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梦贞专利>正文

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21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花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印花组件、收卷组件和张紧组件。通过在印花辊的内部设置一个涂料辊,印花辊在转动起来进行印花时,涂料辊是相对禁止不动的,印花辊内壁上凹槽内的顶块在弹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推动涂料辊内部的弧形增压板朝下移动,使得涂料辊内底部的压力增大,涂料辊内底部的涂料由印花辊上的第二通孔排出,从而使得印花辊的辊壁上附着印花的涂料,使得涂料涂设在印花辊的辊壁上时更加的均匀,通过的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内的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转动盘在第二转动槽的内部转动时能够带动两个张紧辊的角度进行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花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纺织面料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印花处理,现有的印花机其功能单一仅仅能够实现对纺织面料印花的功能,在对纺织面料进行印花时,大多是直接通过印花辊粘附上涂料对布料进行印花,当纺织面料没有覆平,使得纺织面料有褶皱,会导致印花辊印出的花纹不完整,从而会严重的影响到纺织面料的印花效果,并且现有的印花辊在进行印花时,其涂料大多是直接粘附在印花辊的外辊壁上的,其粘附的涂料不均匀时,同样会导致印花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印花组件、收卷组件和张紧组件,所述底座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印花组件(4)、收卷组件(5)和张紧组件(6),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所述印花组件(4)、收卷组件(5)和张紧组件(6)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之间;/n所述印花组件(4)包括印花辊(41)、加热辊(42)、第一转动轴(43)、涂料辊(44)、第一通孔(45)、滑孔(46)、滑动杆(47)、第一弹力弹簧(48)、连接块(49)、弧形增压板(410)、凹槽(411)、第二弹力弹簧(412)、顶块(413)和第二通孔(416)组成,所述印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面料印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印花组件(4)、收卷组件(5)和张紧组件(6),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所述印花组件(4)、收卷组件(5)和张紧组件(6)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之间;
所述印花组件(4)包括印花辊(41)、加热辊(42)、第一转动轴(43)、涂料辊(44)、第一通孔(45)、滑孔(46)、滑动杆(47)、第一弹力弹簧(48)、连接块(49)、弧形增压板(410)、凹槽(411)、第二弹力弹簧(412)、顶块(413)和第二通孔(416)组成,所述印花辊(41)设置在加热辊(42)的上方,所述印花辊(41)和加热辊(42)靠近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均通过第一转动轴(43)与第一支撑板(2)转动连接,所述涂料辊(44)设置在印花辊(41)的内部,且所述涂料辊(44)与印花辊(4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涂料辊(44)与第二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涂料辊(4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5)和滑孔(46),所述滑孔(46)设置在第一通孔(45)的两侧,所述滑孔(4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47),所述滑动杆(47)延伸出滑孔(46)一端的杆壁套接有第一弹力弹簧(48),所述滑动杆(47)远离滑孔(46)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增压板(410),所述印花辊(41)的内侧壁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11),所述凹槽(4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力弹簧(412),所述第二弹力弹簧(4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413),所述顶块(413)与凹槽(4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印花辊(41)外壁上等间距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416);
所述收卷组件(5)包括按压辊(51)、收卷辊(52)、第二转动轴(53)、第一升降滑块(54)、第一升降滑槽(55)、第一传动块(56)、第一固定板(57)、第一丝杆(58)、第三转动轴(511)、第一固定机架(512)、第一伺服电机(513)、第一传动轮(514)、第二传动轮(515)和传动皮带(516)组成,所述按压辊(51)设置在收卷辊(52)的上方,所述按压辊(5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升降滑块(54),所述按压辊(51)通过第二转动轴(53)与第一升降滑块(5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板壁上均对应第一升降滑块(54)开设有第一升降滑槽(55),所述第一升降滑块(54)滑动连接在第一升降滑槽(55)的内部,所述第一升降滑块(54)远离按压辊(51)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块(56),所述第一传动块(56)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板(57),所述第一固定板(57)与第二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57)的顶部贯穿插接有第一丝杆(58),所述第一丝杆(58)与第一固定板(5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8)穿过第一固定板(57)的一端穿过第一传动块(56),所述第一丝杆(58)与第一传动块(56)螺纹连接,所述收卷辊(52)通过第三转动轴(511)与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511)穿过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514),所述第一支撑板(2)远离收卷辊(52)一侧的板壁上通过第一固定机架(512)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51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1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转动轴(511)穿过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印花辊(41)上的第一转动轴(43)穿过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515),所述第一传动轮(514)通过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梦贞王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耿梦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