原理,z3的RzdD点有FRzdD=F[(R+p)/(R-p)]3。把3个偏心轮短距传动当做3个以Rzc、Rzd为半径的共轴齿轮之间的传动(用细虚线表示),按1/f12=F2/F1=R1/R2演算,同样得到这样的结果。令p=R/3,z3的FRzdD=F[(R+R/3)/(R-R/3)]3=8F。偏心轮短距传动,偏心轮z1的RzcA点扭力F转化到偏心轮z3的Rzd输出,扭力增加8倍,转速、转向相同。如果要图3的力矩平衡,z3的D点作用力-FRzdD必须等于-8F,否则不能平衡。偏心轮的短距传动符合力矩平衡原理,也符合轮系传动规律,都证明偏心轮短距传动Rzd增大Rzc的扭力。从图1、图2、图3等半径偏心轮短距传动看,偏心轮短距传动有力学特性:①短半径增大长半径、偏轴的扭力。②反向等大扭力的长半径扭矩大于短半径扭矩。在圆轮的等半径轮系传动中,反向等大扭力的扭矩平衡。总之,图1、图2、图3偏心轮的短距传动,具有短半径增大长半径、偏轴扭力,两个反向等大扭力的长半径扭矩大于短半径扭矩的增力作用。问题是,短距传动在轮系传动无实用意义,只有一个转动中心的偏心轮不能与圆轮连续啮合传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力二心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增力二心轮,包括分心设置、圆轮及申缩辐条,其特征在于:有圆心、偏心、圆轮轴、偏心轴,是圆轮与偏心轮的统一体,所述的分心设置把圆心与偏心分开,所述的圆轮与分心设置铰链连接,所述的申缩辐条两端分别与偏轴、圆轮连接。所述二心轮是圆轮与偏心轮结合的统一体,有圆心和偏心两个旋转中心,有圆轮和偏心轮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和基本力学特性,圆轮与偏心轮分工合作,圆轮负责与其它轮连接,偏心轮负责力转化。所述增力,就是二心轮在传动中具有偏心轮短距传动的增力作用。这就是说,在二心轮的传动中,偏心轮短半径增大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力二心轮,包括分心设置(5)、圆轮(1)及申缩辐条(3),其特征在于:有圆心(O)、圆轮轴(4)、偏心(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力二心轮,包括分心设置(5)、圆轮(1)及申缩辐条(3),其特征在于:有圆心(O)、圆轮轴(4)、偏心(Opx)、偏轴(2),是圆轮与偏心轮的统一体,所述的分心设置(5)把圆心(O)与偏心(Opx)分开,所述的圆轮(1)与分心设置(5)铰链连接,所述的申缩辐条(3)两端分别与偏轴(2)、圆轮(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二心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心设置(5)的支架分心设置形如固定不动曲轴,分开和固定圆心(O)和偏心(Opx),有圆轮轴和偏轴,把转动的圆轮和偏心轮整合为一个统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二心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申缩辐条(3)两端分别与偏轴(2)、圆轮(1)连接,申缩辐条随着圆轮(1)转动改变两端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二心轮,其特征在于:申缩辐条(3)主要用弹性物质制造,可依靠弹性变形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耕黎俊良
申请(专利权)人:黎耕黎俊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