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53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涉及吊具领域,包括吊耳、吊索机构、启闭机构以及内撑机构,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组内嵌臂张开时,内锁钩的下端锁定固定块,便于起重设备将两组内嵌臂的嵌牙插入管段的内部,吊具整体继续下移,在浮动块的推动下,内锁钩下端脱离固定块,起重设备拉动吊耳向上移动,吊索单元拉动内嵌臂的上端,由于内嵌臂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铰接,因此与内嵌臂下部铰接的嵌牙挤压管段内壁,从而使得两组嵌牙配合锁紧管段,实现当管段的轴向为竖向方向的顺滑平移,有效提高转运效率以及运输安全性,而且通过启闭机构,使得吊具能够实现半自动切换的启闭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
本技术涉及吊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
技术介绍
吊具是起重机械中吊取重物的装置,吊取成件物品最常用的吊具是吊钩,其他还有吊环、起重吸盘、夹钳和货叉等,起重吸盘、夹钳和货叉等可在起重机上作为专用吊具长久使用,也可作为可更换的辅助吊具挂在吊钩上临时使用,常用于多货种仓库和堆场,以提高作业效率。但是对于开设有凹槽或者通孔的重物,例如长度较短且重量较重的管段,现有的吊装方式是采用叉车等进行吊装,但是叉车吊装效率低下,并且难以当管段轴向为竖直方向时平移管段,当管段的轴向为水平方向时,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于运输或者转运造成了极大困扰,另外由于吊装此种管段的吊具一般体型较大,但是切换吊具的启闭状态一般采用人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该吊具能够实现在管段轴向竖直情况下平移管段,而且能够实现半自动切换吊具的启闭状态。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包括吊耳、吊索机构、启闭机构以及内撑机构,吊索机构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吊索单元以及连接两组吊索单元中部的上连接板,吊索单元的上端与吊耳连接,内撑机构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内嵌臂、下连接板以及与内嵌臂的下端铰接的嵌牙,嵌牙朝向外侧,内嵌臂的纵截面为L形截面,内嵌臂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铰接,内嵌臂的上端与吊索单元的下端连接,启闭机构包括滑杆、两组内锁钩、固定块以及浮动块,滑杆下端与下连接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滑杆的上端穿过上连接板,固定块与滑杆固定连接,浮动块与滑杆滑动连接,并且浮动块位于固定块与下连接板之间,内锁钩的上端与上连接板铰接连接,当两组内嵌臂张开时,内锁钩的下端锁定固定块。本技术的两组内嵌臂关闭时,内锁钩的下端锁定固定块,便于起重设备将两组内嵌臂的嵌牙插入管段的内部;吊具整体继续下移,在浮动块的推动下,内锁钩下端脱离固定块,然后起重设备拉动吊耳向上移动,吊索单元拉动内嵌臂的上端,由于内嵌臂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铰接,因此与内嵌臂下部铰接的嵌牙挤压管段内壁,从而使得两组嵌牙配合锁紧管段,实现在管段的轴向方向为竖向方向时直接吊装管段,从而有效提高转运效率以及运输安全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固定块为正梯形结构,固定块的下部开设有正梯形的凹槽,当两组内嵌臂张开时,内锁钩的下端插入凹槽内,从而使得内锁钩稳定锁住固定块。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浮动块包括扣合连接的上浮动部以及下浮动部,上浮动部与下浮动部固定连接,上浮动部与凹槽相适配,下浮动部为外侧倾斜的倒梯形结构,在内锁钩锁定固定块的情况下,随着内锁钩下移,上浮动部不断插入凹槽内,内锁钩不断被挤出凹槽,直至内锁钩完全脱离固定块,实现打开内撑机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吊索单元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连接的上吊索、连接片以及下吊索,连接片与上连接板铰接,便于起重设备通过吊耳吊装吊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本技术的两组内嵌臂张开时,内锁钩的下端锁定固定块,便于起重设备将两组内嵌臂的嵌牙插入管段的内部,吊具整体继续下移,在浮动块的推动下,内锁钩下端脱离固定块,起重设备拉动吊耳向上移动,吊索单元拉动内嵌臂的上端,由于内嵌臂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铰接,因此与内嵌臂下部铰接的嵌牙挤压管段内壁,从而使得两组嵌牙配合锁紧管段,实现管段的轴向为竖向方向,有效提高转运效率以及运输安全性,而且通过启闭机构,使得吊具能够实现半自动切换的启闭状态。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吊装管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局部A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耳;2、吊索机构;3、启闭机构;4、内撑机构;5、吊索单元;6、上连接板;7、内嵌臂;8、下连接板;9、嵌牙;10、滑杆;11、内锁钩;12、固定块;13、浮动块;14、凹槽;15、上浮动部;16、下浮动部;17、上吊索;18、连接片;19、下吊索;20、管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包括吊耳1、吊索机构2、启闭机构3以及内撑机构4,吊索机构2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吊索单元5以及连接两组吊索单元5中部的上连接板6,吊索单元5的上端与吊耳1连接,内撑机构4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内嵌臂7、下连接板8以及与内嵌臂7的下端铰接的嵌牙9,嵌牙9朝向外侧,内嵌臂7的纵截面为L形截面,内嵌臂7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8铰接,内嵌臂7的上端与吊索单元5的下端连接,启闭机构3包括滑杆10、两组内锁钩11、固定块12以及浮动块13,滑杆下端与下连接板8的中部固定连接,滑杆的上端穿过上连接板6,固定块12与滑杆固定连接,浮动块13与滑杆滑动连接,并且浮动块13位于固定块12与下连接板8之间,内锁钩11的上端与上连接板6铰接连接,当两组内嵌臂7张开时,内锁钩11的下端锁定固定块12,固定块12为正梯形结构,固定块12的下部开设有正梯形的凹槽14,当两组内嵌臂7张开时,内锁钩11的下端插入凹槽14内,从而使得内锁钩11稳定锁住固定块12,浮动块13包括扣合连接的上浮动部15以及下浮动部16,上浮动部15与下浮动部16固定连接,上浮动部15与凹槽14相适配,下浮动部16为外侧倾斜的倒梯形结构,在内锁钩11锁定固定块的情况下,随着内锁钩11的下移,上浮动部15不断插入凹槽14内,内锁钩11不断被挤出凹槽14,直至内锁钩11完全脱离固定块12,从而实现打开内撑机构4,进而半自动的实现吊具的启闭状态。工作过程:两组内锁钩11的下端锁定固定块12时,两组内嵌臂7关闭,此时便于起重设备将两组内嵌臂7的嵌牙9插入管段20的内部;吊具整体继续下移,此时下连接板8停止下移,上连接板6继续下移,在浮动块13的推动下,内锁钩11下端脱离固定块12,此时两组内嵌臂7张开;起重设备拉动吊耳1向上移动,吊索单元5拉动内嵌臂7的上端,由于内嵌臂7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8铰接,因此与内嵌臂7下部铰接的嵌牙9挤压管段20内壁,从而使得两组嵌牙9配合锁紧管段20。进一步的,吊索单元5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连接的上吊索17、连接片18以及下吊索19,连接片18与上连接板6铰接,便于起重设备通过吊耳1吊装吊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本技术的两组内嵌臂7张开时,内锁钩11的下端锁定固定块12,便于起重设备将两组内嵌臂7的嵌牙9插入管段20的内部,吊具整体继续下移,在浮动块13的推动下,内锁钩11下端脱离固定块12,起重设备拉动吊耳1向上移动,吊索单元5拉动内嵌臂7的上端,由于内嵌臂7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8铰接,因此与内嵌臂7下部铰接的嵌牙9挤压管段20内壁,从而使得两组嵌牙9配合锁紧管段20,实现管段20的轴向为竖向方向,有效提高转运效率以及运输安全性;而且通过启闭机构,使得吊具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耳、吊索机构、启闭机构以及内撑机构,所述吊索机构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吊索单元以及连接两组吊索单元中部的上连接板,所述吊索单元的上端与吊耳连接,所述内撑机构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内嵌臂、下连接板以及与内嵌臂的下端铰接的嵌牙,所述嵌牙朝向外侧,所述内嵌臂的纵截面为L形截面,所述内嵌臂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铰接,所述内嵌臂的上端与吊索单元的下端连接,所述启闭机构包括滑杆、两组内锁钩、固定块以及浮动块,所述滑杆下端与下连接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上端穿过上连接板,所述固定块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浮动块与滑杆滑动连接,并且浮动块位于固定块与下连接板之间,所述内锁钩的上端与上连接板铰接连接,当两组内嵌臂张开时,所述内锁钩的下端锁定固定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杠杆式内撑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耳、吊索机构、启闭机构以及内撑机构,所述吊索机构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吊索单元以及连接两组吊索单元中部的上连接板,所述吊索单元的上端与吊耳连接,所述内撑机构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内嵌臂、下连接板以及与内嵌臂的下端铰接的嵌牙,所述嵌牙朝向外侧,所述内嵌臂的纵截面为L形截面,所述内嵌臂的转角处与下连接板铰接,所述内嵌臂的上端与吊索单元的下端连接,所述启闭机构包括滑杆、两组内锁钩、固定块以及浮动块,所述滑杆下端与下连接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上端穿过上连接板,所述固定块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浮动块与滑杆滑动连接,并且浮动块位于固定块与下连接板之间,所述内锁钩的上端与上连接板铰接连接,当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百汇大地起重吊索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