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262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厌氧反应池、厌氧污泥沉淀池、好氧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设有回流管和溢流管,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设有三角形斜板,所述三角形斜板的角度为50‑60°,所述回流管延伸至所述三角形斜板的底部,所述二沉池中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好氧池的出口连接,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流管。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在去除废水中的COD、色度的过程中,对废水中的含有的微量的苯胺进行去除,保证苯胺的达标排放,减少了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印染过程中需要对布料进行印花,而印花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高氨氮印花废水,需要针对高氨氮废水,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去除,确保废水中的氨氮能够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目前在污水处理中,对苯胺的去除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等,但是印染废水的中的苯胺浓度较低,且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其他污染物,从而造成了对印染废水中苯胺的难以出去,本工艺在去除COD、色度的基础上,一并解决苯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在去除废水中的COD、色度的过程中,对废水中的含有的微量的苯胺进行去除,保证苯胺的达标排放。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厌氧反应池、厌氧污泥沉淀池、好氧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设有回流管和溢流管,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设有三角形斜板,所述三角形斜板的角度为50-60°,所述回流管延伸至所述三角形斜板的底部,所述二沉池中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好氧池的出口连接,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流管。优选地,所述导流管的开口呈喇叭状,所述挡流板呈半圆弧面形状。优选地,所述厌氧污泥沉淀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泥管、污泥泵,所述厌氧污泥沉淀池的底部设有一个凹陷的污泥沉淀区,所述污泥沉淀区的四周设有集泥板二,所述集泥板二为圆锥体形状,所述排泥管的一端深入所述污泥沉淀区,所述排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污泥泵连接。优选地,所述厌氧污泥沉淀池内还设有长折流板和短折流板,所述长折流板和短折流板为波浪形状,所述短折流板位于长折流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厌氧污泥沉淀池的内壁设有集泥板一,所述集泥板一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上设有曝气头。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在去除废水中的COD、色度的过程中,对废水中的含有的微量的苯胺进行去除,保证苯胺的达标排放,减少了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二沉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厌氧污泥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PH调节池,2—厌氧反应池,3—厌氧污泥沉淀池,4—好氧池,5—二沉池,6—混凝沉淀池,51—斜板,52—挡流板,53—导流管,54—回流管,56—溢流管,31—出水口,32—短折流板,33—长折流板,34—进水口,35—集泥板一,36—集泥板二,37—污泥沉淀区,38—排泥管,39—污泥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1、厌氧反应池2、厌氧污泥沉淀池3、好氧池4、二沉池5、混凝沉淀池6,所述好氧池4与所述二沉池5之间设有回流管54和溢流管56,所述二沉池5的底部设有三角形斜板51,所述三角形斜板51的角度为50-60°,所述回流管54延伸至所述三角形斜板51的底部,所述二沉池5中部设置有导流管53,所述导流管53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挡流板52,所述溢流管56的一端与所述好氧池4的出口连接,所述溢流管5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流管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53的开口呈喇叭状,所述挡流板52呈半圆弧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污泥沉淀池3包括进水口34、出水口31、排泥管38、污泥泵39,所述厌氧污泥沉淀池3的底部设有一个凹陷的污泥沉淀区37,所述污泥沉淀区37的四周设有集泥板二36,所述集泥板二36为圆锥体形状,所述排泥管38的一端深入所述污泥沉淀区37,所述排泥管38的另一端与所述污泥泵39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污泥沉淀池3内还设有长折流板33和短折流板32,所述长折流板33和短折流板32为波浪形状,所述短折流板32位于长折流板33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污泥沉淀池3的内壁设有集泥板一35,所述集泥板一35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上设有曝气头。含有微量苯胺的印染废水先通过PH调节池,进行PH调节,然后进入到推流式零维反应器,通过厌氧反应器中的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COD、苯胺进行去除,然后厌氧反应的泥水混合物进入到泥水分离池,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进入到自推流式好氧反应器,在推流式好氧反应器中,通过投入到好氧微生物中对苯胺有去除作用的微生物,对苯胺进一步进行去除,确保出水的达标排放。在以上反应器中都能够对废水中的色度,COD进行去除。印染废水先进入到PH调节池中,通过投加硫酸将印染废水PH调节到7左右,进入到厌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内存在大量的厌氧微生物对印染废水COD、色度进行去除,同时对废水中的苯胺进行降解,含有厌氧微生物的泥水混合物的污水进入到厌氧污泥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回流到厌氧反应器池中,保证厌氧反应池中的污泥浓度,分离出来的污水进入到添加特殊除苯胺菌的好氧池,好氧池中含有大量的好氧微生物,还有特殊苯胺菌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苯胺,COD、色度进一步的去除,去除后的印染废水进入到混凝沉淀池,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保证出水苯胺的达标排放。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在去除废水中的COD、色度的过程中,对废水中的含有的微量的苯胺进行去除,保证苯胺的达标排放,减少了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厌氧反应池、厌氧污泥沉淀池、好氧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设有回流管和溢流管,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设有三角形斜板,所述三角形斜板的角度为50-60°,所述回流管延伸至所述三角形斜板的底部,所述二沉池中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好氧池的出口连接,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流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厌氧反应池、厌氧污泥沉淀池、好氧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设有回流管和溢流管,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设有三角形斜板,所述三角形斜板的角度为50-60°,所述回流管延伸至所述三角形斜板的底部,所述二沉池中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好氧池的出口连接,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开口呈喇叭状,所述挡流板呈半圆弧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胺印染废水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华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