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方红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89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包括管体、内管、内弧环、密封盖、防护盖、连接环、连接槽、固定管、滑轨、疏通搅拌柱、转动板、把环、密封卡环、增压导气管、格挡板、中隔板、外隔板、弹簧、塑料卡板、通孔、出气孔和连接圆环,管体中部嵌入设置有内管,内管内壁表面一体设置有内弧环,管体左侧一体设置有连接环,且连接环左侧外壁四周嵌入设置有连接槽,管体右侧顶端一体设置有固定管,固定管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内管内壁右侧中部一体设置有滑轨,管体顶端中部设置有疏通搅拌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导流效果好,疏通能力强,使用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能有效的避免管道堵塞,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结构
,具体是一种给排水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排水管道指汇集和排放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管渠及其附属设施所组成的系统,包括干管、支管以及通往处理厂的管道,无论修建在街道上或其它任何地方,只要是起排水作用的管道,都应作为排水管道统计,建筑给排水管道大多用于房屋排水。目前,市场上的建筑给排水管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易堵塞,尤其时管道的弯曲部分,由于弯曲部分管道的格挡,使得水流中的杂物易堆积于弯曲处,造成管道的堵塞,现有的管道导流效果不佳,无法对管道内部杂物进行导向流动,易使杂物堆积堵塞,同时管道清理较为麻烦,清理效果不佳,遇较为严重的堵塞时,需要将管道拆卸才可进行清理工作,步骤复杂,工作量大。因此,需要在现有的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易堵塞、疏通不便、清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通过设置管体、内管、内弧环、连接环、连接槽、固定管、滑轨、疏通搅拌柱、转动板、密封卡环、增压导气管、格挡板、中隔板、塑料卡板、通孔、出气孔和连接圆环等部件,使得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导流效果好,疏通能力强,使用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能有效的避免管道堵塞,对管道结构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包括管体、内管、内弧环、密封盖、防护盖、连接环、连接槽、固定管、滑轨、疏通搅拌柱、转动板、把环、密封卡环、增压导气管、格挡板、中隔板、外隔板、弹簧、塑料卡板、通孔、出气孔和连接圆环,所述管体中部嵌入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内壁表面一体设置有内弧环,所述管体左侧一体设置有连接环,且连接环左侧外壁四周嵌入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管体右侧顶端一体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内管内壁右侧中部一体设置有滑轨,所述管体顶端中部设置有疏通搅拌柱,所述疏通搅拌柱底部外壁设置有转动板,所述疏通搅拌柱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把环,所述疏通搅拌柱外壁顶端一体设置有密封卡环,所述疏通搅拌柱顶端螺纹连接有防护盖,所述固定管顶部设置有增压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格挡板,所述格挡板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外侧通过弹簧活动连接有外隔板,所述格挡板顶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塑料卡板,所述增压导气管中部嵌入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底端右侧嵌入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增压导气管顶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圆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呈直角弯曲状设置,且管体为硬性塑料管,且管体通过连接环与外部管道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弧环呈半圆柱状弯曲设置,且内弧环设置于内管内壁表面,且内弧环的数量为2条,且两内弧环均呈螺旋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疏通搅拌柱与管体契合,且疏通搅拌柱的数量为2组,且疏通搅拌柱分别设置于内管内壁左侧顶端和内壁底端右侧,且疏通搅拌柱呈圆柱状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板的数量为2组,且每组转动板的数量为2块,且转动板呈棱形柱状设置,且转动板设置于内管中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内壁底部呈向右下侧倾斜设置,且出气孔呈圆形设置,且出气孔呈70°倾斜设置,且通孔顶部连接有外部增压管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格挡板呈圆盘状设置,且格挡板与滑轨契合,且中隔板外部中部嵌入设置有凹入槽,且凹入槽与外隔板契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塑料卡板呈圆弧状设置,且塑料卡板长度大于中隔板宽度,且塑料卡板底部与中隔板顶部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实用通过内弧环呈半圆柱状弯曲设置,且内弧环设置于内管内壁表面,且内弧环的数量为2条,且两内弧环均呈螺旋设置,内弧环具有良好的引流导向能力,使内管内部杂物流动时,顺着内弧环移动,避免杂物堆积于内管内部,能有效的降低内管堵塞的几率,便于使用。2、本实用通过设置有疏通搅拌柱和转动板,疏通搅拌柱具有良好的搅动疏通能力,管体中杂物堵塞部位,大多为管道弯曲连接部位,由于弯曲面的存在,增加了管体堵塞的几率,管体堵塞时,转动疏通搅拌柱,疏通搅拌柱带动转动板转动,对堵塞杂物进行搅拌、击打、助推,使得分散杂物,从而达到清理堵塞的目的,使得设备疏通方便,便于使用。3、本实用通过通孔内壁底部呈向右下侧倾斜设置,且出气孔呈圆形设置,且出气孔呈70°倾斜设置,且通孔顶部连接有外部增压管道,通孔具有良好的通气效果,外部设备导入的高气压通过通孔导入管体内部,对管道进行加压疏通,同时通过出气孔的设置,使加压空气对单一方向增压,避免双向增压时,气压降低,从而影响疏通效果。4、本实用通过格挡板呈圆盘状设置,且格挡板与滑轨契合,且中隔板外部中部嵌入设置有凹入槽,且凹入槽与外隔板契合,格挡板具有良好的格挡能力,使用时,将格挡板与滑轨连接,进行气流的格挡工作,避免气流进行双向流动,从而降低气压强度,影响疏通效果,使用时,将外隔板按入中隔板内壁,中隔板底部与滑轨贴合时,外隔板被弹簧弹出,进行格挡工作,使得设备使用操作方便,避免了管道的操作,提高疏通效果。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导流效果好,疏通能力强,使用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能有效的避免管道堵塞,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装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增压导气管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增压导气管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格挡板右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的图3中B处放大图。图中:1-管体,101-内管,1011-内弧环,102-密封盖,103-防护盖,104-连接环,1041-连接槽,105-固定管,106-滑轨,2-疏通搅拌柱,201-转动板,202-把环,203-密封卡环,3-增压导气管,301-格挡板,3011-中隔板,3012-外隔板,3013-弹簧,3014-塑料卡板,302-通孔,3021-出气孔,303-连接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包括管体1、内管101、内弧环1011、密封盖102、防护盖103、连接环104、连接槽1041、固定管105、滑轨106、疏通搅拌柱2、转动板201、把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包括管体(1)、内管(101)、内弧环(1011)、密封盖(102)、防护盖(103)、连接环(104)、连接槽(1041)、固定管(105)、滑轨(106)、疏通搅拌柱(2)、转动板(201)、把环(202)、密封卡环(203)、增压导气管(3)、格挡板(301)、中隔板(3011)、外隔板(3012)、弹簧(3013)、塑料卡板(3014)、通孔(302)、出气孔(3021)和连接圆环(30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中部嵌入设置有内管(101),所述内管(101)内壁表面一体设置有内弧环(1011),所述管体(1)左侧一体设置有连接环(104),且连接环(104)左侧外壁四周嵌入设置有连接槽(1041),所述管体(1)右侧顶端一体设置有固定管(105),所述固定管(105)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02),所述内管(101)内壁右侧中部一体设置有滑轨(106),所述管体(1)顶端中部设置有疏通搅拌柱(2),所述疏通搅拌柱(2)底部外壁设置有转动板(201),所述疏通搅拌柱(2)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把环(202),所述疏通搅拌柱(2)外壁顶端一体设置有密封卡环(203),所述疏通搅拌柱(2)顶端螺纹连接有防护盖(103),所述固定管(105)顶部设置有增压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格挡板(301),所述格挡板(301)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中隔板(3011),所述中隔板(3011)外侧通过弹簧(3013)活动连接有外隔板(3012),所述格挡板(301)顶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塑料卡板(3014),所述增压导气管(3)中部嵌入设置有通孔(302),所述通孔(302)内壁底端右侧嵌入设置有出气孔(3021),所述增压导气管(3)顶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圆环(3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包括管体(1)、内管(101)、内弧环(1011)、密封盖(102)、防护盖(103)、连接环(104)、连接槽(1041)、固定管(105)、滑轨(106)、疏通搅拌柱(2)、转动板(201)、把环(202)、密封卡环(203)、增压导气管(3)、格挡板(301)、中隔板(3011)、外隔板(3012)、弹簧(3013)、塑料卡板(3014)、通孔(302)、出气孔(3021)和连接圆环(30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中部嵌入设置有内管(101),所述内管(101)内壁表面一体设置有内弧环(1011),所述管体(1)左侧一体设置有连接环(104),且连接环(104)左侧外壁四周嵌入设置有连接槽(1041),所述管体(1)右侧顶端一体设置有固定管(105),所述固定管(105)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02),所述内管(101)内壁右侧中部一体设置有滑轨(106),所述管体(1)顶端中部设置有疏通搅拌柱(2),所述疏通搅拌柱(2)底部外壁设置有转动板(201),所述疏通搅拌柱(2)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把环(202),所述疏通搅拌柱(2)外壁顶端一体设置有密封卡环(203),所述疏通搅拌柱(2)顶端螺纹连接有防护盖(103),所述固定管(105)顶部设置有增压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格挡板(301),所述格挡板(301)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中隔板(3011),所述中隔板(3011)外侧通过弹簧(3013)活动连接有外隔板(3012),所述格挡板(301)顶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塑料卡板(3014),所述增压导气管(3)中部嵌入设置有通孔(302),所述通孔(302)内壁底端右侧嵌入设置有出气孔(3021),所述增压导气管(3)顶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圆环(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疏通的建筑给排水管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红陈怡悦冯博
申请(专利权)人:张方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