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顺坤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多级炉排式垃圾焚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51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3
一种小型多级炉排式垃圾焚烧设备,涉及垃圾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它包含设备本体、垃圾料斗、液压推料杆、送风机、一次送风口、二次送风口,垃圾料斗设置在设备本体的左侧上方边缘处,液压推料杆设置在料斗下方中部,送风机设置在设备本体的外围左侧,一次送风口设置在设备本体的内部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垃圾干燥和燃烧分步进行,竖直腔室和多级炉排的设置,可以将进炉垃圾先进行干燥处理,克服了垃圾含水率大的垃圾热值低的缺点,通过燃烧过程中的蓄热作用,垃圾不足或热值低时,释放热量,液压推料装置的机械密封,垃圾料斗的堆积高度的料封作用,避免臭气外泄,余热利用装置有效利用烟气的余热,进行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多级炉排式垃圾焚烧设备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多级炉排式垃圾焚烧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小型的垃圾处理设施中如对应小岛、封闭社区、偏远山区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鲜有合理、经济的处理方式;例如偏远山区村镇的垃圾有村一级统一收集后填埋处理;小岛上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更难处理,密封转运将给政府带来较重的财政负担,同时远距离运输不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距离运输带来的二次污染远比垃圾污染要严,乡镇垃圾填埋将污染土地和水源,破坏乡村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现有的小型化的垃圾焚烧设备,存在污染物控制代价高,设备无法克服垃圾热值低、含水率高,并且在乡村这些缺乏维护人员的地方可能不会连续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污染物控制代价高,设备无法克服垃圾热值低、含水率高且无法不会连续运行等问题,提供一种小型多级炉排式垃圾焚烧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设备本体、垃圾料斗、液压推料杆、送风机、一次送风口、二次送风口,垃圾料斗设置在设备本体的左侧上方边缘处,液压推料杆设置在料斗下方中部,送风机设置在设备本体的外围左侧,一次送风口设置在设备本体的内部下方,二次送风口与送风机之间采用管道连接;所述设备本体内部呈中空腔体结构,其内部由左至右依次分为竖直腔、主燃室、余热回收腔,竖直腔内设置多级炉排,多级炉排在竖直腔内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级炉排、第二级炉排、第三级炉排,第一级炉排与料斗相连通,第三级炉排连通主燃室,主燃室内包含主燃烧炉排、出渣机,主燃烧炉排设置在主燃室左侧,并与主燃室相连,主燃室下方设置有出渣机,主燃室的上方为余热回收腔,余热回收腔内设置有蓄热二燃室、烟气出口、出灰口,在蓄热二燃室下方设置余热利用装置,余热利用装置与烟气出口连通,烟气出口下方设置出灰口。进一步的,所述竖直腔呈竖直设计结构,主燃室呈水平设计结构。提高炉膛热负荷。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推料杆采用机械密封方式进行密封。避免臭气外泄。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送风口与一次送风口均为错位倾斜送风口。使得预热空气在主燃室及二燃室呈现湍流。进一步的,所述主燃室前排有挡火墙,后排设置炉拱。保证主燃室的热负荷。进一步的,所述的蓄热二燃室设置有蓄热墙。保证烟气在蓄热二燃室能够进行自主二次燃烧。进一步的,所述主燃室为负压燃烧工况,负压值为-50~-80pa。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垃圾料斗内的垃圾,通过液压推料装置推入到竖直腔室中;通过第一级炉排、第二级炉排的交替动作,垃圾在竖直腔室内完成干燥;通过第三级炉排的机械动作,进入到主燃烧炉排上,由一次送风口、二次送风口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垃圾在主燃烧炉排上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烟气在主燃室混合后进入到蓄热二燃室内,在蓄热二燃室内烟气二次燃烧,烟气温度达到850℃以上,并停留2s,经过余热利用装置,对烟气的余热利用后,由烟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烟气净化装置净化后排出烟气,主燃烧炉排上燃尽的炉渣通过出渣机排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将垃圾干燥和燃烧分步进行,替代传统的直接闷烧方式,保证了小型垃圾处理设备的环保性;在主燃烧炉排下部有一次送风,可以降低炉排表面的温度,提高炉排寿命;竖直腔室和多级炉排的设置,可以将进炉垃圾先进行干燥处理,克服了村镇、偏远地区垃圾含水率大的垃圾热值低的缺点蓄热二燃室的设置,通过燃烧过程中的蓄热作用,垃圾不足或热值低时,释放热量,保证二燃室烟气温度液压推料装置的机械密封,垃圾料斗的堆积高度的料封作用,避免臭气外泄;本技术的主燃烧炉排采用机械往复炉排,通过炉排底部送风及往复动作,使得垃圾能够充分燃烧;余热利用装置可以放置余热锅炉等,有效利用烟气的余热,进行资源化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竖直腔7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余热回收腔9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主燃室8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设备本体1、垃圾料斗2、液压推料杆3、送风机4,一次送风口5,二次送风口6、竖直腔7、主燃室8、余热回收腔9、多级炉排71、第一级炉排711、第二级炉排712、第三级炉排713、主燃烧炉排81、出渣机82、挡火墙83、炉拱84、蓄热二燃室91、余热利用装置92、烟气出口10、出灰口11、蓄热墙911。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设备本体1、垃圾料斗2、液压推料杆3、送风机4、一次送风口5、二次送风口6,垃圾料斗2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左侧上方边缘处,液压推料杆3设置在料斗2下方中部,送风机4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外围左侧,一次送风口5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内部下方,二次送风口6与送风机4之间采用管道连接;所述设备本体1内呈中空腔体结构,其内部由左至右依次分为竖直腔7、主燃室8、余热回收腔9,竖直腔内7设置多级炉排71,多级炉排71在竖直腔7内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级炉排711、第二级炉排712、第三级炉排713,第一级炉排711与料斗2相连通,第三级炉排713连通主燃室8,主燃室8内包含主燃烧炉排81、出渣机82,主燃烧炉排81设置在主燃室8左侧,并与主燃室8相连,主燃室8下方设置有出渣机82,主燃室8上方为余热回收腔9,余热回收腔9内设置有蓄热二燃室91烟气出口10、出灰口11,在蓄热二燃室91下方设置余热利用装置92,余热利用装置92与烟气出口10连通,烟气出口10下方设置出灰口11。进一步的,所述竖直腔7呈竖直设计结构,主燃室8呈水平设计结构。提高炉膛热负荷。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推料杆3采用机械密封方式进行密封。避免臭气外泄。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送风口6与一次送风口5均为错位倾斜送风口。使得预热空气在主燃室及二燃室呈现湍流。进一步的,所述主燃室8前排设置有挡火墙83,后排设置炉拱84。保证主燃室的热负荷。进一步的,所述的蓄热二燃室91设置有蓄热墙911。保证烟气在蓄热二燃室能够进行自主二次燃烧。进一步的,所述主燃室8为负压燃烧工况,负压值为-50~-80pa。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垃圾料斗内的垃圾,通过液压推料装置推入到竖直腔室中;通过第一级炉排、第二级炉排的交替动作,垃圾在竖直腔室内完成干燥;通过第三级炉排的机械动作,进入到主燃烧炉排上,由一次送风口、二次送风口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垃圾在主燃烧炉排上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烟气在主燃室混合后进入到蓄热二燃室内,在蓄热二燃室内烟气二次燃烧,烟气温度达到850℃以上,并停留2s,经过余热利用装置,对烟气的余热利用后,由烟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多级炉排式垃圾焚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设备本体(1)、垃圾料斗(2)、液压推料杆(3)、送风机(4)、一次送风口(5)、二次送风口(6);垃圾料斗(2)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左侧上方边缘处,液压推料杆(3)设置在料斗(2)下方中部,送风机(4)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外围左侧,一次送风口(5)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内部下方,二次送风口(6)与送风机(4)之间采用管道连接;/n所述设备本体(1)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其内部由左至右依次分为竖直腔(7)、主燃室(8)、余热回收腔(9),竖直腔(7)内设置多级炉排(71),多级炉排(71)在竖直腔(7)内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级炉排(711)、第二级炉排(712)、第三级炉排(713),第一级炉排(711)与料斗(2)相连通,第三级炉排(713)连通主燃室(8),主燃室内包含主燃烧炉排(81)、出渣机(82),主燃烧炉排(81)设置在主燃室(8)左侧,并与主燃室(8)相连,主燃室(8)下方设置有出渣机(82),主燃室(8)上方为余热回收腔(9),余热回收腔(9)内设置有蓄热二燃室(91)、烟气出口(10)、出灰口(11),在蓄热二燃室(91)下方设置余热利用装置(92),余热利用装置(92)与烟气出口(10)连通,烟气出口(10)下方设置出灰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多级炉排式垃圾焚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设备本体(1)、垃圾料斗(2)、液压推料杆(3)、送风机(4)、一次送风口(5)、二次送风口(6);垃圾料斗(2)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左侧上方边缘处,液压推料杆(3)设置在料斗(2)下方中部,送风机(4)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外围左侧,一次送风口(5)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内部下方,二次送风口(6)与送风机(4)之间采用管道连接;
所述设备本体(1)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其内部由左至右依次分为竖直腔(7)、主燃室(8)、余热回收腔(9),竖直腔(7)内设置多级炉排(71),多级炉排(71)在竖直腔(7)内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级炉排(711)、第二级炉排(712)、第三级炉排(713),第一级炉排(711)与料斗(2)相连通,第三级炉排(713)连通主燃室(8),主燃室内包含主燃烧炉排(81)、出渣机(82),主燃烧炉排(81)设置在主燃室(8)左侧,并与主燃室(8)相连,主燃室(8)下方设置有出渣机(82),主燃室(8)上方为余热回收腔(9),余热回收腔(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顺坤
申请(专利权)人:付顺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