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96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吊顶结构,包括墙顶顶梁和吊顶本体,墙顶顶梁和吊顶本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固定板、插销、连接横板和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杆、接触板、套筒和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吊顶结构,通过墙顶顶梁、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吊顶本体的结构设置,整体结构组成较为简单、更为轻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吊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修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在整个居室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居室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吊顶结构大多组成比较复杂,结构笨重,结构整体性较强,同时减震性能和减噪性能较差,客户体验效果不好。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吊顶结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吊顶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吊顶结构,包括墙顶顶梁和吊顶本体,墙顶顶梁和吊顶本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固定板、插销、连接横板和第一连接杆,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的顶部均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墙顶顶梁相连接,固定板的底部通过第三固定件与吊顶本体相连接,固定板上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的底部均嵌设入凹槽内,L型连接块的底部和凹槽之间通过插销相固定连接设置,第一连接杆的顶部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墙顶顶梁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与连接横板相连接,连接横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的中部位置插接,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杆、接触板、套筒和减震弹簧,第二连接杆的顶部通过第四固定件与墙顶顶梁相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底部与接触板相连接,接触板可移动的设置在套筒的内部,接触板底部的套筒内设置有减震弹簧,接触板与减震弹簧相接触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吊顶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隔音板层和吸音毡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吊顶本体的底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凸块,凸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吸音棉,凸块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吸音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墙顶顶梁和吊顶本体之间的左右两端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交错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墙顶顶梁和吊顶本体之间的左右两端位置,第一连接件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件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均为螺栓固定件。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一种新型吊顶结构,通过墙顶顶梁、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吊顶本体的结构设置,整体结构组成较为简单、更为轻便;通过第一连接件的结构设置,增加了吊顶结构的减震性能;通过吊顶本体的隔音板层和吸音毡层的结构设置,以及凸块的结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吊顶结构的减噪性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吊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墙顶顶梁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吊顶本体5凸块6吸音孔7隔音板层8吸音毡层9第一固定件10第二固定件11L型连接块12固定板13第三固定件14凹槽15插销16连接横板17第一连接杆18第四固定件19第二连接杆20接触板21套筒22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吊顶结构,包括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固定板12、插销15、连接横板16和第一连接杆17,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顶部均通过第二固定件10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固定板12的底部通过第三固定件13与吊顶本体4相连接,固定板12上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4,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底部均嵌设入凹槽14内,L型连接块11的底部和凹槽14之间通过插销15相固定连接设置,第一连接杆17的顶部通过第一固定件9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第一连接杆17的底部与连接横板16相连接,连接横板1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中部位置插接,第一连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杆19、接触板20、套筒21和减震弹簧22,第二连接杆19的顶部通过第四固定件18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第二连接杆19的底部与接触板20相连接,接触板20可移动的设置在套筒21的内部,接触板20底部的套筒21内设置有减震弹簧22,接触板20与减震弹簧22相接触设置。优选的,吊顶本体4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隔音板层7和吸音毡层8。优选的,吊顶本体4的底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凸块5,凸块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吸音棉,凸块5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吸音孔6。优选的,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之间的左右两端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优选的,第一连接件2与第二连接件3相互交错设置。其中,在合理的适用范围中,第一连接件2与第二连接件3在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之间相对位置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本说明书中所阐述的组合方式。优选的,第二连接件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之间的左右两端位置,第一连接件2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件3之间。优选的,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第三固定件13和第四固定件18均为螺栓固定件。本技术一种新型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所述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二连接件(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固定板(12)、插销(15)、连接横板(16)和第一连接杆(17),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顶部均通过第二固定件(10)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2)的底部通过第三固定件(13)与吊顶本体(4)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2)上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4),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底部均嵌设入凹槽(14)内,所述L型连接块(11)的底部和凹槽(14)之间通过插销(15)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7)的顶部通过第一固定件(9)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7)的底部与连接横板(16)相连接,所述连接横板(1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中部位置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杆(19)、接触板(20)、套筒(21)和减震弹簧(22),所述第二连接杆(19)的顶部通过第四固定件(18)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9)的底部与接触板(20)相连接,所述接触板(20)可移动的设置在套筒(21)的内部,所述接触板(20)底部的套筒(21)内设置有减震弹簧(22),所述接触板(20)与减震弹簧(22)相接触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所述墙顶顶梁(1)和吊顶本体(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二连接件(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固定板(12)、插销(15)、连接横板(16)和第一连接杆(17),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顶部均通过第二固定件(10)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2)的底部通过第三固定件(13)与吊顶本体(4)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2)上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4),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底部均嵌设入凹槽(14)内,所述L型连接块(11)的底部和凹槽(14)之间通过插销(15)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7)的顶部通过第一固定件(9)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7)的底部与连接横板(16)相连接,所述连接横板(1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块(11)的中部位置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杆(19)、接触板(20)、套筒(21)和减震弹簧(22),所述第二连接杆(19)的顶部通过第四固定件(18)与墙顶顶梁(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9)的底部与接触板(20)相连接,所述接触板(20)可移动的设置在套筒(21)的内部,所述接触板(20)底部的套筒(21)内设置有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家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