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声按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18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低噪声按键。所述底座开设有供于按压组件装入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底面设置有凸起的空心导柱以及装设于空心导柱内的软质块,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受压下移的轴芯件和一端抵接轴芯件另一端抵接安装槽底面驱动轴芯件复位的弹性件,其中轴芯件设置有插入空心导柱的限位导柱以及从轴芯件侧面向外延伸抵接上壳体内顶面的限位边沿,所述上壳体内顶面设置有抵接限位边沿上侧面的边沿线。在空心导柱内设置软质块,轴芯件受压下移时限位导柱下移撞击于软质块可靠低成本的减少噪声,同时当轴芯件复位时限位边沿和上壳体内顶面设计为线面结构连接,巧妙低成本的结构设计很好的降低了回弹时发出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噪声按键
本技术涉及按键
,尤其是指一种低噪声按键。
技术介绍
机械键盘是一种键盘的类型,从结构来说,机械键盘的每一颗按键都是一个单独的开关来控制闭合,这个开关也被称为“轴”,依照微动开关的分类,机械键盘可分为茶轴、青轴、白轴、黑轴以及红轴。正是由于每一个按键都由一个独立的微动组成,因此按键段落感较强。现如今,机械键盘已经被广大的电脑爱好者所接受,特别是游戏发烧友,对机械键盘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了,因为机械键盘在操作性能和寿命方面表现十分出色。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机械按键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发出所需的敲击声外还存在其他噪音,比如轴芯下移撞击底座底面的噪声、轴芯回弹撞击上壳体内顶面的噪声,该两种噪声在实际使用中影响正常敲击声的发出,降低了使用质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噪声按键,在空心导柱内设置软质块,轴芯件受压下移时限位导柱下移撞击于软质块可靠低成本的减少噪声,同时当轴芯件复位时限位边沿和上壳体内顶面设计为线面结构连接,巧妙低成本的结构设计很好的降低了回弹时发出的噪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噪声按键,包括底座、装设于底座上侧面的上壳体和装设于底座穿出上壳体的按压组件,所述底座开设有供于按压组件装入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底面设置有凸起的空心导柱以及装设于空心导柱内的软质块,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受压下移的轴芯件和一端抵接轴芯件另一端抵接安装槽底面驱动轴芯件复位的弹性件,其中轴芯件设置有插入空心导柱的限位导柱以及从轴芯件侧面向外延伸抵接上壳体内顶面的限位边沿,所述上壳体内顶面设置有抵接限位边沿上侧面的边沿线。优选的,所述限位边沿的上侧面设置有斜面,所述边沿线抵接斜面。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内顶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倒三角形凸块,所述边沿线设置于倒三角形凸块的下端边沿处。优选的,所述软质块设置于空心导柱的底面,限位导柱的底面抵接软质块的上侧面。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下端部套接于空心导柱,弹性件的上端部套接于限位导柱。优选的,所述限位边沿的上侧面和/或上壳体的内顶面设置有软质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低噪声按键,在实际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在空心导柱内增设软质块,当轴芯件受压下移时限位导柱随之下移撞击于软质块,相对限位导柱直接撞击空心导柱底面,明显降低了下移时噪声的发出且可靠低成本。轴芯件下移完成后弹性件会驱动轴芯件复位上移,轴芯件复位上移时位于轴芯件侧面的限位边沿会撞击上壳体内顶面完成复位,市面上常规结构设计是限位边沿的上侧面与上壳体内顶面进行面与面的直接撞击完成复位,而直面撞击造成的噪声大,巧妙的将限位边沿上侧面和上壳体内顶面设计为线面结构连接,线面结构撞击发出的噪声低。两处改进结构设计有效可靠的减少了轴芯件下移和上移时发出的额外噪声,很好的保证了纯正敲击声的发出,保证了按键使用质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剖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底座、上壳体和轴芯件的立体结构剖切后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一种低噪声按键,包括底座1、装设于底座1上侧面的上壳体2和装设于底座1穿出上壳体2的按压组件,所述底座1开设有供于按压组件装入的安装槽11,该安装槽11底面设置有凸起的空心导柱12以及装设于空心导柱12内的软质块13,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受压下移的轴芯件3和一端抵接轴芯件3另一端抵接安装槽11底面驱动轴芯件3复位的弹性件31,其中轴芯件3设置有插入空心导柱12的限位导柱32以及从轴芯件3侧面向外延伸抵接上壳体2内顶面的限位边沿33,所述上壳体2内顶面设置有抵接限位边沿33上侧面的边沿线21。本实施例的低噪声按键,在实际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在空心导柱12内增设软质块13,当轴芯件3受压下移时限位导柱32随之下移撞击于软质块13,相对限位导柱32直接撞击空心导柱12底面,明显降低了下移时噪声的发出且可靠低成本。轴芯件3下移完成后弹性件31会驱动轴芯件3复位上移,轴芯件3复位上移时位于轴芯件3侧面的限位边沿33会撞击上壳体2内顶面完成复位,市面上常规结构设计是限位边沿33的上侧面与上壳体2内顶面进行面与面的直接撞击完成复位,而直面撞击造成的噪声大,巧妙的将限位边沿33上侧面和上壳体2内顶面设计为线面结构连接,线面结构撞击发出的噪声低。两处改进结构设计有效可靠的减少了轴芯件3下移和上移时发出的额外噪声,很好的保证了纯正敲击声的发出,保证了按键使用质感。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边沿33的上侧面设置有斜面34,所述边沿线21抵接斜面34。上壳体2上侧面贯穿开设有供于轴芯件3穿出的通孔,该通孔的下边沿与上壳体2内顶面连接形成边沿线21,限位边沿33的上侧面设置的斜面34在轴芯件3回弹时与边沿线21撞击接触,形成线面撞击结构,实现可靠减少噪声。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质块13设置于空心导柱12的底面,限位导柱32的底面抵接软质块13的上侧面。软质块13直接装入空心导柱12的底面,结构可靠简易的实现减少限位导柱32撞击造成的噪声。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1下端部套接于空心导柱12,弹性件31的上端部套接于限位导柱32。弹性件31可设置为弹簧,直接套接空心导柱12和限位导柱32实现驱动轴芯件3复位。如图5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壳体2的内顶面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倒三角形凸块35,所述边沿线21设置于倒三角形凸块35的下端边沿处。利用倒三角形凸块35的下端尖角形成边沿线21抵接限位边沿33的上侧面,也同样实现线面撞击结构,同样起到明显减少轴芯件3复位撞击上壳体2造成的噪声。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限位边沿33的上侧面和/或上壳体2的内顶面设置有软质层36。通过在限位边沿33的上侧面贴装软质层36、上壳体2内顶面贴装软质层36或限位边沿33上侧面和上壳体2内顶面同时贴装软质层36,也同样可达到减少轴芯件3复位撞击上壳体2时造成的噪声,同时也是高可靠性低成本结构,实用性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低噪声按键,包括底座(1)、装设于底座(1)上侧面的上壳体(2)和装设于底座(1)穿出上壳体(2)的按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开设有供于按压组件装入的安装槽(11),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受压下移的轴芯件(3)和一端抵接轴芯件(3)另一端抵接安装槽(11)底面驱动轴芯件(3)复位的弹性件(31),其中轴芯件(3)的侧面设置有向外延伸抵接上壳体(2)内顶面的限位边沿(33),所述上壳体(2)内顶面设置有抵接限位边沿(33)上侧面的边沿线(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低噪声按键,包括底座(1)、装设于底座(1)上侧面的上壳体(2)和装设于底座(1)穿出上壳体(2)的按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开设有供于按压组件装入的安装槽(11),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受压下移的轴芯件(3)和一端抵接轴芯件(3)另一端抵接安装槽(11)底面驱动轴芯件(3)复位的弹性件(31),其中轴芯件(3)的侧面设置有向外延伸抵接上壳体(2)内顶面的限位边沿(33),所述上壳体(2)内顶面设置有抵接限位边沿(33)上侧面的边沿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底面设置有凸起的空心导柱(12),该空心导柱(12)内装设有软质块(13),所述轴芯件(3)设置有插入空心导柱(12)的限位导柱(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噪声按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风海徐孝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晶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