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连墙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02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手架连墙件,包括:位于墙体内侧且固定于楼板的支架,支架包括水平设置且与墙体相对设置的定位杆;水平穿设于墙体的连墙杆,连墙杆的一端位于墙体的内侧且垂直于定位杆,连墙杆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凹槽且通过凹槽卡设于定位杆,连墙杆的另一端位于墙体的外侧形成供固定脚手架的安装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墙杆穿设于墙体不易从墙体上脱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脚手架连墙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做法中连墙件采用螺栓穿设于底板固定于墙体,在外力作用下螺栓容易松动,承载能力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手架连墙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脚手架连墙件。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通常需要搭设脚手架,并将脚手架和墙体连接,从而防止脚手架因风荷载或风吸力导致的向内或向外倾翻,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传统做法中将钢管的端部焊接底板并将底板贴设于墙体,采用螺栓穿设于底板固定于墙体,形成用于固定脚手架的连墙件,但是连墙件采用螺栓穿设于底板固定于墙体,在外力作用下螺栓容易松动,承载能力低,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做法中连墙件采用螺栓穿设于底板固定于墙体,在外力作用下螺栓容易松动,承载能力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脚手架连墙件,包括:位于墙体内侧且固定于楼板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墙体相对设置的定位杆;以及水平穿设于所述墙体的连墙杆,所述连墙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墙体的内侧且垂直于所述定位杆,所述连墙杆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凹槽且通过所述凹槽卡设于所述定位杆,所述连墙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墙体的外侧形成供固定脚手架的安装端。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通过在墙体内侧的楼板预埋支架形成和墙体相对设置的定位杆,通过采用连墙杆穿设墙体且一端和定位杆通过凹槽卡设连接,连墙杆的另一端和脚手架连接,从而将脚手架固定于墙体上。连墙杆穿设于墙体不易从墙体上脱落,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做法中连墙件采用螺栓穿设于底板固定于墙体,在外力作用下螺栓容易松动,承载能力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槽连通有位于所述凹槽上方的限位槽,所述连墙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凹槽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且所述连墙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定位杆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槽为和所述定位杆相适配的弧形限位槽。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墙杆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挡设于所述连墙杆底部的挡板。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板的相对两端插设于所述连墙杆。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竖向固定于所述楼板且位于所述墙体内侧的多个立杆;以及垂直于所述墙体且水平固定于一对所述立杆的两个横向水平杆,所述定位杆平行于所述墙体且水平固定于两个所述横向水平杆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主视图。图2和图3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定位杆和连墙杆的连接步骤示意图。图4为图2的主视图。图5为图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主视图。图2和图3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定位杆和连墙杆的连接步骤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包括:位于墙体10内侧且固定于楼板20的支架30,支架30包括水平设置且与墙体10相对设置的定位杆40;以及水平穿设于墙体10的连墙杆50,连墙杆50的一端位于墙体10的内侧且垂直于定位杆40,连墙杆50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凹槽且通过凹槽卡设于定位杆40,连墙杆50的另一端位于墙体10的外侧形成供固定脚手架60的安装端。进一步地,连墙杆50具有较大的直径,便于开槽。连墙杆50的端面为平面,通过在端面向内切除一部分形成凹槽。凹槽为高度略大于定位杆40且条形槽,定位杆40插设于凹槽内且可沿着凹槽移动至凹槽底部,凹槽具有一定的长度以防止定位杆40滑出凹槽。作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4为图2的主视图。图5为图2的俯视图。结合图1至图5所示,凹槽连通有位于凹槽上方的限位槽,连墙杆50的一端通过凹槽套设于定位杆40且连墙杆5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定位杆40容置于限位槽内。通过支架30将定位杆40固定于楼板,且定位杆40的位置一定,当将连墙杆50穿设于墙体10内之后,将连墙杆50的一端通过凹槽套设于定位杆40上,且水平移动连墙杆50,使得定位杆40和连墙杆50水平相对移动,定位杆40沿着凹槽移动至凹槽底部后,连墙杆5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定位杆40对应插设于限位槽内以限制连墙杆50移动,从而将连墙杆50固定于定位杆40。作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限位槽为和定位杆40相适配的弧形限位槽。通过该弧形限位槽限制定位杆40和连墙杆50相对移动。作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连墙杆50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设于限位槽内且挡设于连墙杆50底部的挡板60。挡板60通过通过插设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作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挡板60的相对两端插设于连墙杆50。进一步地,通过在连墙杆50内开设适配于挡板60,且位于限位槽底部的插槽。在将立杆31和连墙杆50卡设之后,立杆31位于限位槽内,将挡板60插设于插槽内以挡设于立杆31的底部,防止出现立杆31滑落出限位槽的问题。作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支架30包括:竖向固定于楼板20且位于墙体10内侧的多个立杆31;以及垂直于墙体10且水平固定于一对立杆31的两个横向水平杆32,定位杆40平行于墙体10且水平固定于两个横向水平杆32上。进一步地,在施工楼板时,将支架30的立杆31的底部插设预埋于楼板20,以将立杆固定于楼板20。将横向水平杆32和立杆31通过扣件固接,或者焊接固定。再将定位杆40的相对两端通过扣件或者焊接固定于横向水平杆32上。利用横向水平杆32支撑定位杆40,以保证定位杆40的位置稳定,作为后续固定脚手架的受力基础。在本实施例中,脚手架60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一对竖杆61,竖杆61和连墙杆50连接,水平固定于一对竖杆61的横杆62,水平铺设于至少两个横杆62的脚手板63。杆件之间通过扣件实现可拆卸固接。下面对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施工步骤进行具体说明:将连墙杆穿设墙体,连墙杆的凹槽对应于定位杆,将连墙杆继续向定位杆靠近,使得定位杆40插设于凹槽内;待定位杆对应于限位槽的底部时,将连墙杆向下移动,使得将定位杆卡于限位槽中,进行限位防止位移。将挡板由凹槽处向内插入限位槽内其插设于连墙杆固定,使得挡板挡设于定位杆的底部,防止意外情况下连墙杆上移而和定位杆分离。待穿墙件设置完成之后,对其余部分的杆件采用扣件或卡箍固定连接即可。该脚手架连墙件在非工作状态时和一般横杆或者竖杆无异,便于保存、运输,且可二次使用,减少消耗。在墙上不留过多痕迹,便于后期维护。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脚手架连墙件通过在墙体内侧的楼板预埋支架形成和墙体相对设置的定位杆,通过采用连墙杆穿设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位于墙体内侧且固定于楼板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墙体相对设置的定位杆;以及/n水平穿设于所述墙体的连墙杆,所述连墙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墙体的内侧且垂直于所述定位杆,所述连墙杆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凹槽且通过所述凹槽卡设于所述定位杆,所述连墙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墙体的外侧形成供固定脚手架的安装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墙体内侧且固定于楼板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墙体相对设置的定位杆;以及
水平穿设于所述墙体的连墙杆,所述连墙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墙体的内侧且垂直于所述定位杆,所述连墙杆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凹槽且通过所述凹槽卡设于所述定位杆,所述连墙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墙体的外侧形成供固定脚手架的安装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连通有位于所述凹槽上方的限位槽,所述连墙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凹槽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且所述连墙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定位杆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开雄王君伟王皓冬刘亮杨建成赵云张永盛刘昌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