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17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第一接线面板上,调压端子结构设置在第二接线面板上,通过所述第一接线面板和所述第二接线面板在浇注线圈部件侧壁上错开设置,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调压端子结构不处在同一安装接线面板上,二者互不干扰,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增大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调压端子结构之间的安全距离,有效防止爬电或闪络放电的现象发生,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导电管结构也无需作折弯处理,使导电管结构在第一接线面板上呈直管结构或斜管结构延伸布置,简化安装工艺,减少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干式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电力负荷密度和容量也逐渐增加,电力系统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升,原来的10kV配网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因此各电力部门提出提高配电电压,如果将现有电压直接提升为20kV,投资费用太高、周期长,配套的设备也需更换,所以只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改造,为了配合现有10kV电压,一方面实现变压器10kV和20kV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转换,另一方面实现了投资少却能满足这种情况。双电压干式变压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中国专利文献CN202373438U公开了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包括有变压器横梁和变压器外壳,所述变压器横梁位于变压器外壳上方,所述变压器外壳表面设置有接线面板,还包括有一次线圈,所述一次线圈位于变压器外壳内部并绕制成上段线圈和下段线圈,所述一次线圈的接线端子凸出于接线面板,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上段线圈和所述下段线圈分别设有若干调压端子。但是这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双电压变压器的接线端子和调压端子的数量是正常变压器的两倍,容量越小的变压器的接线端子与调压端子之间距离越近,容易出现爬电或闪络放电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2.为了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调压端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需要对所述连接杆折弯处理,操作麻烦,费时费力,且所述连接杆长度长,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和调压端子距离过近容易出现爬电或闪络放电的问题,以及需要对连接杆折弯处理,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和调压端子设置在不同接线面板上,端子之间安全距离大,且连接杆无需折弯,安装方便,安全性高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和套设在所述铁芯上的三个浇注线圈部件,所述浇注线圈部件包括设置其内的上线圈绕组和下线圈绕组,以及错开设置其侧壁上的第一接线面板和第二接线面板,所述第一接线面板上设置有连接所述上线圈绕组的至少一组第一接线端子,和连接所述下线圈绕组的至少一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面板上设置有分别连接所述上线圈绕组和所述下线圈绕组的调压端子结构,所述第一接线面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导电管结构,所述导电管结构呈直管或斜管结构延伸设置且不经过所述第二接线面板。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每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错开设置在所述上线圈绕组两端的第一进线端子和第一出线端子,每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错开设置在所述下线圈绕组两端的第二进线端子和第二出线端子。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导电管结构包括连接同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上的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和所述第二进线端子的第一导电管,和连接同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上的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出线端子的第二导电管,所述第一导电管和所述第二导电管为直管结构。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导电管结构还包括使三个所述浇注线圈部件分别两两相连的多个第三导电管,所述第三导电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浇注线圈部件上的所述第一导电管和所述第二导电管一端相连,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第一导电管、所述第二导电管和所述第三导电管为铜管,且两端压接有带通孔的导电端子。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导电管结构包括连接同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上的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和所述第二进线端子的第四导电管,和使三个所述浇注线圈部件分别两两相连的多个第五导电管,所述第五导电管的一端与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的第一进线端子相连,其另一端与另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的第二出线端子相连,所述第四导电管和所述第五导电管为斜管结构。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第四导电管和所述第五导电管为铜管,且两端压接有带通孔的导电端子。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调压端子结构包括两组分别设置所述上线圈绕组和所述下线圈绕组上的分接端子组件,所述分接端子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分接头,和与所述第一分接头交错设置的若干第二分接头,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接头和所述第二分接头的调压片。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第一分接头和所述第二分接头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硅胶螺栓。本技术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第一接线面板上,调压端子结构设置在第二接线面板上,通过所述第一接线面板和所述第二接线面板在浇注线圈部件侧壁上错开设置,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调压端子结构不处在同一安装接线面板上,二者互不干扰,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增大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调压端子结构之间的安全距离,有效防止爬电或闪络放电的现象发生,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导电管结构也无需作折弯处理,使导电管结构在第一接线面板上呈直管结构或斜管结构延伸布置,简化安装工艺,减少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2.本技术提供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由于所述第一分接头和所述第二分接头间隔交错设置的,使相邻的所述第一分接头和所述第二分接头的距离相等,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调压片与所述第一分接头和所述第二分接头的连接位置,从而改变所述上线圈绕组或所述下线圈绕组的电压大小以满足实际使用是的电压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的左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第一种导电管结构接法的右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第二种导电管结构接法的右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铁芯;2-浇注线圈部件;21-上线圈绕组;22-下线圈绕组;23-第一接线面板;24-第二接线面板;3-第一接线端子;31-第一进线端子;32-第一出线端子;4-第二接线端子;41-第二进线端子;42-第二出线端子;5-调压端子结构;51-第一分接头;52-第二分接头;53-调压片;54-螺纹孔;6-导电管结构;61-第一导电管;62-第二导电管;63-第三导电管;64-第四导电管;65-第五导电管;66-导电端子;6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1)和套设在所述铁芯(1)上的三个浇注线圈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线圈部件(2)包括设置其内的上线圈绕组(21)和下线圈绕组(22),以及错开设置其侧壁上的第一接线面板(23)和第二接线面板(24),所述第一接线面板(23)上设置有连接所述上线圈绕组(21)的至少一组第一接线端子(3),和连接所述下线圈绕组(22)的至少一组第二接线端子(4),所述第二接线面板(24)上设置有分别连接所述上线圈绕组(21)和所述下线圈绕组(22)的调压端子结构(5),所述第一接线面板(23)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的导电管结构(6),所述导电管结构(6)呈直管或斜管结构延伸设置且不经过所述第二接线面板(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1)和套设在所述铁芯(1)上的三个浇注线圈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线圈部件(2)包括设置其内的上线圈绕组(21)和下线圈绕组(22),以及错开设置其侧壁上的第一接线面板(23)和第二接线面板(24),所述第一接线面板(23)上设置有连接所述上线圈绕组(21)的至少一组第一接线端子(3),和连接所述下线圈绕组(22)的至少一组第二接线端子(4),所述第二接线面板(24)上设置有分别连接所述上线圈绕组(21)和所述下线圈绕组(22)的调压端子结构(5),所述第一接线面板(23)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的导电管结构(6),所述导电管结构(6)呈直管或斜管结构延伸设置且不经过所述第二接线面板(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包括错开设置在所述上线圈绕组(21)两端的第一进线端子(31)和第一出线端子(32),每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包括错开设置在所述下线圈绕组(22)两端的第二进线端子(41)和第二出线端子(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管结构(6)包括连接同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2)上的所述第一进线端子(31)和所述第二进线端子(41)的第一导电管(61),和连接同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2)上的所述第一出线端子(32)和所述第二出线端子(42)的第二导电管(62),所述第一导电管(61)和所述第二导电管(62)为直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管结构(6)还包括使三个所述浇注线圈部件(2)分别两两相连的多个第三导电管(63),所述第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志杨建敏毛大峰
申请(专利权)人:巨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