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47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包括塑胶面板,所述塑胶面板的正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左侧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塑胶面板的正面设有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相靠近形成一体化;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设有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设有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第一显示模组与第二显示模组组合形成车载中控大屏,降低了生产成本;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载中控大屏
,尤其涉及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当前汽车内饰发展日新月异,从TeslaModelS的17英寸中控大屏伊始到Byton以49英寸超宽大屏的亮相,整个行业为之赞叹。短时间内,各大车企品牌纷纷聚焦到显示屏的应用创新上,传统车企的大屏、双屏组合等产品形态也已随之量产入市,更大尺寸的贯穿式中控大屏也即将量产交付。从各个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的多款新车发布会上可窥见,汽车中控大屏幕似乎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标配,车载显示市场已经有一个很明显的信号:科技化超宽一体屏的应用必然将是未来趋势。因此,超宽车载大屏显示系统的低成本结构设计和结构可靠性是目前设计亟需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以实现超宽车载大屏显示系统的低成本和结构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包括塑胶面板,所述塑胶面板的正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左侧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塑胶面板的正面设有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相靠近形成一体化;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设有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设有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均贯通到所述塑胶面板的背面;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位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的左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与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背面边缘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与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背面边缘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背面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塑胶面板的背面边缘与后盖组件的正面边缘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左侧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的左侧设有第三显示模组的正面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与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相靠近形成一体化,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背部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背部与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背面边缘连接固定,所述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背面与第三显示模组PCB组件的正面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为仪表屏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中控屏显示模组,所述第三显示模组为副驾屏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为仪表屏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为中控屏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为副驾屏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为仪表屏显示模组PCB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为中控屏显示模组PCB组件,所述第三显示模组PCB组件为副驾屏显示模组PCB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设有仪表屏光感PCB组件,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背部设有副驾屏光感PCB组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上安装有扬声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上安装有扬声器,所述第三显示模组PCB组件上安装有扬声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的背面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螺钉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一螺钉柱与螺钉配合将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的背面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螺钉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二螺钉柱与螺钉配合将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背部的背面设有第三定位柱、第三螺钉柱,所述第三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三螺钉柱与螺钉配合将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背部与所述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的正面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数量包括三个,所述第一螺钉柱的数量包括六到八个;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数量包括三个,所述第二螺钉柱的数量包括六到八个;所述第三定位柱的数量包括三个,所述第三螺钉柱的数量包括六到八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大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背部,以防止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进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大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以防止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进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正面部大于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背部,以防止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正面部进入所述第三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的背面边缘与所述塑胶面板的正面通过双面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的背面边缘与所述塑胶面板的正面通过双面胶连接固定,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的背面边缘与所述塑胶面板的正面通过双面胶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组件的背面安装有安装小支架,所述安装小支架的数量包括三个;所述后盖组件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塑胶面板的背面上的左右两侧。综上所述,运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第一显示模组与第二显示模组分别安装于塑胶面板上,并且第一显示模组的正面部与第二显示模组的正面部相靠近形成一体化,进而组合形成车载中控大屏,这大大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制造的工艺难度以及不良率,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在塑胶面板上分别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一显示模组、第二显示模组的背部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从而有效解决了单一显示模组因尺寸过大,塑胶面板强度无法满足而出现的平面度差,MURA显示体验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时很好的解决了大尺寸显示模组对装配的影响,避免了因塑胶面板弯曲严重而出现的无法装配的问题,获得了更好的装配质量,从而提高了结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的后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的侧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的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显示模组,102-第二显示模组,103-第三显示模组;2-塑胶面板,201-第一安装槽,202-第二安装槽,203-第三安装槽;301-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2-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3-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401-仪表屏光感PCB组件,402-副驾屏光感PCB组件;501-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502-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503-第三显示模组PCB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包括塑胶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面板(2)的正面设有第一安装槽(201),所述第一安装槽(201)的左侧设有第二安装槽(202),所述塑胶面板(2)的正面设有第一显示模组(101)的正面部、第二显示模组(102)的正面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的正面部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正面部相靠近形成一体化;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的背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01)内,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的背部设有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50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背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02)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背部设有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5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包括塑胶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面板(2)的正面设有第一安装槽(201),所述第一安装槽(201)的左侧设有第二安装槽(202),所述塑胶面板(2)的正面设有第一显示模组(101)的正面部、第二显示模组(102)的正面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的正面部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正面部相靠近形成一体化;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的背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01)内,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的背部设有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501);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背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02)内,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背部设有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01)、所述第二安装槽(202)均贯通到所述塑胶面板(2)的背面;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正面部位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的正面部的左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的背部与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1)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01)的背面边缘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背部与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2)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2)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槽(202)的背面边缘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1)的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501)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2)的背面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502)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塑胶面板(2)的背面边缘与后盖组件(7)的正面边缘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02)的左侧设有第三安装槽(203),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正面部的左侧设有第三显示模组(103)的正面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的正面部与所述第三显示模组(103)的正面部相靠近形成一体化,所述第三显示模组(103)的背部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槽(203)内,所述第三显示模组(103)的背部与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3)的正面连接固定,所述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3)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安装槽(203)的背面边缘连接固定,所述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3)的背面与第三显示模组PCB组件(503)的正面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贯穿式车载中控大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101)为仪表屏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102)为中控屏显示模组,所述第三显示模组(103)为副驾屏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1)为仪表屏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2)为中控屏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三显示模组转接支架(303)为副驾屏显示模组转接支架;所述第一显示模组PCB组件(501)为仪表屏显示模组PCB组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PCB组件(502)为中控屏显示模组PCB组件,所述第三显示模组PCB组件为副驾屏显示模组PCB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哲艺李国清黄传明刘天安黄金章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