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461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具有花斑羽特征的种鹅进行自群繁殖;(2)对自群繁殖后代中出现的白羽突变公母鹅组建白羽群,开展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选育出白羽高产系;(3)开展花斑羽与白羽突变公母鹅正反交,根据后代羽色分离,筛选出花斑羽纯合个体;(4)对花斑羽纯合公母鹅组建花斑羽群,开展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选育出花斑羽快长系;(5)对选育出的花斑羽快长系公鹅与白羽高产系母鹅开展杂交利用,生产花斑羽鹅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实现后代花斑率100%,还充分利用母系繁殖性能高的优势,显著降低了鹅苗生产成本,能满足市场对花斑型鹅苗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潜在大规模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属于花斑型鹅苗制种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肉鹅产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对花斑(头部、背部两侧存在灰色斑块)鹅品种需求越来越大,因为该类鹅群体不仅生长速度快,70天平均体重可达4000g左右,同时鹅苗也高于普通鹅苗的2-3元,深受商品鹅养殖户和种鹅养殖企业的欢迎。然而目前采用花斑鹅纯系繁育过程中,不仅经常会出现后代羽色分离,使得养殖户常认为品种不纯而故意压低鹅苗价格,并且由于种鹅产蛋性能较低,仅为40个左右,造成鹅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市场优质鹅苗的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具有花斑羽特征的种鹅进行自群繁殖;(2)对自群繁殖后代中出现的白羽突变公母鹅组建白羽群,开展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选育出白羽高产系;(3)开展花斑羽与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对具有花斑羽特征的种鹅进行自群繁殖;/n(2)对自群繁殖后代中出现的白羽突变公母鹅组建白羽群,开展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选育出白羽高产系;/n(3)开展花斑羽与白羽突变公母鹅正反交,根据后代羽色分离,筛选出花斑羽纯合个体;/n(4)对花斑羽纯合公母鹅组建花斑羽群,开展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选育出花斑羽快长系;/n(5)对选育出的花斑羽快长系公鹅与白羽高产系母鹅开展杂交利用,生产花斑羽鹅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具有花斑羽特征的种鹅进行自群繁殖;
(2)对自群繁殖后代中出现的白羽突变公母鹅组建白羽群,开展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选育出白羽高产系;
(3)开展花斑羽与白羽突变公母鹅正反交,根据后代羽色分离,筛选出花斑羽纯合个体;
(4)对花斑羽纯合公母鹅组建花斑羽群,开展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选育出花斑羽快长系;
(5)对选育出的花斑羽快长系公鹅与白羽高产系母鹅开展杂交利用,生产花斑羽鹅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W、S和D为代号,大写为显性基因,小写为隐性基因,S控制斑块羽位点呈隐性遗传,W控制白羽位点呈显性上位遗传,D控制羽色稀释基因呈不完全显性遗传,步骤(1)所述具有花斑羽特征的种鹅为wwssdd型或wwssDd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斑型鹅苗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W、S和D为代号,大写为显性基因,小写为隐性基因,S控制斑块羽位点呈隐性遗传,W控制白羽位点呈显性上位遗传,D控制羽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琪张扬张勇李典辉张钰曹正锋陈国宏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