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混凝土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97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包括型钢梁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套设于所述型钢梁上,并与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相接触,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的一侧与位于型钢梁下方的钢管主楞相连接,以通过钢管主楞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型钢梁上套设支撑架,通过型钢梁对支撑架进行支撑,这样可以通过型钢自身的承载能力承担施工荷载,无需设置支撑架体来承载施工载荷,从而避免了在搭设支撑架体时发生工人坠落事故以及危害工人生命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钢混凝土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混凝土构件
,特别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梁。
技术介绍
现代高层建筑通过结构转换层来完成结构类型的转换,结构转换层具有承受荷载大、内部空间大、构件截面大等特点。型钢混凝土结构因具有承载能力强、延性好、抗震能力强、防火防腐性能好以及构件截面尺寸较小(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梁比较),能保证建筑使用空间的优点,常被应用于结构转换层。但现有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普遍是在型钢混凝土梁下部设置支撑架体,利用支撑架体承担施工荷载。这样搭设支撑架体时,容易发生工人坠落事故,危害工人生命安全。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型钢混凝土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型钢混凝土梁,其包括型钢梁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套设于所述型钢梁上,并与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相接触,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的一侧与位于型钢梁下方的钢管主楞相连接,以通过钢管主楞固定。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所述型钢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相连接,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以及沿若干支撑梁布置方向延伸的两侧面均与所述支撑架相接触。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所述支撑架为U型结构支撑架,并且所述U型结构支撑架的开口朝向钢管主楞的方向。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以及一个横梁,所述两个竖向支撑杆分别位于型钢梁的两侧,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上方,并且所述两个竖向支撑杆均穿过横梁且与所述横梁相连接。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竖向加劲肋和竖向加劲肋,所述第一竖向加劲肋和竖向加劲肋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两侧且均与上翼板相连接。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所述支撑梁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纵向加劲肋,每个纵向加劲肋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梁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支撑梁依次穿过各纵向加劲肋的凹槽并与所述各纵向加劲肋相连接。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包括内箍筋和外箍筋,所述内箍筋位于套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外箍筋位于所述内箍筋外侧。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其包括若干拉筋对,若干拉筋对于若干纵向加劲肋一一对应,并且各拉筋对中的两个拉筋位于各拉筋各自对应的纵向加劲肋的两侧,并均与纵向加劲肋以及外箍筋相连接。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钢筋笼支柱,所述钢筋笼支柱一端与支撑架相连接,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内箍筋相连接。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中,所述钢管主楞上套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远离所述钢管主楞的一侧设置有钢垫板,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钢管主楞、定位凹槽以及所述钢垫板,并被所述钢垫板限位。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包括型钢梁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套设于所述型钢梁上,并与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相接触,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的一侧与位于型钢梁下方的钢管主楞相连接,以通过钢管主楞固定。本技术通过在型钢梁上套设支撑架,通过型钢梁对支撑架进行支撑,这样可以通过型钢自身的承载能力承担施工荷载,无需设置支撑架体来承载施工载荷,从而避免了在搭设支撑架体时发生工人坠落事故以及危害工人生命安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一个实施例的中支撑架与型钢梁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竖向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纵向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一个实施例的中内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一个实施例的中外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一个实施例的定位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的一个实施例的钢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型钢混凝土梁,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梁,如图1和2所示,所述型钢梁10以及支撑架20,所述型钢梁10包括上翼板11、支撑梁12以及下翼板13,所述支撑梁12一端与所述上翼板1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翼板13相连接。所述支撑架20一端设置有开口21,所述型钢梁10穿过所述开口21以置于所述支撑架20内。所述支撑架20远离所述开口21的一侧与所述上翼板11相接触,以通过上翼板11支撑所述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设置开口21的一端与位于下翼板13下方的钢管主楞50相连接,以通过所述钢管主楞50支撑所述支撑架20。这样通过在型钢梁10上套设有支撑架20,使得所述型钢梁10成为型钢混凝土梁的支撑构件,即通过型钢自身的承载能力承担施工荷载,从而无需设置支撑架20体来承载施工载荷,避免了在搭设支撑架20体时发生工人坠落事故以及危害工人生命安全的问题。进一步,所述支撑架20为U型支撑架,所述U型支撑架的开口21朝向所述下翼板13方向,所述U型支撑架的两个U型臂分别位于型钢梁10的两侧,并分别与位于下翼板13下方的钢管主楞50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U型支撑架与钢管主楞50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型钢梁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钢混凝土梁,其包括型钢梁,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套设于所述型钢梁上,并与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相接触,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的一侧与位于型钢梁下方的钢管主楞相连接,以通过钢管主楞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混凝土梁,其包括型钢梁,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套设于所述型钢梁上,并与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相接触,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的一侧与位于型钢梁下方的钢管主楞相连接,以通过钢管主楞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相连接,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以及沿若干支撑梁布置方向延伸的两侧面均与所述支撑架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U型结构支撑架,并且所述U型结构支撑架的开口朝向钢管主楞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以及一个横梁,所述两个竖向支撑杆分别位于型钢梁的两侧,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型钢梁的上翼板上方,并且所述两个竖向支撑杆均穿过横梁且与所述横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竖向加劲肋和竖向加劲肋,所述第一竖向加劲肋和竖向加劲肋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两侧且均与上翼板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善硕王尚宁熊志强吴雅婷何志德罗烨钦陈星旭杨银卜诗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