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502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包括电控柜体,所述电控柜体的右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柜门,所述柜门右侧背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按柄,所述柜门右侧的顶部设置有操作按钮区域,所述柜门右侧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电控柜体内腔顶部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散热筒,所述电控柜体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架,所述电控柜体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配合,对电控柜体内部温度进行实时感应,通过电机提供驱动来源,转轴、主动轮、皮带、从动轮和转杆的结构配合,可带动静音扇叶进行转动,从而静音扇叶产生的风对电控柜体内部热量进行通风散热,继而防止高温对电控柜体内部部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控柜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
技术介绍
电控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的控制柜。在使用者对自动加药设备进行电控时,需要用到电控柜,然而传统的电控柜在使用过程中,散热速率较低,内部会聚集大量热量,继而高温易造成电控柜内部部件,影响电控柜的正常使用寿命,提高电控柜的损坏率和维修频率,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解决了传统电控柜在使用过程中,散热速率较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包括电控柜体,所述电控柜体的右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柜门,所述柜门右侧背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按柄,所述柜门右侧的顶部设置有操作按钮区域,所述柜门右侧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电控柜体内腔顶部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散热筒,所述电控柜体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架,所述电控柜体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电机、转轴、主动轮、皮带、从动轮、转杆和静音扇叶,所述电控柜体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固定架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架并栓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远离转轴的一侧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内腔横座栓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固定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转杆远离从动轮的一侧栓接有静音扇叶,所述静音扇叶位于电控柜体内腔的左侧。优选的,所述散热筒的内腔栓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筒内腔的顶端连通有第一滤尘网,所述第一滤尘网位于散热风扇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静音扇叶的数量至少为五根,所述静音扇叶的右端连通有第二滤尘网,所述第二滤尘网的网眼面积小于三平方毫米。优选的,所述电控柜体顶部的四周均竖向栓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电控柜体的一侧栓接有顶棚。优选的,所述顶棚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倾斜角度为60°,所述导流槽的槽深为3cm。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1、本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配合,对电控柜体内部温度进行实时感应,通过电机提供驱动来源,转轴、主动轮、皮带、从动轮和转杆的结构配合,可带动静音扇叶进行转动,从而静音扇叶产生的风对电控柜体内部热量进行通风散热,继而防止高温对电控柜体内部部件造成损坏,延长电控柜的正常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散热风扇,可对电控柜体内腔顶部热量进行辅助散热,同时也可对电控柜体内部热量进行换气处理,通过第一滤尘网,防止灰尘进入电控柜体内部对部件造成损坏,通过第二滤尘网,可对静音扇叶进行防尘处理,通过连接杆和顶棚,可对电控柜体进行遮雨处理,防止雨水浸湿电控柜体表面对内部部件造成浸水损坏,通过导流槽,可对顶棚表面雨水进行导流处理,加快雨水在顶棚表面的流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控柜体和柜门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电控柜体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固定架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电控柜体和散热筒的结构俯视图。图中标号:1、电控柜体;2、柜门;3、操作按钮区域;4、散热筒;5、固定架;6、散热机构;61、温度传感器;62、电机;63、转轴;64、主动轮;65、皮带;66、从动轮;67、转杆;68、静音扇叶;7、散热风扇;8、第一滤尘网;9、第二滤尘网;10、连接杆;11、顶棚;12、导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控柜体和柜门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电控柜体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固定架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电控柜体和散热筒的结构俯视图,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包括电控柜体1,所述电控柜体1的右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柜门2,所述柜门2右侧背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按柄,所述柜门2右侧的顶部设置有操作按钮区域3,所述柜门2右侧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电控柜体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散热筒4,所述电控柜体1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架5,所述电控柜体1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6。所述散热机构6包括温度传感器61、电机62、转轴63、主动轮64、皮带65、从动轮66、转杆67和静音扇叶68,所述电控柜体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温度传感器61,对电控柜体1内部温度进行实时感应,所述固定架5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62,所述电机62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架5并栓接有转轴63,所述转轴63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主动轮64,所述主动轮64远离转轴63的一侧通过皮带65转动连接有从动轮66,所述从动轮66的内腔横座栓接有转杆67,所述转杆67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固定架5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转杆67远离从动轮66的一侧栓接有静音扇叶68,所述静音扇叶68位于电控柜体1内腔的左侧,可带动静音扇叶68进行转动,从而静音扇叶68产生的风对电控柜体1内部热量进行通风散热,继而防止高温对电控柜体1内部部件造成损坏。所述散热筒4的内腔栓接有散热风扇7,可对电控柜体1内腔顶部热量进行辅助散热,同时也可对电控柜体1内部热量进行换气处理,所述散热筒4内腔的顶端连通有第一滤尘网8,所述第一滤尘网8位于散热风扇7的正上方,防止灰尘进入电控柜体1内部对部件造成损坏。所述静音扇叶68的数量至少为五根,所述静音扇叶68的右端连通有第二滤尘网9,所述第二滤尘网9的网眼面积小于三平方毫米,可对静音扇叶68进行防尘处理。所述电控柜体1顶部的四周均竖向栓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远离电控柜体1的一侧栓接有顶棚11,可对电控柜体1进行遮雨处理,防止雨水浸湿电控柜体1表面对内部部件造成浸水损坏。所述顶棚11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导流槽12,所述导流槽12的倾斜角度为60°,所述导流槽12的槽深为3cm,可对顶棚11表面雨水进行导流处理,加快雨水在顶棚11表面的流速。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电控柜体1长时间运行后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在电控柜体1内部热量超过温度传感器61预设范围值时,则电机62通过转轴63带动两个主动轮64进行转动,两个主动轮64通过两根皮带65带动两个从动轮66和两个转杆67进行转动,转杆67带动静音扇叶68进行转动,静音扇叶68产生的风对电控柜体1内部的热量进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包括电控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体(1)的右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柜门(2),所述柜门(2)右侧背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按柄,所述柜门(2)右侧的顶部设置有操作按钮区域(3),所述柜门(2)右侧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电控柜体(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散热筒(4),所述电控柜体(1)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架(5),所述电控柜体(1)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包括电控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体(1)的右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柜门(2),所述柜门(2)右侧背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按柄,所述柜门(2)右侧的顶部设置有操作按钮区域(3),所述柜门(2)右侧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电控柜体(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散热筒(4),所述电控柜体(1)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架(5),所述电控柜体(1)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动加药设备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6)包括温度传感器(61)、电机(62)、转轴(63)、主动轮(64)、皮带(65)、从动轮(66)、转杆(67)和静音扇叶(68),所述电控柜体(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温度传感器(61),所述固定架(5)左侧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62),所述电机(62)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架(5)并栓接有转轴(63),所述转轴(63)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主动轮(64),所述主动轮(64)远离转轴(63)的一侧通过皮带(65)转动连接有从动轮(66),所述从动轮(66)的内腔横座栓接有转杆(67),所述转杆(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泰德隆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