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章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吸水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64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盆栽配件领域,涉及一种自吸水花盆。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方便种植花草且拆卸更换更加便捷。本产品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下端部分伸入下壳体内,下壳体上端口处设有呈环形的凹槽,上壳体外周面上端设有与凹槽形成抵挡的抵挡部,上壳体上端口外沿裸露在外,上壳体底部开设有将上壳体内腔与下壳体内腔连通的过水槽,下壳体的内侧底壁上还设有凸部,凸部上端面与上壳体下端面抵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水花盆结构设计合理,大大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可长时期不需要自行手动浇水,该结构的花盆能够实现盆内植物长时间自动吸水。而且能轻松的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分离和安装较之市面上的产品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水花盆
本技术属于盆栽配件领域,涉及一种花盆,特别涉及一种自吸水花盆。
技术介绍
花盆是一种种植花草的器皿,为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底端设有圆孔是为了能让植物和土壤透水透气,在底端放置托盘用于接住从花盆底部的圆孔流出的多余水分。人们常把植物培植在花盆内放于办公区或家中作为装饰、净化空气之用,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但是培植植物需要每天灌溉,如果在办公室繁忙期间,会忘记给植物浇水,长时间会导致植物不生长,也因为没有水而枯萎,在家中培植的植物也会因为长时间的出差或旅行,无法顾及灌溉,等出差或旅行回来会发现,大部分植物已经枯萎甚至腐烂掉,这样既损失了金钱也辜负了长期对植物的用心栽培。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相应的改进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吸水的花盆,在无人看护时,盆栽植物仍能得到补水。例如申请号为CN201220664070.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吸水花盆,包括花盆,其要点是:所述花盆下面设置器皿体,在所述器皿体内放置尼龙的A端,在所述尼龙的B端通过花盆底部插入。该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当人们在繁忙期间或出差、旅行的情况下,植物无人浇灌导致坏死的现象,尼龙通过盛装水的器皿体内吸收水分,注入到花盆内,使花盆内的土壤和植根得以浇灌,人们只需要隔三至五天观察器皿体内的水位下降程度,及时的加注水,就可以让植物健康的生长。但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吸水花盆其尼龙在内盆中,且尼龙本身为软质材料,在需要使用该类花盆时需要重新换盆,而在换盆时容易造成植物的死亡或降低存活率,同时也增加了使用成本;另外由于尼龙为软质材料,在使用该吸水花盆时,往往会导致尼龙绳穿过盆底的孔平铺在盆中,吸水时从盆底最底部向上,可能会造成供水不足的情况;现有的吸水花盆往盆里加水的时候,由于没有限制很容易造成过量,而导致植物淹死。由此可见,能否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上壳体及吸水花盆,使其结构设计合理,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功能性更强更合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所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当下刻不容缓要处理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吸水花盆。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方便种植花草且拆卸更换更加便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吸水花盆,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部分伸入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上端口处设有呈环形的凹槽,所述上壳体外周面上端设有与凹槽形成抵挡的抵挡部,所述上壳体上端口外沿裸露在外,所述上壳体底部开设有将上壳体内腔与下壳体内腔连通的过水槽,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底壁上还设有凸部,所述凸部上端面与上壳体下端面抵靠。在上述的一种自吸水花盆中,所述抵挡部的外径略小于凹槽的直径,所述抵挡部的上端边缘处还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周面与下壳体的外周面齐平。在上述的一种自吸水花盆中,所述下壳体为透明材料制成且其外周面上设有水位线。在上述的一种自吸水花盆中,所述过水槽内设有若干吸水绳,吸水绳的上端位于上壳体内侧且吸水绳的下端位于下壳体内。在上述的一种自吸水花盆中,所述吸水绳下端抵靠在下壳体内侧的底面上。在上述的一种自吸水花盆中,所述凸部为一提供给上壳体向上的支撑力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由若干片肋板组成。在上述的一种自吸水花盆中,所述上壳体底部开设有异形槽,所述肋板上端卡设在异形槽内限制上壳体周向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上壳体可单独实现普通花盆的升级,将其改进为可自动补水的花盆。节省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避免了更换花盆而导致植物损坏的问题。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吸水花盆结构设计合理,大大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可长时期不需要自行手动浇水,该结构的花盆能够实现盆内植物长时间自动吸水。而且能轻松的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分离和安装较之市面上的产品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11、抵挡部;12、过水槽;13、环形凸起;14、异形槽;2、下壳体;21、凹槽;22、凸部;3、吸水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自吸水花盆,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的下端部分伸入下壳体2内,下壳体2上端口处设有呈环形的凹槽21,上壳体1外周面上端设有与凹槽21形成抵挡的抵挡部11,上壳体1上端口外沿裸露在外,上壳体1底部开设有将上壳体1内腔与下壳体2内腔连通的过水槽12,下壳体2的内侧底壁上还设有凸部22,凸部22上端面与上壳体1下端面抵靠。进一步的,抵挡部11的外径略小于凹槽21的直径,抵挡部11的上端边缘处还设有环形凸起13,环形凸起13的外周面与下壳体2的外周面齐平。进一步的,下壳体2为透明材料制成且其外周面上设有水位线。进一步的,过水槽12内设有若干吸水绳3,吸水绳3的上端位于上壳体1内侧且吸水绳3的下端位于下壳体2内。进一步的,吸水绳3下端抵靠在下壳体2内侧的底面上。进一步的,凸部22为一提供给上壳体1向上的支撑力的支撑台,支撑台由若干片肋板组成。进一步的,上壳体1底部开设有异形槽14,肋板上端卡设在异形槽14内限制上壳体1周向转动。本技术提供的上壳体1可单独实现普通花盆的升级,将其改进为可自动补水的花盆。节省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避免了更换花盆而导致植物损坏的问题。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吸水花盆结构设计合理,大大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可长时期不需要自行手动浇水,该结构的花盆能够实现盆内植物长时间自动吸水。而且能轻松的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进行分离和安装较之市面上的产品更加方便。本产品的下壳体2的直径为110毫米为小盆,更加适合种植小盆栽植被例如绿萝等。在使用时,需先将吸水绳3置于过水槽12内,使吸水绳3一部分位于上壳体1内,一部分漏在下壳体2内;在下壳体2内注入水至水位线,最后将种植盆放入上壳体1内即可。本技术自主设计该上壳体1与下壳体2分离的结构,大大节省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当使用者需要将常规花盆为能够自动吸水的花盆时,将该花盆放入本技术的上壳体1内,边实现了传统花盆的升级,使其具有自动补水的功能。相比较传统的吸水花盆两件产品,为用户节省了成本,同时避免了在更换花盆时,植物会死亡或降低存活率的问题。本技术的上壳体1根据现有的比较通用规格的花盆进行直径和高度数值的设计,且设计有多种尺寸的上壳体1,可根据客户的需要,来选择不同尺寸的上壳体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吸水花盆,包括上端均具有开口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的下端部分伸入下壳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上端口处设有呈环形的凹槽(21),所述上壳体(1)外周面上端设有与凹槽(21)形成抵挡的抵挡部(11),所述上壳体(1)上端口外沿裸露在下壳体(2)外,所述上壳体(1)底部开设有将上壳体(1)内腔与下壳体(2)内腔连通的过水槽(12),所述下壳体(2)的内侧底壁上还设有凸部(22),所述凸部(22)上端面与上壳体(1)下端面抵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水花盆,包括上端均具有开口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的下端部分伸入下壳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上端口处设有呈环形的凹槽(21),所述上壳体(1)外周面上端设有与凹槽(21)形成抵挡的抵挡部(11),所述上壳体(1)上端口外沿裸露在下壳体(2)外,所述上壳体(1)底部开设有将上壳体(1)内腔与下壳体(2)内腔连通的过水槽(12),所述下壳体(2)的内侧底壁上还设有凸部(22),所述凸部(22)上端面与上壳体(1)下端面抵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11)的外径略小于凹槽(21)的直径,所述抵挡部(11)的上端边缘处还设有环形凸起(13),所述环形凸起(13)的外周面与下壳体(2)的外周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吸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的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章武
申请(专利权)人:曹章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