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乙馨专利>正文

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77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8
一种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人体,所述人体包含具有径向侧开口的肠道,及具有通口的表皮组织。所述肠道包括上游段及下游段。所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包含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适用于经所述通口由所述径向侧开口往所述上游段伸置,并包括呈空心状而伸置于所述上游段中且具有朝上游连通的导入口的伸置件,及一体连通所述伸置件且往该径向侧开口及该通口延伸,并具有相反于所述导入口的导出口的连通件。所述第二单元一体连接于该第一单元,且适用于经所述通口由所述径向侧开口往所述肠道的下游段伸置定位。借此,通过所述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设置,阻挡排泄物输送至肠道的下游段,达成供患者排泄而不影响下游段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做于人体的辅助性的人工替代器官,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造口是在病患的肠道发生病变时,先将发生病变的肠道截断,且于病患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连接截断后的肠道并用于排泄的开口。而施做人工造口的目的,通常是替代下游已病变甚至截除的肠道功能,或者是让下游肠道休养恢复时的暂时替代方案。参阅图1,为一现有的人工造口装置2,适用于安装在一截断后形成一端口110的肠道11,与一形成于人体12的开口120。其中,所述肠道11是由内向外伸置于所述开口120,并使所述端口110朝向外侧。所述人工造口装置2包含一适用于由所述端口110伸置于所述肠道11中的撑抵件21,及一用于连接所述撑抵件21外侧的定位件22。所述撑抵件21是呈中空状,并包括一适用于撑抵于所述肠道11内侧的内侧环211、一连接于所述内侧环211且径向内缩地沿一轴向延伸的延伸管212,及一连接于所述延伸管212并界定出一开孔219的外侧环213。所述定位件22适用于贴附于所述人体12的外侧,并包括一界定出一通孔220的圆环部221,及一自所述圆环部221向外延伸且适用于贴附于所述人体12的板体部222。其中,所述内侧环211的径宽大于所述外侧环213的径宽,当所述撑抵件21伸置于所述肠道11中时,所述内侧环211沿径向将所述肠道11向外撑开而形成一扩展部111,并配合所述延伸管212向外延伸,使所述扩展部111顶抵于所述人体12的内侧,借此定位所述肠道11。而所述外侧环213则环绕所述肠道11的端口110,使得所述开孔219与所述肠道11连通而向外开放。所述外侧环213是顶抵于所述人体12的外侧,配合使所述扩展部111顶抵于所述人体12内侧的所述内侧环211,即能将所述肠道11固定于所述开口120中。接着,所述定位件22的所述圆环部221盖设于所述撑抵件21的外侧环213,配合将所述板体部222贴附于所述开口120周围,即可透过所述定位件22定位所述撑抵件21。此时,所述开口219则向外开放,由所述肠道11输送的排泄物即可由所述开口219向外排出。然而,使所述肠道11形成连通内部的出口的方式,除了直接截断所述肠道11而形成所述端口110的方式以外,若所述人工造口的施做并非永久性的处置时,为了避免所述肠道11的下游因直接截断而产生坏死,也有可能如图2所示地,采用在所述肠道11的侧面形成一侧开口119的方式处置,使所述肠道11的上下游仍保持连接状态,确保所述肠道11的正常生理循环而避免坏死。待所述肠道11位于所述侧开口119的相对下游休养恢复,所述肠道11即可重新正常运作。但针对于如图2所示的处置方式,如图1所示的人工造口装置2即无法配合安装,若直接将所述肠道11与所述人体12缝合,使得所述侧开口119与所述开口120连通,虽然仍可形成人工造口,但自所述肠道11上游向下游输送的排泄物仍有可能继续向下传送,影响所述肠道11位于所述侧开口119相对下游的恢复。因此,有必要就如图2所示的处置方式,提供得以配合安装的人工造口装置,才能确保达成人工造口的施做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配合形成侧开口的肠道处置方式的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本专利技术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人体,所述人体包含具有径向侧开口的肠道,及具有位置对应所述径向侧开口的通口的表皮组织,其中,所述肠道包括位于所述径向侧开口上游的上游段,及位于所述径向侧开口下游的下游段。所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包含第一单元,及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适用于经所述表皮组织的所述通口由所述径向侧开口往所述肠道的上游段伸置,并包括呈空心状而适用于伸置于所述上游段中且具有朝上游连通的导入口的伸置件,及一体连通所述伸置件且往所述径向侧开口及所述通口延伸,并具有相反于所述导入口的导出口的连通件。所述第二单元适用于经所述表皮组织的所述通口,由所述径向侧开口往所述肠道的下游段伸置定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的连通件具有朝向所述下游段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单元是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较佳地,前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单元的衔接区,及与所述第二单元相邻间隔且夹一个锐角的夹挤区,所述夹挤区适用于与所述第二单元相配合而夹挤定位于所述肠道。较佳地,前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通件上,且适用于定位于所述通口周围而固定于所述表皮组织的端缘件。较佳地,前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还包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单元的连通件,且适用于封挡所述通口的封挡单元。较佳地,前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还包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单元的端缘件,且适用于封挡所述通口的封挡单元。较佳地,前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还包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单元的连通件,且围绕界定出盛装空间的容置单元。较佳地,前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还包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单元的端缘件,且围绕界定出盛装空间的容置单元。较佳地,前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元为实心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相互一体连接的设计,得以配合所述肠道开设所述径向侧开口的处置方式,分别使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伸置于所述肠道的所述上游段及所述下游段而安装,不但利用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伸置件及所述连通件,形成与所述肠道的所述上游段连通的造口,也配合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间一体连接但不相连通的设计,阻挡排泄物输送至所述肠道的所述下游段,达成暂时供患者排泄而不影响所述下游段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一现有的人工造口装置;图2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在一肠道开设一侧开口的处置方式;图3是一分解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安装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5是一分解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图6是一分解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及图7是一分解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的一第四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人体9,所述人体9包含一具有一径向侧开口910的肠道91,及一具有一个位置对应所述径向侧开口910的通口920的表皮组织92。其中,所述肠道91包括一位于所述径向侧开口910上游的上游段911,及一位于所述径向侧开口910下游的下游段912。所述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第一单元3、一个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元3的第二单元4,及一个可拆卸地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人体,所述人体包含具有径向侧开口的肠道,及具有位置对应所述径向侧开口的通口的表皮组织,其中,所述肠道包括位于所述径向侧开口上游的上游段,及位于所述径向侧开口下游的下游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包含:/n第一单元,适用于经所述表皮组织的所述通口由所述径向侧开口往所述肠道的上游段伸置,并包括呈空心状而适用于伸置于所述上游段中且具有朝上游连通的导入口的伸置件,及一体连通所述伸置件且往所述径向侧开口及所述通口延伸,并具有相反于所述导入口的导出口的连通件;及/n第二单元,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元,且适用于经所述表皮组织的所述通口,由所述径向侧开口往所述肠道的下游段伸置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人体,所述人体包含具有径向侧开口的肠道,及具有位置对应所述径向侧开口的通口的表皮组织,其中,所述肠道包括位于所述径向侧开口上游的上游段,及位于所述径向侧开口下游的下游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包含:
第一单元,适用于经所述表皮组织的所述通口由所述径向侧开口往所述肠道的上游段伸置,并包括呈空心状而适用于伸置于所述上游段中且具有朝上游连通的导入口的伸置件,及一体连通所述伸置件且往所述径向侧开口及所述通口延伸,并具有相反于所述导入口的导出口的连通件;及
第二单元,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元,且适用于经所述表皮组织的所述通口,由所述径向侧开口往所述肠道的下游段伸置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的连通件具有朝向所述下游段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单元是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人工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单元的衔接区,及与所述第二单元相邻间隔且夹一个锐角的夹挤区,所述夹挤区适用于与所述第二单元相配合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乙馨
申请(专利权)人:张乙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