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01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其包括:壳体、电源组件、温湿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和无线信号收发器;电源组件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与无线信号收发器连接;PLC控制器位于壳体的内部,无线信号收发器位于壳体上;温湿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壳体的上表面;PLC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与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连接。通过该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的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减少了人为参与,控制过程更加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
本技术属于智能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多的采用精密仪器和设备,但是精密仪器和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例如:部分精密仪器和设备的工作环境需要保持恒温或者恒湿的状态,以便精密仪器和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更高,对于一些受温度影响比较明显的仪器和设备,温度过高或过低会使仪器和设备的数据产生温度漂移,而空气湿度过大则会导致一些电子设备短路或者造成仪器烧毁等问题。而现有的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不够智能化和自动化,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保证恒温恒压的状态,且由于恒温恒湿控制器所在的环境湿气和灰尘容易进入到到恒温恒湿控制器内部,对于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使得对与当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更加的自动化,且可以保证测量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成为了当前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该设备可以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更加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包括:壳体、电源组件、温湿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和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PLC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与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恒温恒湿智控制器还包括LED显示屏,所述LED显示屏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LC控制器采用的为PLC西门子S7-20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蓄电池、光伏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和光伏控制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与所述PLC控制器之间通过稳压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后表面设置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上设置防水透气膜和防尘透气网;所述防水透气膜位于防尘透气网内部,所述防尘透气网为不锈钢防尘透气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用于为蓄电池充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其通过无线通讯接收温湿度传感器的采集信息,然后PLC控制器接收的信息对加湿器、加热器、降温器和除湿器进行控制,保证环境的恒温恒湿,且该控制器的外壳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和防尘透气网,从而保证壳体内的部件更加不受到损坏,增加了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的后视图。附图中:1-壳体、2-温湿度传感器、3-PLC控制器、4-无线信号收发器、5-LED显示屏、6-蓄电池、7-光伏控制器、8-太阳能电池板、9-稳压器、10-散热口、11-充电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包括:壳体1、电源组件、温湿度传感器2、PLC控制器3和无线信号收发器4;其中,电源组件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与无线信号收发器连接;PLC控制器位于壳体的内部,无线信号收发器位于壳体上;温湿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壳体的上表面;PLC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与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温湿度传感器2位于壳体1的上表面,可以将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放置在需要检测的空间区域,温湿度传感器2检测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传输给PLC控制器3,PLC控制器3将接收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与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数据进行比较,若接收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与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不一致,则控制加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其中,温度控制装置为加热器和降温器,湿度控制装置为加湿器和除湿器。如图2-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器还包括LED显示屏5,LED显示屏5与PLC控制器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LED显示屏5设置在壳体1的前表面用来显示温湿度传感器2获取的数据,更加直观地显示出当前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若长时间内,LED显示屏5的显示的温度一直不变且不在设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说明该控制器出现了故障,此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对加湿器、加热器、降温器和除湿器进行调节,直至达到设置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该LED显示屏5发光亮度强,在可视距离内阳光直射屏幕表面时,显示内容清晰可见,超级灰度控制具有1024-4096级灰度控制,显示颜色16.7M以上,色彩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在一个实施例中,PLC控制器3采用的为PLC西门子S7-200。PLC西门子S7-200是一种小型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适用于各行各业,各种场合中的检测、监测及控制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中利用PLC西门子S7-200是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并对加湿器、加热器、降温器和除湿器进行控制,整个过程非常的自动化。其中,本专利技术主要使用了C语言来编程,相比于其他编程语言,C语言可以更好的进行基本操作,性能上有很大优势,并且数据结构丰富,能满足编程的基本需要。温湿度控制主要运用了PID算法流程,当温度和湿度超过阈值的时候,本专利技术会自动开启调节模块,调节空间内温度和湿度。PLC控制器3通过温湿度传感器2采集即时空间内温度与湿度的情况,并把相关数据通过主控电路显示在LED显示屏5上,其可以自动监控室内温度与湿度,如果当前实时温度比目标温度小的多,则主控电路会通过PID算法输出一个较大的PWM信号,加快温度的上升,当实时温度接近目标温度后,PID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源组件、温湿度传感器(2)、PLC控制器(3)和无线信号收发器(4);/n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PLC控制器(3)连接;/n所述PLC控制器(3)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4)连接;所述PLC控制器(3)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4)位于所述壳体(1)上;/n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与所述PLC控制器(3)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n所述PLC控制器(3)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4)与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连接;/n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蓄电池(6)、光伏控制器(7)和太阳能电池板(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通过光伏控制器(7)与所述蓄电池(6)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6)和光伏控制器(7)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n所述壳体(1)上设有充电接口(11),所述充电接口(11)用于为蓄电池(6)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恒温恒湿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源组件、温湿度传感器(2)、PLC控制器(3)和无线信号收发器(4);
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PLC控制器(3)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3)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4)连接;所述PLC控制器(3)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4)位于所述壳体(1)上;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与所述PLC控制器(3)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
所述PLC控制器(3)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4)与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控制连接;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蓄电池(6)、光伏控制器(7)和太阳能电池板(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通过光伏控制器(7)与所述蓄电池(6)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6)和光伏控制器(7)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留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