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相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93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0
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它涉及油茶籽脱壳技术领域。它包含装置本体、料斗、控制箱、电机、阻隔网、滚轴、出料口、支脚,装置本体为长形结构,装置本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料斗,装置本体与料斗的连接侧面处设置有控制箱,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电机,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滚轴,滚轴上面设置有阻隔网,装置本体顶面边角处设置有支脚。装置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该装置可以实现最大程度自动化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摘的鲜果可直接脱壳,省去了贮藏、人工晾晒费用及运输成本,不会因为下雨导致茶果发霉,本装置机械体积小、可搬至田间操作、流动性强,脱壳效果在97%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
本技术涉及油茶籽脱壳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
技术介绍
山茶籽是油茶籽的别名,油茶籽学名:Camelliaseed,是油茶树的果实。油茶树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被誉为“东方树”,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类植物油资源。树高3~6m,胸径可达24~30cm,树皮光滑为灰褐色。油茶树单叶互生、花为两性白色,10月开花后直到次年10月间果实方能成熟,因此,油茶树会有罕见的花果同株现象。果实为蒴果,多为椭圆形、有细毛。种子多为黄褐色,有光泽,三角状。油茶树长在深山,尽吸天然养分,常青长寿,树龄可达200年以上。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种仁含油量45~60%,被誉为“油中软黄金”。油茶青果由果壳和茶籽组成,茶籽由茶籽壳和茶仁组成,果壳不含油脂,含木质素、多缩戊糖、鞣质和皂素等。油茶加工采用先脱壳后榨油的工艺流程,会明显增产增值,得到市场普遍应用。目前,大部分农户仍采用暴晒的脱壳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已有的脱壳机具剥壳率低、果仁去净率不高、有些脱壳机剥壳率甚至只有50%,油茶籽脱壳机推广困难。现急需设计一种剥壳效率高、破损率低、脱分一体的茶籽脱壳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该装置可以实现最大程度自动化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摘的鲜果可直接脱壳,省去了贮藏、人工晾晒费用及运输成本,不会因为下雨导致茶果发霉,本装置机械体积小、可搬至田间操作、流动性强,脱壳效果在97%以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装置本体1、料斗2、控制箱3、电机4、阻隔网5、滚轴6、出料口7、支脚8,装置本体1为长形结构,装置本体1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料斗2,装置本体1与料斗2的连接侧面处设置有控制箱3,装置本体1侧面设置有电机4,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滚轴6,滚轴6上面设置有阻隔网5,装置本体1顶面边角处设置有支脚8。装置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7。进一步的,所述的料斗2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1,果实茶籽从进料口21倒入。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设置有两个以上电机,电机4包含第一电机41、第二电机42、第三电机43、第四电机44,第一电机41与第二电机42左右并列设置,第一电机41与第二电机42设置在料斗2的下端,第一电机41与第二电机42左右两边设置有第一防护板45,第一防护板45用来防护电机的传送带,第一电机41与第二电机42上端设置有第二防护板47。第三电机43与第四电机44设置在装置本体1长条边的一端侧面,第三电机43与第四电机44通过固定板46与装置本体1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本体1上的滚轴6为水平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电机4启动后,滚轴6开始运动,脱壳过程中的茶籽粗壳随着滚轴6运动往下掉落,茶籽果实通过滚轴6传动至出料口7,出料口7将茶籽果实装入储物箱,滚轴6顶端的格物网用于防护传送过程中的茶籽果实不会跳出。进一步的,所述的支脚8底部设置有万向支脚轮81,支脚轮81可以灵活将装置本体1进行位置移动,左右支脚8之间设置有连接横杆82,连接横杆82提高装置本体1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包含装置本体、料斗、控制箱、电机、阻隔网、滚轴、出料口、支脚,装置本体为长形结构,装置本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料斗,装置本体与料斗的连接侧面处设置有控制箱,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电机,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滚轴,滚轴上面设置有阻隔网,装置本体顶面边角处设置有支脚。装置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茶籽从料斗进入,此时电机通过传动皮带转动,装置本体内部主轴带动锟筒转动,在锟筒和滚轴的作用下,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茶籽粗壳往下掉落,茶籽果实通过滚轴的转动传送至出料口从而装入储物箱,过程中阻隔网防护过程茶籽果实不会跳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以该技术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该装置可以实现最大程度自动化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摘的鲜果可直接脱壳,省去了贮藏、人工晾晒费用及运输成本,不会因为下雨导致茶果发霉,本装置机械体积小、可搬至田间操作、流动性强,脱壳效果在97%以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装置本体1、料斗2、控制箱3、电机4、阻隔网5、滚轴6、出料口7、支脚8、进料口21、第一电机41、第二电机42、第三电机43、第四电机44、第一防护板45、固定板46、第二防护板47、支脚轮81、连接横杆82。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装置本体1、料斗2、控制箱3、电机4、阻隔网5、滚轴6、出料口7、支脚8,装置本体1为长形结构,装置本体1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料斗2,装置本体1与料斗2的连接侧面处设置有控制箱3,装置本体1侧面设置有电机4,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滚轴6,滚轴6上面设置有阻隔网5,装置本体1顶面边角处设置有支脚8。装置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7。所述的料斗2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1,果实茶籽从进料口21倒入。所述的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设置有两个以上电机,电机4包含第一电机41、第二电机42、第三电机43、第四电机44,第一电机41与第二电机42左右并列设置,第一电机41与第二电机42设置在料斗2的下端,第一电机41与第二电机42左右两边设置有第一防护板45,第一防护板45用来防护电机的传送带,第一电机41与第二电机42上端设置有第二防护板47。第三电机43与第四电机44设置在装置本体1长条边的一端侧面,第三电机43与第四电机44通过固定板46与装置本体1相连接。所述的装置本体1上的滚轴6为水平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电机4启动后,滚轴6开始运动,脱壳过程中的茶籽粗壳随着滚轴6运动往下掉落,茶籽果实通过滚轴6传动至出料口7,出料口7将茶籽果实装入储物箱,滚轴6顶端的阻隔网用于防护传送过程中的茶籽果实不会跳出。所述的支脚8底部设置有万向支脚轮81,支脚轮81可以灵活将装置本体1进行位置移动,左右支脚8之间设置有连接横杆82,连接横杆82提高装置本体1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包含装置本体、料斗、控制箱、电机、阻隔网、滚轴、出料口、支脚,装置本体为长形结构,装置本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料斗,装置本体与料斗的连接侧面处设置有控制箱,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电机,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滚轴,滚轴上面设置有阻隔网,装置本体顶面边角处设置有支脚。装置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茶籽从料斗进入,此时电机通过传动皮带转动,装置本体内部主轴带动锟筒转动,在锟筒和滚轴的作用下,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装置本体(1)、料斗(2)、控制箱(3)、电机(4)、阻隔网(5)、滚轴(6)、出料口(7)、支脚(8),装置本体(1)为长形结构,装置本体(1)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料斗(2),装置本体(1)与料斗(2)的连接侧面处设置有控制箱(3),装置本体(1)侧面设置有电机(4),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滚轴(6),滚轴(6)上面设置有阻隔网(5),装置本体(1)顶面边角处设置有支脚(8),装置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装置本体(1)、料斗(2)、控制箱(3)、电机(4)、阻隔网(5)、滚轴(6)、出料口(7)、支脚(8),装置本体(1)为长形结构,装置本体(1)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料斗(2),装置本体(1)与料斗(2)的连接侧面处设置有控制箱(3),装置本体(1)侧面设置有电机(4),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滚轴(6),滚轴(6)上面设置有阻隔网(5),装置本体(1)顶面边角处设置有支脚(8),装置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2)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新型茶籽脱壳机设置有两个以上电机,电机(4)包含第一电机(41)、第二电机(42)、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相伟
申请(专利权)人:董相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