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30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散热模组领域,涉及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散热板上设置冷凝区,冷凝区设置散热管道,散热管管道可以用冲压成型加钎焊工艺或热轧吹胀工艺完成,所述散热板面设置中空的管道空间分别设为冷凝区,冷凝区内置冷媒,冷凝区设有至少一个蒸汽通道和至少一个液体回流通道,散热板底面贴合设置散热管,散热管与蒸汽通道之间及散热管与液体回流通道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构成完整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通过在散热板底面设置散热管,散热管通过三通及导管与散热板的冷凝区相连通,这种结构有效避免了散热板弯折时存在的堵住管道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的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获得了较大提升,同时产品重量较轻,产品的制造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散热
,涉及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视侧光散热结构是用2.5-3mm铝材成型,产品重量较大,随着电视功率逐步提升,铝基板性能慢慢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案是在散热板底面设置管道,管道与散热板内部冷凝区构成循环结构,散热板底部弯折后与管道相连通,这种结构在工艺上存在的问题是散热板弯折时会堵住管道。目前两相流散热方案折弯需要在折弯处增加R角,保证空气通道及液体通道的畅通,从而保证产品性能。现在客户需求:1.产品减重,2.提升性能,3.成本必须在可控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在折弯处无需设置R角,能够保证液汽通道的畅通,能有效提升热传导效能。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表面设置中空的冷凝区,冷凝区内置冷媒,冷凝区设有至少一个蒸汽通道和至少一个液体回流通道,散热板底面贴合设置散热管,散热管与蒸汽通道之间及、散热管与液体回流通道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构成完整循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导管一端与三通的接口相连接,导管另一端与蒸汽通道或液体回流通道相连接;三通设置于散热板底面,散热板底面端部的三通外端通过堵头封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三通分别连接两个导管,散热板端部的三通对应的导管与蒸汽通道相连通,散热板中部的三通对应的导管与液体回流通道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通包括本体座,本体座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孔,本体座的顶面设置与贯穿孔相连通的分支孔,分支孔内设置限位凸台,导管与分支孔相连通并通过限位凸台定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支孔及贯穿孔均为腰型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板底部设有垂直弯折部,散热管贴合于弯折部底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区设置冷凝通道,冷凝通道的宽度一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区设置多个正六边形,相邻两个正六边形之间构成冷凝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区的上部为冷凝气态储存区,冷凝区下部为冷凝液态储存区,冷凝气态储存区与冷凝液态储存区相连通;蒸汽通道与冷凝气态储存区的上部相连通,液体回流通道的上端与冷凝液态储存区的底部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管采用口琴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通过在散热板底面设置散热管,散热管通过三通及导管与散热板的冷凝区相连通,这种结构有效避免了散热板弯折时存在的堵住管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产品的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获得了较大提升,同时产品重量较轻,产品的制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散热管及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散热管的端面示意图。图7为导管与三通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7中,包括散热板10、冷凝区11、蒸汽通道12、液体回流通道13、散热管20、三通30、导管40、堵头50等。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10,所述散热板10表面设置中空的冷凝区11,冷凝区11内设置冷媒介质,冷媒介质可以是氟利昂、水等物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冷凝区11设有至少一个蒸汽通道12和至少一个液体回流通道13,散热板10底面贴合设置散热管20,散热管20与蒸汽通道12之间及、散热管20与液体回流通道13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构成完整循环。如图5~7所示,连接组件包括三通30、导管40,导管40一端与三通30的接口相连接,导管40另一端与蒸汽通道12或液体回流通道13相连接。每个所述三通30分别连接两个导管40,散热板10端部的三通30对应的导管40与蒸汽通道12相连通,散热板10中部的三通30对应的导管与液体回流通道13相连通。三通30设置于散热板10底面,散热板10底面端部的三通30外端通过堵头50封堵。散热管20、三通30、导管40及冷凝区11连同冷凝区11内置的冷媒,构成完整的循环结构。为了工作时,工作过程的有效循环往复,可以理解的是,冷凝区11的上部为冷凝气态储存区,冷凝区11下部为冷凝液态储存区,冷凝气态储存区与冷凝液态储存区相连通;蒸汽通道12与冷凝气态储存区的上部相连通,液体回流通道13的上端与冷凝液态储存区的底部相连通如图2所示,冷凝区11的两端分别设置蒸汽通道12,蒸汽通道12从冷凝区11的端部高点引出,蒸汽通道12的下端与相对应的三通30上的导管40相连通,导管40经由三通30与散热管20相连通;冷凝区11中部的底面连通液体回流通道13,液体回流通道13的下端与相对应的三通30上的导管40相连通,该相应的导管40经由对应的三通30与散热管20相连通。本专利技术产品中的导管40采用铝管,三通30、导管40及散热板10通过焊接连接,可以节省折弯空间;散热管20紧贴散热板10底部可以保证底部有工制流动。如图7所示,三通30包括本体座31,本体座3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孔32,本体座31的顶面设置与贯穿孔32相连通的分支孔33,分支孔33内设置限位凸台34,导管40与分支孔33相连通并通过限位凸台34定位,分支孔33及贯穿孔32均为腰型孔。导管40的安装过程如下:将导管40下端伸入相匹配的分支孔33内,直至导管40下端抵靠接触限位凸台34,然后将限位凸台34与导管40焊接固定。散热板10底部设有垂直弯折部,散热管20贴合于弯折部底面,在具体生产中,散热管钎焊连接于散热板10底部的弯折部。冷凝区11设置冷凝通道,冷凝通道的宽度一致。冷凝通道的设置方式有多种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产品中采用的方案如下:冷凝区11设置多个正六边形,相邻两个正六边形之间构成冷凝通道。正六边形形成的冷凝通道在工作时,能够实现更好的环流效果。除了本专利技术中的优选方案之外,冷凝通道还可以通过圆形、四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结构的外侧构成。对于冷凝区11的形成方式,在具体生产中至少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在作为基板的散热板10上冲压出冷凝区11的形状结构,再将一块作为盖板的铝板钎焊于散热板10上,形成冷凝区11。冷凝区11的另一种形成方式是采用吹胀工艺,首先将两块剪切成型的不同厚度铝板一面打毛,吹干净,冷至室温;再在较厚铝板打毛面上用石墨印刷法在铝板表面形成石墨通道;较厚铝板带石墨线路通道的一面与较薄铝板打毛面贴合,三边对齐,沿边铆合;将其放入连续加热炉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将从连续炉取出的双层铝板进行热轧加工形成复合铝板;对复合铝板作软化退火,待冷却至室温后,在铝板石墨线路通道位置钻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10),所述散热板(10)表面设置中空的冷凝区(11),冷凝区(11)内置冷媒,冷凝区(11)设有至少一个蒸汽通道(12)和至少一个液体回流通道(13),散热板(10)底面贴合设置散热管(20),散热管(20)与蒸汽通道(12)之间及、散热管(20)与液体回流通道(13)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构成完整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10),所述散热板(10)表面设置中空的冷凝区(11),冷凝区(11)内置冷媒,冷凝区(11)设有至少一个蒸汽通道(12)和至少一个液体回流通道(13),散热板(10)底面贴合设置散热管(20),散热管(20)与蒸汽通道(12)之间及、散热管(20)与液体回流通道(13)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构成完整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三通(30)、导管(40),导管(40)一端与三通(30)的接口相连接,导管(40)另一端与蒸汽通道(12)或液体回流通道(13)相连接;
三通(30)设置于散热板(10)底面,散热板(10)底面端部的三通(30)外端通过堵头(50)封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三通(30)分别连接两个导管(40),散热板(10)端部的三通(30)对应的导管(40)与蒸汽通道(12)相连通,散热板(10)中部的三通(30)对应的导管与液体回流通道(13)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气分流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30)包括本体座(31),本体座(3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曲吴晓宁罗德成胡循亮张建平陈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石库洛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石伟业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石伟业科技宜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