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88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连续过滤装置。该装置包括:设备主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设备主体内部的颗粒过滤层和栅板,及进液管;所述颗粒过滤层的外周面与设备主体的内壁贴合固定;所述栅板的外周面与设备主体的内壁贴合固定;所述进液管从设备主体顶部插入设备主体内部,且末端伸出颗粒过滤层,位于栅板的上方;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溢出口,溢出口位于颗粒过滤层的上方。该装置可实现对萃取前液的精滤,可降低悬浮物,满足浓密机的进水要求;且可长时间连续过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和清洗方便的优点;该装置通过仿真模拟进行确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在进行过滤时其内液体和流速均可达到均匀分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颗粒连续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法冶金
,特别是涉及一种湿法炼铜过程中的颗粒连续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湿法炼铜过程中,氧化铜采用硫酸浸出后,通过浓密机进行固液分离。浓密机溢流中会含有少量悬浮物,不能直接进入萃取工段,必须通过过滤器进行萃取前液精滤降低悬浮物,使其满足进水要求;某红土镍矿项目,其工艺流程中,存在矿浆浓缩的步骤,矿浆浓缩时同样会出现原矿浓密溢流,需对原矿浓密溢流进行过滤,回收溢流原矿级净化洗水。中国申请CN201911333227.7公开了一种污水中金属颗粒过滤装置,其包括搅拌除杂室以及设置在搅拌除杂室内壁上的金属颗粒吸附室。中国专利CN201820616745.4公开了一种基于泡沫合金的双层颗粒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体、催化氧化装置、碳烟收集腔和碳烟过滤装置。中国专利CN201821934757.8公开了一种固体颗粒过滤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涉及喷涂空气净化设备
上述现有专利中的设备应用于湿法炼铜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无法长时间连续过滤;过滤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浓密机的进水要求;结构复杂,使用和清洗不方便,设备使用寿命短等。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型的可用于湿法炼铜过程中对含有悬浮物的浓密机溢流液进行有效过滤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连续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湿法炼铜过程中含有悬浮物的浓密机溢流液进行有效过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包括:设备主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颗粒过滤层和栅板,以及进液管;其中,所述颗粒过滤层的外周面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贴合固定;所述栅板的外周面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贴合固定;所述进液管从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插入到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伸出所述颗粒过滤层,且位于所述栅板的上方;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溢出口,所述溢出口位于所述颗粒过滤层的上方。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的直径可以为150~3000mm,所述进液管的末端与所述颗粒过滤层的距离可以为200~1000mm。所述进液管的末端与所述栅板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00~2500mm。所述栅板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00~3000mm。所述颗粒过滤层与所述设备主体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0~1000mm。优选地,所述颗粒过滤层的厚度为300~500mm;所述颗粒过滤层中颗粒尺寸为0.8~4mm。更优选地,所述颗粒过滤层的厚度为400mm;所述颗粒过滤层中颗粒尺寸为1mm。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壁上用于固定所述进液管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颗粒过滤层与所述栅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可以是:中间设置有通孔的杆状结构、或多孔板状结构。更进一步地,在杆状结构的通孔外周还可以设置阻力元件,以增加固定件与进液管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进液管位置的固定。优选地,所述栅板为多块,且沿所述设备主体的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栅板的厚度为40~80mm,相邻两块栅板的间距为180~220mm。更优选地,所述栅板的厚度为60mm,相邻两块栅板的间距为200mm。优选地,所述栅板为网格状结构。优选地,所述网格状结构包括:矩形格(例如可以为错位砖墙形式或十字交叉形式)、三角形格、以及平行四边形格中的一种。更优选地,所述栅板为通过多块平板插装成的十字交叉的矩形网格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新型的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可以实现对萃取前液的精滤,可以降低悬浮物,过滤结果满足浓密机的进水要求;而且该装置可以长时间连续过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和清洗方便的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颗粒连续过滤装置通过仿真模拟对装置的设计进行确定和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进行过滤时,其内的液体和其流速均可达到均匀分布的效果,从而进一度地可以提高装置的过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颗粒连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颗粒连续过滤装置中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a-3d分别是本专利技术栅板的四种网格状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栅板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a、5c、5d是本专利技术颗粒连续过滤装置仿真模型和流体流动仿真结果示意图;图5b是未添加栅板时装置内部的流体流动仿真结果示意图。图1-图2中,1设备主体,2进液管,3溢出口,31溢出管,4颗粒过滤层,5栅板,6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颗粒连续过滤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1内部的颗粒过滤层4和栅板5,以及进液管2,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溢出口3。其中,所述颗粒过滤层4的外周面与设备主体1的内壁贴合固定;所述栅板5的外周面与设备主体1的内壁贴合固定;所述进液管2从设备主体1的顶部插入到设备主体1内部,所述进液管2的末端伸出颗粒过滤层4,且位于栅板5的上方;所述溢出口3位于颗粒过滤层4的上方。本专利技术将含有悬浮物的浓密机溢流液通过进液管2直接送至颗粒过滤层4的下方,流至栅板5后,向下流动至设备主体1的底端后反向向上流动,再次经过栅板5后到达颗粒过滤层4的底部,然后经过颗粒过滤层4进行过滤,过滤后从溢出口3经溢出管31溢出,从而实现了对萃取前液的有效精滤,降低了浓密机溢流液中的悬浮物浓度,使其满足浓密机的进水要求,而且该装置可以长时间连续过滤。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颗粒连续过滤装置不仅适用于湿法炼铜过程中对含有悬浮物的浓密机溢流液的过滤,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项目中对溢流液或其他液体进行过滤。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进液管2的直径可以为240mm左右。所述进液管2的末端与颗粒过滤层4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例如可以为200~1000mm。所述进液管2的末端与栅板5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例如可以为200~2500mm。所述栅板5与设备主体1的底端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例如可以为200~3000mm。所述颗粒过滤层4与设备主体1的顶端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例如可以为100~1000mm。所述溢出口3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侧壁上,且分别距离设备主体1的顶部和颗粒过滤层4一段距离,例如可以距离设备主体1顶部30mm~200mm,溢出口3处连接溢出管31,溢出管31上可以设置阀门。本专利技术中设备主体1的直径可以为150~3000mm,但不限于此。上述各优选距离的设置可以更好的保证浓密机溢流液在设备主体1内达到流速再分配,流速均匀分布的效果。所述颗粒过滤层4实现了对悬浮物的过滤,其厚度可以为300~500mm,例如可以为400mm;所述颗粒过滤层4中颗粒均匀分布,颗粒尺寸可以为0.8~4.0mm,例如可以为1mm,此处的颗粒尺寸例如可以为直径、边长等。所述颗粒过滤层4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颗粒过滤层和栅板,以及进液管;其中,/n所述颗粒过滤层的外周面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贴合固定;/n所述栅板的外周面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贴合固定;/n所述进液管从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插入到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伸出所述颗粒过滤层,且位于所述栅板的上方;/n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溢出口,所述溢出口位于所述颗粒过滤层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颗粒过滤层和栅板,以及进液管;其中,
所述颗粒过滤层的外周面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贴合固定;
所述栅板的外周面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贴合固定;
所述进液管从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插入到所述设备主体内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伸出所述颗粒过滤层,且位于所述栅板的上方;
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溢出口,所述溢出口位于所述颗粒过滤层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过滤层的厚度为300~500mm;所述颗粒过滤层中颗粒尺寸为0.8~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过滤层的厚度为400mm;所述颗粒过滤层中颗粒尺寸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连续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壁上用于固定所述进液管的固定件,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天宇姚心曹敏孙宁磊罗慧君董择上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