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培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73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种苗培育器,包括底座、栽培组件和浇水组件,栽培组件固定于底座上,栽培组件上具有多个栽培腔体;浇水组件包括多个盛水盒、多个第一导管、多个第二导管、横杆、多个拉杆和多个活塞,多个盛水盒与多个栽培腔体一一对应,多个盛水盒与多个第一导管一一对应,多个盛水盒均固定于底座上,相邻两个盛水盒之间通过第二导管连通,第一导管的一端与对应的盛水盒的底部连通,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栽培腔体的正上方,多个活塞与多个第二导管一一对应,多个拉杆与多个第二导管一一对应,每个活塞的外壁均与对应的第二导管的内壁滑动抵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多棵幼苗浇水不便,且难以控制浇水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苗培育器
本技术涉及种苗
,具体涉及种苗培育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育苗装置就是育苗盘,也称穴盘,由于育苗盘上可种植多棵幼苗,在浇水时,需要用浇水筒一个个的浇水,且每棵所浇的数量难以控制,存在幼苗缺水后浇水过多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种苗培育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多棵幼苗浇水不便,且难以控制浇水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种苗培育器,包括底座、栽培组件和浇水组件,所述栽培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栽培组件上具有多个栽培腔体;所述浇水组件包括多个盛水盒、多个第一导管、多个第二导管、横杆、多个拉杆和多个活塞,多个所述盛水盒与多个所述栽培腔体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盛水盒与多个第一导管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盛水盒均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相邻两个所述盛水盒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盛水盒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所述栽培腔体的正上方,多个所述活塞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管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拉杆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管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活塞的外壁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管的内壁滑动抵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通过多个盛水盒,且多个盛水盒之间通过第二导管连通,往盛水盒内加水,水位高于第二导管,多个盛水盒内水位相同,并经过第一导管流入到栽培腔体内的植株中,通过横杆,同步移动多个活塞可实现定量浇水,且同时多棵植株浇水,省时省力。r>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浇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种苗培育器,包括底座100、栽培组件200和浇水组件300,栽培组件200和浇水组件300均安装于底座100上,栽培组件200上用于栽培植株,通过浇水组件300可对栽培组件200上的多个植株进行定量等量的浇水工作。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00采用一平板,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00主要用于支撑栽培组件200和浇水组件300。本实施例中的栽培组件200固定于底座100上,栽培组件200上具有多个栽培腔体,栽培腔体内用于栽培植株。其中,如图2所示,栽培组件200包括多个筒体210、与多个筒体210一一对应的多个转轴220和与多个转轴220一一对应的多个齿轮230,多个转轴220依次布置,每个筒体210的顶部均具有一栽培腔体,每个转轴220的一端均与对应的筒体210的底部连接,每个转轴220的另一端均与底座100转动连接,每个齿轮230均套设于对应的转轴220上,相邻两个齿轮230之间啮合。优选的,每个转轴220均与底座100上安装的轴承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浇水组件300包括多个盛水盒310、多个第一导管320、多个第二导管330、横杆340、多个拉杆350和多个活塞360,多个盛水盒310与多个栽培腔体一一对应,多个盛水盒310与多个第一导管320一一对应,多个盛水盒310均固定于底座100上,相邻两个盛水盒310之间通过第二导管330连通,第一导管320的一端与对应的盛水盒310的底部连通,第一导管320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栽培腔体的正上方,多个活塞360与多个第二导管330一一对应,多个拉杆350与多个第二导管330一一对应,每个活塞360的外壁均与对应的第二导管330的内壁滑动抵接,拉杆350的一端与活塞360连接,拉杆350的另一端与横杆340连接。优选的,多个盛水盒310沿底座10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拉杆350长度相等。优选的,每个活塞360外壁上设置均设置有密封槽,每个密封槽上均内嵌有密封圈,每个密封圈的外壁均与对应的第一导管320的内壁滑动抵接。其中,多个第二导管330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工作流程:往盛水盒310内添加清水,直至水位漫过第二导管330,向上拉动横杆340,直至活塞360脱离第一导管320,盛水盒310内的清水经第一导管320流入到对应的筒体210上,对植株进行浇水工作,由于每个盛水盒310内的水位均相同,故而从每个第一导管320流出的水的总量均相等,实现定量浇水的工作,同时,可转动其中一筒体210,通过齿轮230啮合,可带动多个筒体210同步转动,对筒体210内土壤浇水均匀。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通过多个盛水盒310,且多个盛水盒310之间通过第二导管330连通,往盛水盒310内加水,水位高于第二导管330,多个盛水盒310内水位相同,并经过第一导管320流入到栽培腔体内的植株中,通过横杆340,同步移动多个活塞360可实现定量浇水,且同时多棵植株浇水,省时省力。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均属于同一技术构思,各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在个别实施例中描述未详尽之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描述。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种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栽培组件,所述栽培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栽培组件上具有多个栽培腔体;/n浇水组件,所述浇水组件包括多个盛水盒、多个第一导管、多个第二导管、横杆、多个拉杆和多个活塞,多个所述盛水盒与多个所述栽培腔体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盛水盒与多个第一导管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盛水盒均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相邻两个所述盛水盒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盛水盒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所述栽培腔体的正上方,多个所述活塞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管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拉杆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管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活塞的外壁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管的内壁滑动抵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种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栽培组件,所述栽培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栽培组件上具有多个栽培腔体;
浇水组件,所述浇水组件包括多个盛水盒、多个第一导管、多个第二导管、横杆、多个拉杆和多个活塞,多个所述盛水盒与多个所述栽培腔体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盛水盒与多个第一导管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盛水盒均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相邻两个所述盛水盒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盛水盒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所述栽培腔体的正上方,多个所述活塞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管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拉杆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管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活塞的外壁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管的内壁滑动抵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组件包括多个筒体、与多个筒体一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斌熊秋芳周国林方刚罗天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