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02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设备主体的侧壁上、用于在语音上行时转动至人体唇部区域以收集上行语音的上行模组,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设备主体的侧壁上、用于在语音下行时转动至人体耳部区域以播放下行语音的下行模组。如此,通过上行模组及下行模组在设备主体上的转动运动,可使上行模组更加贴近于用户的唇部、下行模组更加贴近于用户的耳部,从而在用户进行语音通话时,用只需保持适当的说话音量,即可使上行模组顺利采集到清晰的上行语音,同时下行模组也只需保持适当的播放音量,即可使用户清晰地听到通话对象的下行语音,大幅提高了提高用户语音通话时的隐私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语音通话辅助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语音通话辅助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头戴显示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现实中真真切切的物体,也可以是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出来。目前,AR、VR产品越来越轻量化,眼镜形态的AR、VR产品越来越成为头戴显示设备的主流形式。以AR眼镜为例,AR眼镜一般都具备语音通话功能,可以拨打或接听电话,其麦克风和喇叭均安装在AR眼镜的镜腿上,在用户说话时,由于镜腿离唇部较远,用户必须提高音量才能获得清晰的收音效果,但同时个人说话内容的隐私性难以保证;而在对方说话时,同样由于镜腿离耳部具有一定距离,导致用户必须调高音量才能听清语音,如此必然导致通话内容出现泄漏,容易被他人窃听或者形成噪音干扰环境。另外,部分AR眼镜与传统耳机相结合,用户戴上眼镜后,还需要再佩戴、调整耳机,整机结构复杂臃肿,且耳机难以收纳,体积较大。因此,如何便捷地实现头戴显示设备的语音通话功能,提高用户语音通话时的隐私性,同时缩减结构体积,易于收纳携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语音通话辅助结构,能够便捷地实现头戴显示设备的语音通话功能,提高用户语音通话时的隐私性,同时缩减结构体积,易于收纳携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设备主体的侧壁上、用于在语音上行时转动至人体唇部区域以收集上行语音的上行模组,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的侧壁上、用于在语音下行时转动至人体耳部区域以播放下行语音的下行模组。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侧壁表面上的安装板,且所述上行模组及所述下行模组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孔和第二转动孔,且所述上行模组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孔配合转动的上行转轴,所述下行模组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孔配合转动的下行转轴。优选地,所述上行模组与所述下行模组之间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者分别转动至各自的目标区域的传动机构。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上行模组中与所述下行模组正对的端面上的上行齿轮,以及固定于所述下行模组中与所述上行模组正对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上行齿轮啮合传动的下行齿轮。优选地,所述上行齿轮与所述下行齿轮的传动比为2:1~3:1,且所述上行齿轮与所述下行齿轮均为非整圆齿轮。优选地,所述上行转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行齿轮的端面轴心,所述下行转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行齿轮的端面轴心。优选地,所述上行模组包括上行壳体、设置于所述上行壳体内部一端位置并用于收集上行语音的麦克风部件。优选地,所述下行模组包括下行壳体、设置于所述下行壳体内部一端位置并用于播放下行语音的喇叭部件。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中的主控PCB、设置于所述上行模组中、与所述主控PCB信号连接的应答PCB,且在所述上行模组转动至展开状态时,所述应答PCB对所述主控PCB发送接通语音通话请求的触发信号。优选地,所述应答PCB的表面上设置有初始触点和触发触点,所述主控PCB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应答PCB表面接触的触发指针,且在所述触发指针相对转动至与所述触发触点接触时,所述应答PCB对所述主控PCB发送接通语音通话请求的触发信号。优选地,所述应答PCB的表面上覆盖有应答壳体,且所述应答壳体的表面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触发指针相对转动的滑孔。优选地,所述滑孔呈与所述触发指针的相对转动路径匹配的弧形孔。优选地,所述初始触点位于所述滑孔的一端位置,且所述触发触点位于所述滑孔的另一端位置。优选地,所述主控PCB埋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侧壁中,且所述触发指针的末端贯穿所述安装板并延伸至所述滑孔内。优选地,所述应答壳体埋设于所述上行模组的内壁中,且所述应答壳体的表面与所述上行模组的内壁表面齐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上的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其中,所述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语音通话辅助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语音通话辅助结构,主要包括上行模组和下行模组。其中,上行模组可转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侧壁上,主要用于在用户的语音通话过程中,通过转动到人体唇部区域位置,收集用户说话时的上行语音,并将其传递至通话对象。下行模组同样可转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侧壁上,主要用于在用户的语音通话过程中,通过转动到人体耳部区域位置,为用户播放通话对象说话时的下行语音。如此,通过上行模组及下行模组分别在设备主体侧壁上的转动运动,可使上行模组更加贴近于用户的唇部,同时使下行模组更加贴近于用户的耳部,从而在用户与通话对象进行语音通话时,只需保持适当的说话音量,即可使上行模组顺利采集到清晰的上行语音,同时下行模组也只需保持适当的播放音量,即可使用户清晰地听到通话对象的下行语音,大幅提高了提高用户语音通话时的隐私性。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行模组和下行模组可在设备主体的侧壁上进行转动收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巧,且易于收纳携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语音通话辅助结构,能够便捷地实现头戴显示设备的语音通话功能,提高用户语音通话时的隐私性,同时缩减结构体积,易于收纳携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行模组及下行模组转动至工作状态的内外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行模组与下行模组的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4中:设备主体—1,上行模组—2,下行模组—3,安装板—4,传动机构—5,主控PCB—6,应答PCB—7;上行转轴—21,下行转轴—31,第一转动孔—41,第二转动孔—42,上行齿轮—51,下行齿轮—52,触发指针—61,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设备主体(1)的侧壁上、用于在语音上行时转动至人体唇部区域以收集上行语音的上行模组(2),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侧壁上、用于在语音下行时转动至人体耳部区域以播放下行语音的下行模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设备主体(1)的侧壁上、用于在语音上行时转动至人体唇部区域以收集上行语音的上行模组(2),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侧壁上、用于在语音下行时转动至人体耳部区域以播放下行语音的下行模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侧壁表面上的安装板(4),且所述上行模组(2)及所述下行模组(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孔(41)和第二转动孔(42),且所述上行模组(2)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孔(41)配合转动的上行转轴(21),所述下行模组(3)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孔(42)配合转动的下行转轴(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模组(2)与所述下行模组(3)之间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者分别转动至各自的目标区域的传动机构(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语音通话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固定于所述上行模组(2)中与所述下行模组(3)正对的端面上的上行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微姜滨迟小羽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