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56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包括起雾器、下箱体和送风机构,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壳、第二风壳和风机,下箱体设有雾化腔和进风风道;起雾器设置在雾化腔内,风机设置在进风风道下端,第一风壳盖设在雾化腔,第二风壳套设在第一风壳外侧,第二风壳内壁与第一风壳外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进风风道与出风通道连通。其第一风壳与下箱体内腔连通以形成气雾通道,以使起雾器产生的水雾可通过出雾口排出,出风通道的气流从出风口排出可带动水雾扩散,从而提升扩散范围和速率,气雾通道与出风通道相互独立有利于保持气雾通道的清洁并防止出风通道凝水,起雾器设于雾化腔内,可避免起雾器嵌装于下箱体底壁时可能出现的漏液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空气加湿器或空气净化器上的雾化装置主要采用超声波将水雾化成水雾,再输送至机体外以对空气进行加湿或消毒。为提升雾化装置的出雾效率,通常需要在雾化装置上设置风道和风机,通过风道上的气流带动水雾,使其扩散得更快更远。由于水蒸气与空气混合成气雾后再从风道的出风口排向外界,不利于保持风道的清洁,同时使风道产生凝水,从而产生卫生问题。由以上所述可知,现有的应用于加湿器或空气净化器上的雾化装置需进一步的改进,使其风道在长时间使用后能保持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其设有单独的气雾通道和出风通道,有利于长时间使用后保持气雾通道的清洁以及防止风道出现凝水。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包括起雾器、下箱体和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壳、第二风壳和风机,所述下箱体设有雾化腔和进风风道;所述起雾器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下端,所述第一风壳盖设在所述雾化腔上以导引雾气排出机体,所述第二风壳套设在所述第一风壳外侧,所述第二风壳内壁与所述第一风壳外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雾化装置,其第一风壳与下箱体内腔连通以形成气雾通道,以使起雾器产生的水雾可通过出雾口排出,出风通道的气流从出风口排出可带动水雾扩散,从而提升扩散范围和速率,所述气雾通道与出风通道相互独立有利于保持气雾通道的清洁并防止出风通道凝水,起雾器设于雾化腔内,可避免起雾器嵌装于下箱体底壁时可能出现的漏液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一风壳包括第一聚能部和第一弧形导引部,所述第一弧形导引部端部设有出雾口,所述第二风壳包括第二聚能部和第二弧形导引部,所述第二弧形导引部端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雾口平齐且倾斜设置。本方案中,出风口、出雾口倾斜设置可增大其出雾角度和扩散范围,并使出雾口的积液沿第二风壳的内壁回流到雾化腔中,且出风口环绕出雾口使出风口的气流带动起雾流动,以增加扩散效率和范围。优选的,所述雾化腔内设有一中空的凸柱,所述凸柱两端贯穿形成所述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壳内。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还包括侧部出风口,所述侧部出风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在本方案中,部分气流通过侧部出风口进入雾化腔中,以增大雾化腔内的压强和气雾流速,可增大出风口和出雾口的气流速度在设计时,可根据产品的规格对侧部出风口和下箱体的最大液面高度进行调整,以使下箱体的最大液面高度低于侧部出风口的底部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凸柱下部侧壁上设有一凸部,所述侧部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凸部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聚能部内设有弧形的挡板,以将起雾器工作时溅起的水珠阻挡于挡板下。优选的,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聚雾件,所述聚雾件包括密封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面板上的过孔和聚雾口,所述聚雾口向下延伸设有导引壁;所述密封面板密封设置在所述下箱体的敞口端,所述聚雾口连通所述雾化腔和第一风壳,所述凸柱穿过所述过孔延伸至所述第二风壳内。在本方案中,聚雾件可提升雾化效率,其引流壁对水雾向水平的四周扩散其阻挡作用,使水雾依次通过引流壁、第一风壳排向外界。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导引部的内侧设有的设有分流壁以将第一弧形导引部分为两个出雾部。为实现雾化腔与外部供液结构的连接,还包括进水阀组件,所述雾化腔的侧壁设有对接孔,所述进水阀组件设于雾化腔内且其进水端穿过对接孔与外部供液结构连接,所述进水阀组件根据雾化腔的液位变化打开或关闭阀口。为便于排出积水,所述下箱体包括集水槽和排水孔,集水槽设于下箱体的底侧部,排水孔位于下箱体侧壁上并与集水槽位置对应,排水孔在使用时处于封闭状态,需要清理下箱体的积液时,可打开排水孔,将积液倒出。附图说明图1为雾化装置的整体示意图1;图2为雾化装置的整体示意图2;图3为雾化装置的剖视图1;图4为雾化装置的剖视图2;图5为雾化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雾化装置的剖视图3。标号说明:出风通道15、进风风道151、雾化腔17、雾化装置3、下箱体31、第一风壳32、第一聚能部321、第一弧形导引部3211、挡板3212、分流壁3213、气雾通道3214、连接壁322、凸柱324、出雾口325、第二风壳33、出风口331、侧部出风口332、第二聚能部333、第二弧形导引部334、集水槽361、排水孔362、起雾器41、聚雾件42、导引壁421、密封面板422、进水阀组件6、对接孔61、风机8。具体实施方案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述“上”、“下”、“前”、“后”、“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6所示,本技术的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3,包括起雾器41、下箱体31和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壳32、第二风壳33和风机8,所述下箱体31设有雾化腔17和进风风道151;所述起雾器41设置在所述雾化腔17内,所述风机8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151下端,所述第一风壳32盖设在所述雾化腔17上以导引雾气排出机体,所述第二风壳33套设在所述第一风壳32外侧,所述第二风壳33内壁与所述第一风壳32外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5,所述进风风道151与所述出风通道15连通。上述第一风壳32包括第一聚能部321和第一弧形导引部3211,所述第一弧形导引部3211的端部设有出雾口325,所述第二风壳33包括第二聚能部333和第二弧形导引部334,所述第二弧形导引部334的端部设有出风口331,所述出风口331与所述出雾口325平齐且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出风口331、出雾口325倾斜设置可增大其出雾角度和扩散范围,并使出雾口325的积液沿第二风壳33的内壁回流到下箱体31中,且出风口331环绕出雾口325使出风口331的气流带动起雾流动,以增加扩散效率和范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聚能部321和第一弧形导引部3211为分体设计,所述第二聚能部333与第二弧形导引部334一体成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壳32还包括环设有第一聚能部321外下周的连接壁322。上述雾化腔17内设有一中空的凸柱324,所述凸柱324两端贯穿形成所述进风风道151,所述进风风道151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壳33内。上述进风通道还包括侧部出风口332,所述侧部出风口332与所述雾化腔17连通。在本方案中,部分气流通过侧部出风口332进入雾化腔17中,以增大雾化腔17内的压强和气雾流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雾器、下箱体和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壳、第二风壳和风机,所述下箱体设有雾化腔和进风风道;/n所述起雾器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下端,所述第一风壳盖设在所述雾化腔上以导引雾气排出机体,所述第二风壳套设在所述第一风壳外侧,所述第二风壳内壁与所述第一风壳外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雾器、下箱体和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壳、第二风壳和风机,所述下箱体设有雾化腔和进风风道;
所述起雾器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下端,所述第一风壳盖设在所述雾化腔上以导引雾气排出机体,所述第二风壳套设在所述第一风壳外侧,所述第二风壳内壁与所述第一风壳外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壳包括第一聚能部和第一弧形导引部,所述第一弧形导引部端部设有出雾口,所述第二风壳包括第二聚能部和第二弧形导引部,所述第二弧形导引部端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雾口平齐且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内设有一中空的凸柱,所述凸柱两端贯穿形成所述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壳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还包括侧部出风口,所述侧部出风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消毒机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下部侧壁上设有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维尔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