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及锂电池保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94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保护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及锂电池保护板。包括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负端、负载接入端和关断控制模块,电源负端通过关断控制模块与负载接入端连接,并通过关断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关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以及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关断模块,检测电路的检测端通过检测关断模块连接在负载接入端处,且检测关断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锂电池保护板在弱电开关断开,即断电后,容易因检测电路而出现电压残留的问题,避免出现触电的现象,同时接设备负载时也不会打火的现象,进而有效的避免设备因打火而着火爆炸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及锂电池保护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保护板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及锂电池保护板。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锂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锂电池,在电源工作的时候,需要设置锂电池保护板来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并保护防止锂电池组出现过充、过放等异常情况。通常,锂电池的控制都采用弱电开关。当弱电开关断开时,锂电池保护板会控制关闭锂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此时电池组与负载之间为断开的不放电,然而在弱电开关断时,由于锂电池板需要采集负载电流保护锂电池,检测模块无法有效关断,导致关断弱电开关后输出端口仍通过检测电路获取电压,容易出现触电或者检测异常,甚至出现打火而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及锂电池保护板。为解决上述锂电池在关断后容易出现触电或打火现象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包括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负端、负载接入端和关断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负端通过所述关断控制模块与负载接入端连接,并通过关断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关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关断和连通;以及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关断模块,检测电路的检测端通过检测关断模块连接在负载接入端处,且所述检测关断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通过检测关断模块、控制电路的配合,实现与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同时关断或同时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比较保护电路,所述比较保护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检测端连接,并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启闭控制连接,根据检测端检测信号进行比较判断,实现对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过压保护和/或欠压保护。进一步的,所述比较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源负端与所述关断控制模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弱电开关,所述弱电开关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关断控制模块和检测关断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端和关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之间还设置有三极管组;所述三极管组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级分别通过弱电开关与电源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控制关断电路控制端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连接,并通过第二三极管Q2实现接地。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关断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级与所述负载接入端连接,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检测电路检测端、负载接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级与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级、接地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关断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源极和漏极分别与电源负端、负载接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包括过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所述过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分别通过检测关断模块与所述负载接入端连接;且所述过压检测模块和欠压检测模块的检测端分别与所述比较保护电路的检测端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弱电开关和电源之间还设置有常闭温度保护开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包括上述的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在检测电路上设置检测关断模块,并利用控制电路对关断控制模块和检测关断模块进行关断控制,实现在锂电池保护板充放电控制电路关断的同时,检测电路能够进行同步关断,进而解决锂电池保护板在弱电开关断开,即断电后,容易因检测电路而出现电压残留的问题,避免出现触电的现象,同时接设备负载时也不会打火的现象,进而有效的避免设备因打火而着火爆炸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的整体电路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比较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其中:充放电控制电路为10,电源负端为11,关断控制模块为12,负载接入端为13;控制电路为20;检测电路为30,检测关断模块为31;比较保护电路为4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请参阅图1-6,具体的,包括充放电控制电路10、控制电路20和检测电路30;其中,请参阅图1、2和4,充放电控制电路10包括电源负端11、负载接入端13和关断控制模块12,具体的,关断控制模块12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源的充放电,即根据外部控制信号对锂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有效控制,对充放电控制电路10中电源负端11和负载接入端13之间的连接和关断进行控制。更为具体的,关断控制模块12两端分别与电源负端11的输出端、负载接入端13连接。在控制电路20方面,请参阅图1、2和5,其主要作用是对根据外部控制信号,对关断控制模块12的开启和关断进行控制,当然,控制电路20也可以同时应用于检测电路30检测的开启和关闭;具体的,控制电路20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关断控制模块12的控制端连接。优选的,控制电路20包括有弱电开关,并通过弱电开关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即当弱电开关闭合时,控制关断控制模块12或检测模块开启,当弱电开关关闭时,控制关断控制模块12或检测模块关断或关闭。在检测电路30方面,请参阅图1、2和6,其主要用于对充放电控制电路10的电压进行采样检测,并输出至比较保护电路40中,进而实现锂电池保护板的过压保护和/或欠压保护。具体的,检测电路30包括有检测关断模块31,检测关断模块31具体用于在控制电路20控制充放电控制电路10关断时,同时关闭检测电路30,从而防止后续发生触电或打火现象。更为具体的,检测电路30的检测端通过检测关断模块31连接在负载接入端13处,且检测关断模块31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20连接,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电路30通过检测关断模块31、控制电路20的配合,实现与充放电控制电路10的同时关断或同时连通。本电路的优点在于,本电路在检测电路30上设置检测关断模块31,并利用控制电路20对关断控制模块12和检测关断模块31进行关断控制,实现在锂电池保护板充放电控制电路10关断的同时,检测电路30能够进行同步关断,进而解决锂电池保护板在弱电开关断开,即断电后,容易因检测电路30而出现电压残留的问题,避免出现触电的现象,同时接设备负载时也不会打火的现象,进而有效的避免设备因打火而着火爆炸的现象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负端、负载接入端和关断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负端通过所述关断控制模块与负载接入端连接,并通过关断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的充放电;/n控制电路,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关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关断和连通;以及/n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关断模块,检测电路的检测端通过检测关断模块连接在负载接入端处,且所述检测关断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通过检测关断模块、控制电路的配合,实现与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同时关断或同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负端、负载接入端和关断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负端通过所述关断控制模块与负载接入端连接,并通过关断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的充放电;
控制电路,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关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关断和连通;以及
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关断模块,检测电路的检测端通过检测关断模块连接在负载接入端处,且所述检测关断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通过检测关断模块、控制电路的配合,实现与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同时关断或同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比较保护电路,所述比较保护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检测端连接,并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启闭控制连接,根据检测端检测信号进行比较判断,实现对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过压保护和/或欠压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源负端与所述关断控制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弱电开关,所述弱电开关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关断控制模块和检测关断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端和关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之间还设置有三极管组;所述三极管组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小琦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佰铭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