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381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及与电池组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移动,当控制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电池包输出第一电压值;当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时,控制组件位于第二位置,电池包输出第二电压值;当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时,控制组件位于第三位置,电池包输出第三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值,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第三电压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包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在园林机械、动力工具行业,具有不同额定电压的工具通常需要由不同额定电压的电池包来提供动力,这造成了电池包种类的增多和成本的增加。有鉴于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捷切换、三种电压输出的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电池组以及与电池组电性连接的端子组件,所述电池组至少包括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与所述端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移动,当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相互并联,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一电压值;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之间串并联组合,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二电压值;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相互串联,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三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值,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第三电压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本体和注塑成型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嵌件,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本体和注塑成型在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嵌件,所述第一嵌件和第二嵌件分别与所述端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弹性件,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移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嵌件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嵌件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嵌件与第二嵌件相互对称,且所述第一嵌件与第二嵌件之间留有间距。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嵌件包括同时与第一电芯模组的正极和第四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二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片以及与第三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二嵌件包括同时与第二电芯模组的负极和第三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四连接片、与第一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五连接片以及与第四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六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四连接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五连接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片与第六连接片对称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嵌件和第二嵌件相对移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五连接片电性连接、第三连接片与第六连接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模组与第二电芯模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三电芯模组与第四电芯模组串联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嵌件和第二嵌件相对移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四连接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五连接片电性连接、第三连接片与第六连接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四电芯模组及第三电芯模组相互串联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一电芯模组的正极断开、所述第四连接片与第三电芯模组的负极断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互对称,所述第二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四接触部和第五接触部,所述第四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互平行,所述第五接触部朝远离第四接触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片包括第六接触部和第七接触部,所述第六接触部与第四接触部相互平行且与第四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前后平齐,所述第七接触部与第五接触部相互平行且与第五接触部前后平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嵌件部分暴露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接触部、第四接触部及第六接触部均收容并暴露于第一插槽,所述第三接触部收容并暴露于第二插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具系统,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电池组、与电池组电性连接的端子组件以及与所述端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移动;第一电动工具,所述第一电动工具能够在第一额定电压下运行,所述第一电动工具设置有第一插接组件;第二电动工具,所述第二电动工具能够在第二额定电压下运行,所述第二电动工具设置有第二插接组件;第三电动工具,所述第三电动工具能够在第三额定电压下运行,所述第三电动工具设置有第三插接组件;当所述电池包与第一电动工具的第一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一电压值;当所述电池包与第二电动工具的第二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二电压值;当所述电池包与第三电动工具的第三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三位置,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三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值,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第三电压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压值为“n”V,所述第二电压值为“2n”V,所述第三电压值为“4n”V。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本体和注塑成型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嵌件,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本体和注塑成型在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嵌件,所述第一嵌件和第二嵌件分别与所述端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弹性件,当电池包与所述第一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控制组件处于初始状态,所述第一嵌件与第二嵌件之间留有间距;当电池包与所述第二插接组件或第三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至少包括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所述第一嵌件包括同时与第一电芯模组的正极和第四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二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片以及与第三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二嵌件包括同时与第二电芯模组的负极和第三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四连接片、与第一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五连接片以及与第四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六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四连接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五连接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片与第六连接片对称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电池包与所述第一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及第三连接片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电池组以及与电池组电性连接的端子组件,所述电池组至少包括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与所述端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移动,当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相互并联,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一电压值;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之间串并联组合,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二电压值;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相互串联,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三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值,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第三电压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电池组以及与电池组电性连接的端子组件,所述电池组至少包括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与所述端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移动,当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相互并联,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一电压值;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之间串并联组合,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二电压值;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三电芯模组及第四电芯模组相互串联,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三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值,所述第二电压值小于第三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本体和注塑成型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嵌件,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本体和注塑成型在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嵌件,所述第一嵌件和第二嵌件分别与所述端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弹性件,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移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件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嵌件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嵌件与第二嵌件相互对称,且所述第一嵌件与第二嵌件之间留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件包括同时与第一电芯模组的正极和第四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二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片以及与第三电芯模组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二嵌件包括同时与第二电芯模组的负极和第三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四连接片、与第一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五连接片以及与第四电芯模组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六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四连接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五连接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片与第六连接片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嵌件和第二嵌件相对移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五连接片电性连接、第三连接片与第六连接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模组与第二电芯模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三电芯模组与第四电芯模组串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嵌件和第二嵌件相对移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四连接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五连接片电性连接、第三连接片与第六连接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第四电芯模组及第三电芯模组相互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一电芯模组的正极断开、所述第四连接片与第三电芯模组的负极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互对称,所述第二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四接触部和第五接触部,所述第四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互平行,所述第五接触部朝远离第四接触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片包括第六接触部和第七接触部,所述第六接触部与第四接触部相互平行且与第四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前后平齐,所述第七接触部与第五接触部相互平行且与第五接触部前后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嵌件部分暴露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接触部、第四接触部及第六接触部均收容并暴露于第一插槽,所述第三接触部收容并暴露于第二插槽。


10.一种工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电池组、与电池组电性连接的端子组件以及与所述端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移动;
第一电动工具,所述第一电动工具能够在第一额定电压下运行,所述第一电动工具设置有第一插接组件;
第二电动工具,所述第二电动工具能够在第二额定电压下运行,所述第二电动工具设置有第二插接组件;
第三电动工具,所述第三电动工具能够在第三额定电压下运行,所述第三电动工具设置有第三插接组件;
当所述电池包与第一电动工具的第一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一电压值;
当所述电池包与第二电动工具的第二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一距离,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二电压值;
当所述电池包与第三电动工具的第三插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第二距离,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三位置,所述电池包输出第三电压值;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严安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