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96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涉及建筑预制构件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普通叠合板的楼板主体与现浇混凝土层之间缺少相互拉扯的剪力键,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极易使楼板主体与现浇混凝土层之间出现快速的错位分离,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设置带有螺纹槽的承接杆和带有套设筒、固定件的卡合板,通过套设筒使卡合板与承接杆初步卡接,再以固定件锁止于螺纹槽内腔以使卡合板与承接杆固定,并在贴合板与预制板错位分离时相互对拉,进而以缓解贴合板与预制板之间错位分离的速度,达到了大幅提高叠合板不同层板间的连接紧密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预制构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
技术介绍
目前,叠合板是一种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其多作为楼层间的承重楼板,且其较为平整的预制板大多作为饰面层,以供装修人员直接抹料装修。现有公布号为CN104032869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楼板及其预制施工方法,其包括预制楼板主体和位于预制楼板主体上表面的现浇混凝土叠合层。预制楼板主体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条通长凹槽,预制楼板内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三钢筋,第三钢筋优选预应力钢筋,且其位于相邻的两条通长凹槽之间。预制楼板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钢筋网片,其由长向的第一长向钢筋和短向的第一短向钢筋组合而成,第一钢筋网片位于所有通长凹槽底部,以保障预制楼板主体的承载效果。同样的,现浇混凝土叠合层内腔设置有等同于第一钢筋网结构的第二钢筋网片,以进一步保障叠合楼板的整体使用时的承载强度。但是,上述叠合板的楼板主体与现浇混凝土层之间缺少相互拉扯的剪力键,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极易使楼板主体与现浇混凝土层之间出现快速的错位分离,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其具有大幅提高叠合板不同层板间的连接紧密度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预制板和位于预制板上表面的贴合板,所述预制板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侧壁且位于其底壁垂直且间隔设置有若干承接杆;所述承接杆远离预制板方向的端壁垂直设置有卡合板,所述卡合板朝向承接杆方向的表面垂直设置有用于套设承接杆的套设筒;所述承接杆朝向套设筒方向的端壁设置有螺纹槽,所述卡合板远离预制板方向的表面贯穿设置有与螺纹槽相适配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套设筒对准承接杆并插入,再将固定件贯穿卡合板和套设筒内腔,并螺纹连接于螺纹槽内侧壁。当混凝土浇筑的贴合板在预制板上表面成型时,卡合板固定于贴合板内腔,以大幅提高贴合板与预制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同时,贴合板与预制板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要错位分离时,卡合板与承接杆相互对拉,进而有效减缓了贴合板与预制板之间错位分离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杆外缘且位于螺纹槽处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通连孔,所述通连孔内侧壁滑动设置有抵接件,所述套设筒内侧壁设置有若干用于承接抵接件的内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件优选纵截面为矩形的钢条,且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位于螺纹槽内侧壁,当固定件在螺纹槽内腔不断深入时,其底端与抵接件长度方向的一端相抵,进而使抵接件朝远离螺纹槽方向的一端滑动,并最终抵紧于内嵌槽内腔。进一步地,所述抵接件底壁垂直设置有活动块,所述通连孔内侧壁且位于其底壁设置有便于活动块滑动的滑移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块一体成型于抵接件的底壁,且其长度远小于滑移槽的长度,当抵接件受固定件抵接时,活动块在滑移槽内滑移,以使抵接件远离螺纹槽方向的一端抵入内嵌槽内腔。同时,其在贴合板浇筑前,可有效减少抵接件从通连孔内腔向外滑出而丢失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抵接件远离内嵌槽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位于抵接件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是其便于滑入螺纹槽内腔的一端,导向面通过减少与固定件相抵时的接触面积,使抵接件更易被固定件推动而滑移,进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套设筒内侧壁设置有过盈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盈套优选质地柔软且易形变的橡胶套,其通过自身受力时的压缩形变挤压于套设筒与承接杆之间,并以自身静摩擦系数较大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套设筒在承接杆外缘的连接紧密度。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槽内侧壁且位于承接杆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表面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便于承接杆穿设的贯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优选实心钢块,操作人员通过贯通孔使限位块套设于承接杆的外缘底部,进而通过限位块的自重有效减少承接杆受外力作用而出现偏晃倾斜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限位块和预制板的锁止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止件优选大号螺栓,其贯穿限位块并螺纹连接于卡接槽的内底壁,进而使限位块稳定的固定于承接杆外缘,并保障了贴合板与预制板受外力作用而错位分离时,承接杆与卡合板之间的稳定对拉。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槽的纵截面呈燕尾槽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型的卡接槽顶部槽口尺寸小于底部槽口尺寸,进而使贴合板浇筑于卡接槽内腔的凸起部分牢牢的卡合于卡接槽内,并提高了预制板与贴合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带有螺纹槽的承接杆和带有套设筒、固定件的卡合板,通过套设筒使卡合板与承接杆初步卡接,再以固定件锁止于螺纹槽内腔以使卡合板与承接杆固定,并在贴合板与预制板错位分离时相互对拉,进而以缓解贴合板与预制板之间错位分离的速度。2、设置通连孔、内嵌槽和带有导向面的抵接件,通过固定件推动抵接件插入内嵌槽内腔以进一步提高贴合板与预制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设置带有锁止件的限位块,以减少承接杆受外力影响而偏移倾斜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预制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预制板和卡合板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预制板、卡合板和承接杆连接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卡合板和承接杆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抵接件和承接杆位置关系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预制板;101、贴合板;102、卡接槽;2、承接杆;201、螺纹槽;202、通连孔;203、滑移槽;3、卡合板;301、固定件;4、套设筒;401、过盈套;402、内嵌槽;5、抵接件;501、活动块;502、导向面;6、限位块;601、贯通孔;602、台阶槽;603、锁止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预制叠合板,参照图1,包括预制板1和位于预制板1上表面的贴合板101。预制板1由钢筋和混凝土通过预制模板提前浇筑成型,贴合板101由混凝土现场浇筑并固定成型于预制板1上表面。参照图2,预制板1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卡接槽102,卡接槽102的纵截面呈燕尾槽型(参照图3),其顶部槽口尺寸小于底部槽口尺寸,进而使贴合板101浇筑于卡接槽102内腔的凸起部分牢牢的卡合于卡接槽102内,并提高了预制板1与贴合板101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参照图3和图4,卡接槽102内侧壁且位于其底壁垂直焊接有一根承接杆2,承接杆2优选丝杆,且其远离预制板1方向的端壁垂直设置有一块卡合板3。卡合板3优选钢板,其朝向承接杆2方向的表面一体成型有一个套设筒4,卡合板3通过套设筒4初步卡接于承接杆2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和位于预制板(1)上表面的贴合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接槽(102),所述卡接槽(102)内侧壁且位于其底壁垂直且间隔设置有若干承接杆(2);所述承接杆(2)远离预制板(1)方向的端壁垂直设置有卡合板(3),所述卡合板(3)朝向承接杆(2)方向的表面垂直设置有用于套设承接杆(2)的套设筒(4);所述承接杆(2)朝向套设筒(4)方向的端壁设置有螺纹槽(201),所述卡合板(3)远离预制板(1)方向的表面贯穿设置有与螺纹槽(201)相适配的固定件(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和位于预制板(1)上表面的贴合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接槽(102),所述卡接槽(102)内侧壁且位于其底壁垂直且间隔设置有若干承接杆(2);所述承接杆(2)远离预制板(1)方向的端壁垂直设置有卡合板(3),所述卡合板(3)朝向承接杆(2)方向的表面垂直设置有用于套设承接杆(2)的套设筒(4);所述承接杆(2)朝向套设筒(4)方向的端壁设置有螺纹槽(201),所述卡合板(3)远离预制板(1)方向的表面贯穿设置有与螺纹槽(201)相适配的固定件(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杆(2)外缘且位于螺纹槽(201)处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通连孔(202),所述通连孔(202)内侧壁滑动设置有抵接件(5),所述套设筒(4)内侧壁设置有若干用于承接抵接件(5)的内嵌槽(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5)底壁垂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毅陆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惠雅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