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起身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562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2
一种电动起身坐垫,包括底座、承座、将底座与承座活动连接的受力杆、驱动部件、及导引构件,所述导引构件固定至底座上,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动力部、及与动力部连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包括旋转安装于驱动轴一端的滚轮构件,所述驱动轴与受力杆连动,所述导引构件形成导引面,所述驱动轴的滚轮构件承载于导引面上,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驱动轴,所述导引面导引驱动轴的滚轮构件滚动,所述驱动轴驱动受力杆运动,所述受力杆连动底座和承座相对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起身坐垫
本设计有关一种起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起身坐垫。
技术介绍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台湾新型专利TWM296191U公开的一种车用千斤顶,其设有相对之顶板及底架,顶板及底架之间设有一组以上之交叉动作内外支架;沿内外支架之间设有一端活动枢接之压缸装置;内外支架于中央活动枢接点一侧分别设有上下相对开闭之引导边;压缸装置含有一外伸前缸轴组接连动于一轮轴,轮轴于轴身上定位含有凹槽部之内外活动轮,使上述内外活动轮分别压靠连动于上述内外支架之上下相对引导边;从而千斤顶具备收合高度低、体积小及结构强度佳等优点。然而,此现有技术(TWM296191U)中公开的此类起重设备,当输出轴(压缸装置)被设计成水平时,输出轴必须与轴销33在上下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否则无法实现起重功能。致使千斤顶整体厚度无法降低。此外,现有技术还可以参考中国技术专利CN209396795U公开的一种悬臂式千斤顶,包括:前支撑座、油缸、支撑梁、活塞杆、悬臂梁以及后支撑座;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前支撑座上,油缸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塞杆,使活塞杆在油缸内沿油缸的长度方向移动;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后支撑座上;悬臂梁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后支撑座上,悬臂梁的第二端用于抵接顶起物,支撑梁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撑座,支撑梁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悬臂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然而,此现有技术(CN209396795U)中公开的此类起重设备的支撑梁130和悬臂梁140之间必须设计有一定的夹角,否则将无法实现起重功能,同样使得起重设备整体厚度无法降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起重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电动起身坐垫,能够更为轻薄化,实现在狭窄的高度空间内,驱动部件处于水平无夹角的初始状态时,驱动轴没有死点,也能驱动升起设定负载。本设计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起身坐垫,包括底座、承座、将底座与承座活动连接的受力杆、驱动部件、及导引构件,所述导引构件固定至底座上,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动力部、及与动力部连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包括旋转安装于驱动轴一端的滚轮构件,所述驱动轴与受力杆连动,所述驱动轴的滚轮构件承载于导引构件上,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驱动轴,所述导引构件导引驱动轴的滚轮构件上升或者下降,所述驱动轴驱动受力杆运动,所述受力杆连动底座和承座相对运动。进一步,所述导引构件形成有导引面,所述驱动轴的滚轮构件承载于导引面上,所述导引面沿着滚轮构件的滚动方向高度递增或递减。进一步,所述导引面为倾斜平面,或者所述导引面的截面成弧形,或者所述导引面的截面由多个弧形组合而成,或者所述导引面的截面由一段椭圆弧形和一段弧形组合而成,或者所述引导面由若干个台阶部连接/组合而成。进一步,所述受力杆包括驱动杆及连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限位于承座,所述连动杆的一端限位于底座,连动杆的另一端与承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驱动杆连动。进一步,所述受力杆设有两组,各所述受力杆均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杆及连动杆,所述导引构件位于两组受力杆之间位置。进一步,所述驱动部件位于两组受力杆之间,所述动力部为一种直线电机,所述驱动轴一端的两侧各安装有滚轮构件。进一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滑动限位于承座,所述连动杆的一端滑动限位于底座。进一步,所述驱动杆与连动杆交叉设置,所述驱动杆与连动杆交叉位置相互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受力杆包括驱动杆及连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承座固定,所述连动杆的一端限位于底座,连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杆或承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驱动杆连动。进一步,所述驱动杆上设有驱动轨迹,所述驱动轨迹为一种滑槽,所述驱动轴上形成凸伸至所述滑槽内的驱动部,所述驱动轴经由驱动部抵推驱动杆实现与驱动杆连动,所述驱动杆与底座旋转连接形成旋转轴,所述驱动轴的驱动部在驱动杆上的移动轨迹中心线与旋转轴轴心点共线,当所述电动起身坐垫位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水平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设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使得电动起身坐垫设计的更为轻薄化,实现在狭窄的高度空间内,驱动部件处于水平无夹角的初始状态时,驱动轴没有死点,能前推升起设定负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电动起身坐垫的立体图,其展示了电动起身坐垫向上升至最高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电动起身坐垫的剖视图,其展示了电动起身坐垫下降至最低位置时的剖视图,所述剖切位置为沿着电机驱动轴轴线位置的垂直平面;图3是图2所示电动起身坐垫的使用状态图,其展示了电动起身坐垫上升至一定高度且未到达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电动起身坐垫的使用状态图,其展示了电动起身坐垫上升至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图5本申请电动起身坐垫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其展示了电动起身坐垫上升至最高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所述剖切位置为沿着电机驱动轴轴线位置的垂直平面;图7是本申请电动起身坐垫中的导引构件5的又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介绍本设计电动起身坐垫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设计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设计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设计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设计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动起身坐垫,包括平板状底座1、平板状承座2、将底座1与承座2活动连接的受力杆3、驱动部件4、及导引构件5,所述导引构件5固定至底座1上,所述驱动部件4包括动力部41、及与动力部41连动的驱动轴42。所述驱动轴42包括旋转安装于驱动轴42一端的滚轮构件421,所述驱动轴42与受力杆3连动。所述驱动部件4一端(远离滚轮构件421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导引构件5形成导引面51,所述驱动轴42的滚轮构件421承载于导引面51上,所述动力部41驱动所述驱动轴42,所述导引面51导引驱动轴42的滚轮构件421滚动,所述驱动轴42驱动受力杆3运动,所述受力杆3连动承座2和底座1做相对运动。本申请中,所述动力部41为一种直线电机,当然以可以是其他实施方式,比如油缸。所述动力部41的功能是使得驱动轴42能够沿着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起身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承座、将底座与承座活动连接的受力杆、驱动部件、及导引构件,所述导引构件固定至底座上,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动力部、及与动力部连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包括旋转安装于驱动轴一端的滚轮构件,所述驱动轴与受力杆连动,所述驱动轴的滚轮构件承载于导引构件上,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驱动轴,所述导引构件导引驱动轴的滚轮构件上升或者下降,所述驱动轴驱动受力杆运动,所述受力杆连动底座和承座相对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起身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承座、将底座与承座活动连接的受力杆、驱动部件、及导引构件,所述导引构件固定至底座上,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动力部、及与动力部连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包括旋转安装于驱动轴一端的滚轮构件,所述驱动轴与受力杆连动,所述驱动轴的滚轮构件承载于导引构件上,所述动力部驱动所述驱动轴,所述导引构件导引驱动轴的滚轮构件上升或者下降,所述驱动轴驱动受力杆运动,所述受力杆连动底座和承座相对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起身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构件形成有导引面,所述驱动轴的滚轮构件承载于导引面上,所述导引面沿着滚轮构件的滚动方向高度递增或递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起身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面为倾斜平面,或者所述导引面的截面成弧形,或者所述导引面的截面由多个弧形组合而成,或者所述导引面的截面由一段椭圆弧形和一段弧形组合而成,或者所述导引面由若干个台阶部连接/组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起身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包括驱动杆及连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限位于承座,所述连动杆的一端限位于底座,连动杆的另一端与承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驱动杆连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起身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平王荣林朱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升乐迪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