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风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397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波模块、推挽升压模块、变压器、整流模块、三相逆变模块、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为EMI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为LC滤波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少逆变器的开关损耗以及硬开关引起的EMI干扰,同时能够节省成本和空间,实现较好的逆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急通风逆变器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
技术介绍
紧急通风逆变器是在轨道交通地铁车辆中使用,平时列车正常时不运行,当列车牵引供电中断或车载辅助逆变器故障时出现空调停机或出现空调故障时利用蓄电池的电能对车厢进行紧急通风,保持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确保乘客的舒适度与安全。紧急通风逆变器的输入通常来自列车的蓄电池,电池的充电来自列车的辅助逆变器内自带的充电机模块。电池电压范围通常为DC77V-137.5V,逆变输出电压等级为三相AC220V或三相AC380V。目前,现有的地铁紧急通风逆变器,往往安装在空调机组内或空调机组旁边,一方面,对空调控制器控制信号及温度采样等模拟信号产生干扰,造成采样温度不准确。或者对车上发射天线频段的信号产生干扰,影响各个列车的调度运行。另一方面,安装在车厢内与乘客更靠近,所以要求更高,其辐射值要低于安全标准。上述逆变器为了解决EMI干扰问题,就必须安装较大体积的EMI滤波器、EMI磁环和增加其它辅助电路,这样就造成了成本与体积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少逆变器的开关损耗以及硬开关引起的EMI干扰,同时能够节省成本和空间,实现较好的逆变效果。第一方面,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波模块、推挽升压模块、变压器、整流模块、三相逆变模块、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为EMI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为LC滤波模块。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少逆变器的开关损耗以及硬开关引起的EMI干扰,同时能够节省成本和空间,实现较好的逆变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所述推挽升压模块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保险器件,所述保险器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第一端,所述保险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保险器件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一端,所述保险器件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端,所述电流传感器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推挽升压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还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连接所述EMI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EMI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推挽升压驱动模块,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连接所述EMI滤波模块第一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二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一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所述第三二极管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第五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第二端,第六二极管第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第一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所述三相逆变模块包括,第三功率开关管、第四功率开关管、第五功率开关管、第六功率开关管、第七功率开关管、第八功率开关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三相逆变控制与驱动模块,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第二端,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相逆变控制与驱动模块,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八二极管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三相逆变控制与驱动模块,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第二端,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相逆变控制与驱动模块,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十二极管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七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三相逆变控制与驱动模块,所述第七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第二端,所述第七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八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相逆变控制与驱动模块,所述第八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第八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十二极管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三功率开关管、第四功率开关管、第五功率开关管、第六功率开关管、第七功率开关管、第八功率开关管为IGBT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急通风逆变器的一具体实施例模块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急通风逆变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图3(a)-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急通风逆变器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SVPWM: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是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三相对称电动机定子理想磁链圆为参考标准,以三相逆变器不同开关模式作适当的切换,从而形成PWM波,以所形成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其准确磁链圆。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波模块、推挽升压模块、变压器、整流模块、三相逆变模块、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为EMI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为LC滤波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波模块、推挽升压模块、变压器、整流模块、三相逆变模块、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为EMI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为LC滤波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挽升压模块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保险器件,所述保险器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第一端,所述保险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保险器件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一端,所述保险器件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第二端连接所述EMI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端,所述电流传感器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EMI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推挽升压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还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连接所述EMI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EMI滤波模块第二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推挽升压驱动模块,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连接所述EMI滤波模块第一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二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所述第三二极管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第五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帅谭诗干乐建锐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通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