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38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其结构包括立管、弯曲管和横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立管、弯曲管、横管、锥形管、宽径横管内壁和垫层外表面设置抗菌层以大大减缓使用过程当中管内壁的细菌滋生效率,而加强环在横管处提供锥形管的集中受力保护,且垫层在弯曲管内壁左上部提供抗冲击力度,达到了通过合理加设多种功能性部件以提高实用性的有益效果;并且分别在立管和宽径横管外表面中部处设置加固装置,经过活动环在活动槽内壁处旋转活动调整稳定位置,再由转动板在转动件旋转调整固定位置再由固定件进行安装即可,以提供再次的稳固力,达到了加设再固部件以提高安装后稳固力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
本技术属于
,特别涉及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
技术介绍
弯头管,在管路系统中,弯头是改变管路方向的管件;如今,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用水量极大的情况下,在管网建设中对管网设施的管件通畅要求尤为重要,现有的给排水系统由于管道弯路的弯头管件均为普通的弯头,水流从管道的一端进入弯头,往往由于压力过大会对弯头造成冲击,长期的冲击会导致弯头变形;变径弯头也叫异径弯头,是来连接两个不同的管径的管子做转向的管件;但是现有技术新型的该异径弯头管的功能性强度不高而实用性不强,并且进行安装后的稳固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以解决该异径弯头管的功能性强度不高而实用性不强,并且进行安装后的稳固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合理加设多种功能性部件以提高实用性的有益效果,并且加设再固部件以提高安装后稳固力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包括立管、弯曲管、横管、锥形管、宽径横管和密闭组件、加固装置、加强环、垫层和抗菌层,所述立管、弯曲管、横管、锥形管和宽径横管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所述立管设置于弯曲管端部,所述弯曲管右端依次设置有横管、锥形管和宽径横管,所述立管和宽径横管下部与宽径横管右部分别设置有密闭组件,所述立管与宽径横管外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加固装置,所述横管外表面中部与加强环固定连接,所述弯曲管内壁左上部与垫层固定连接,所述立管、弯曲管、横管、锥形管、宽径横管内壁和垫层外表面均与抗菌层固定连接,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活动槽、活动环、转动件、转动板和固定件,所述活动槽内壁与活动环内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环两端分别与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内侧与转动件固定连接,并且活动环通过转动件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贯穿转动板前后两端,并且转动板与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立管与宽径横管外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活动槽。进一步的,所述密闭组件包括环形槽和密封圈,所述环形槽内壁通过防水胶与密封圈粘接,所述立管和宽径横管下部与宽径横管右部分别设置有环形槽。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对称分别于活动环外表面中部。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内壁与密封圈外表面外侧相互嵌合。进一步的,所述弯曲管的弯曲角度为九十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该异径弯头管的功能性强度不高而实用性不强,通过在立管、弯曲管、横管、锥形管、宽径横管内壁和垫层外表面设置抗菌层以大大减缓使用过程当中管内壁的细菌滋生效率,而加强环在横管处提供锥形管的集中受力保护,且垫层在弯曲管内壁左上部提供抗冲击力度,达到了通过合理加设多种功能性部件以提高实用性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进行安装后的稳固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别在立管和宽径横管外表面中部处设置加固装置,经过活动环在活动槽内壁处旋转活动调整稳定位置,再由转动板在转动件旋转调整固定位置再由固定件进行安装即可,以提供再次的稳固力,达到了加设再固部件以提高安装后稳固力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宽径横管-5、密闭组件-6、加固装置-7、加强环-8、垫层-9、抗菌层-10、活动槽-71、活动环-72、转动件-73、转动板-74、固定件-75、环形槽-61、密封圈-62。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包括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宽径横管5和密闭组件6、加固装置7、加强环8、垫层9和抗菌层10,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和宽径横管5之间一体成型,立管1设置于弯曲管2端部,弯曲管2右端依次设置有横管3、锥形管4和宽径横管5,立管1和宽径横管5下部与宽径横管5右部分别设置有密闭组件6,立管1与宽径横管5外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加固装置7,横管3外表面中部与加强环8固定连接,弯曲管2内壁左上部与垫层9固定连接,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宽径横管5内壁和垫层9外表面均与抗菌层10固定连接,加固装置7包括活动槽71、活动环72、转动件73、转动板74和固定件75,活动槽71内壁与活动环72内侧活动连接,活动环72两端分别与转动件73固定连接,转动板74内侧与转动件73固定连接,并且活动环72通过转动件73与转动板74转动连接,固定件75贯穿转动板74前后两端,并且转动板74与固定件75固定连接,立管1与宽径横管5外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活动槽71。其中,所述密闭组件6包括环形槽61和密封圈62,所述环形槽61内壁通过防水胶与密封圈62粘接,所述立管1和宽径横管5下部与宽径横管5右部分别设置有环形槽61,根据上述提供封闭部件,以提高密闭效果。其中,所述转动件73对称分别于活动环72外表面中部,根据上述合理设置位置,便于安装稳固。其中,所述环形槽61内壁与密封圈62外表面外侧相互嵌合,根据上述提高环形槽61内壁与密封圈62外表面外侧之间的契合度,以加大稳定性。其中,所述弯曲管2的弯曲角度为九十度,符合大众人群,使用度高。工作原理:首先,将该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放置;然后,经过立管1与宽径横管5进行外部连接安装,而密闭组件6处环形槽61的密封圈62提供连接时的密闭效果;之后,根据上述,通过分别在立管1和宽径横管5外表面中部处设置的加固装置7,经过活动环72在活动槽71内壁处旋转活动调整稳定位置,再由转动板74在转动件73旋转调整固定位置再由固定件75进行安装即可,以提供再次的稳固力,达到了加设再固部件以提高安装后稳固力的有益效果;最后,在进行使用时,流体依次在宽径横管5、锥形管4、横管3、弯曲管2和立管当中流通,且通过在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宽径横管5内壁和垫层9外表面设置的抗菌层10以大大减缓使用过程当中管内壁的细菌滋生效率,而加强环8在横管3处提供锥形管4的集中受力保护,且垫层9在弯曲管2内壁左上部提供抗冲击力度,达到了通过合理加设多种功能性部件以提高实用性的有益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包括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宽径横管(5)和密闭组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装置(7)、加强环(8)、垫层(9)和抗菌层(10),所述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和宽径横管(5)之间一体成型,所述立管(1)设置于弯曲管(2)端部,所述弯曲管(2)右端依次设置有横管(3)、锥形管(4)和宽径横管(5),所述立管(1)和宽径横管(5)下部与宽径横管(5)右部分别设置有密闭组件(6),所述立管(1)与宽径横管(5)外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加固装置(7),所述横管(3)外表面中部与加强环(8)固定连接,所述弯曲管(2)内壁左上部与垫层(9)固定连接,所述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宽径横管(5)内壁和垫层(9)外表面均与抗菌层(10)固定连接;/n所述加固装置(7)包括活动槽(71)、活动环(72)、转动件(73)、转动板(74)和固定件(75),所述活动槽(71)内壁与活动环(72)内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环(72)两端分别与转动件(7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74)内侧与转动件(73)固定连接,并且活动环(72)通过转动件(73)与转动板(74)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75)贯穿转动板(74)前后两端,并且转动板(74)与固定件(75)固定连接,所述立管(1)与宽径横管(5)外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活动槽(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夹管件的双卡压90度异径弯头管,包括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宽径横管(5)和密闭组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装置(7)、加强环(8)、垫层(9)和抗菌层(10),所述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和宽径横管(5)之间一体成型,所述立管(1)设置于弯曲管(2)端部,所述弯曲管(2)右端依次设置有横管(3)、锥形管(4)和宽径横管(5),所述立管(1)和宽径横管(5)下部与宽径横管(5)右部分别设置有密闭组件(6),所述立管(1)与宽径横管(5)外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加固装置(7),所述横管(3)外表面中部与加强环(8)固定连接,所述弯曲管(2)内壁左上部与垫层(9)固定连接,所述立管(1)、弯曲管(2)、横管(3)、锥形管(4)、宽径横管(5)内壁和垫层(9)外表面均与抗菌层(10)固定连接;
所述加固装置(7)包括活动槽(71)、活动环(72)、转动件(73)、转动板(74)和固定件(75),所述活动槽(71)内壁与活动环(72)内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环(72)两端分别与转动件(7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革升毛红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革升不锈钢水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