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48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散热件包括主体,主体用于换热,主体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第一翻折部与主体呈夹角设置,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上述散热件,由于第一翻折部与主体呈夹角设置,因此能够与主体配合围成对空气加热的通道,空气与散热件换热后会上升,在通道内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空气的热交换及对流,而第一翻折部的结构使空气能够由上述散热件的外侧进出通道,可增加通道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暖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油汀、快热炉、暖风机等取暖器,这些取暖器各有优缺点。其中油汀是一种可以储藏热量,制热效果好,取暖便利的电暖器。油汀具有多个散热件,散热件分布着很多油路,这些油路将储存的油运送到散热件的各个位置,使油汀的温度均匀分布在散热件的每一个角落,用于加热,但传统的取暖器只能简单的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速度较慢,对室内温度的提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取暖器对室内温度的提升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较快提升室内温度的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热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用于换热,所述主体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与所述主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上述散热件,在主体的侧边处设置了第一翻折部,能够增加主体的强度,抗弯折能力强,不易变形,且增加了主体在换热时的换热面积,同时当散热件安装在取暖器上时,由于第一翻折部与主体呈夹角设置,因此能够与主体配合围成对空气加热的通道,空气与散热件换热后会上升,在通道内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空气的热交换及对流,而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时,空气能够由上述散热件的外侧进出通道,可增加通道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边处设有第二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朝向所述主体的同一侧翻折;或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分别朝向所述主体的不同侧翻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折部上设有第二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时,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还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沿所述第一翻折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及所述第三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两端部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折部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部翻边及第二端部翻边,所述第一端部翻边及所述第二端部翻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翻边及所述第二端部翻边相对所述主体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相对所述主体的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三翻折部,所述第三翻折部与所述第一翻折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同一端的两侧。一种汀片,包括配合片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所述配合片与所述主体连接并用于围成导热油通路。上述汀片,可通过导热油的流通,将导热油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及配合片,用于对空气加热,由于散热件的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散热件与配合片连接,因此第一翻折部能够增加整体强度,提高了上述汀片的抗弯折能力,不易变形,且增加了上述汀片在换热时的换热面积,第一翻折部能够与主体围成对空气加热的通道,由于散热件的结构能够使空气能够由上述汀片的外侧进出通道,可增加通道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通道内的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配合片的安装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配合片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呈凹凸结构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的上端与所述配合片的上端用于围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散热件的下端与所述配合片的下端用于围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分别与所述导热油通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油通路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热油通路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油通路为至少三个,其中三个所述导热油通路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热油通路、第二导热油通路及第三导热油通路,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油通路与所述第二导热油通路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油通路与所述第三导热油通路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件的两端。一种取暖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汀片,所述汀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汀片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汀片的边缘处间隔设置。上述取暖器,相邻的两个汀片的边缘处间隔设置,且汀片上第一翻折边相对主体呈夹角设置,则相邻的两个汀片之间能够形成通道,当汀片对空气加热时,通道内的空气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形成烟囱效应,而由于第一翻折边的结构使空气能够从汀片的外侧进出通道,因此能够增加通道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通道内的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汀片的斜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两个汀片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翻折部、第三翻折部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汀片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汀片的爆炸示意图;图7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散热件,101、通道,110、主体,111a、第一端部翻边,111b、第二端部翻边,112、限位凸起,120、第一翻折部,121、第一缺口,122、第三缺口,131、第二翻折部,132、第三翻折部,140、第一配合部,150、第一凸包,160、第二凸包,200、配合片,201、导热油通路,201a、第一导热油通路,201b、第二导热油通路,201c、第三导热油通路,210、第二配合部,220、第三凸包,230、第四凸包。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件100,包括主体110,主体110用于换热,主体110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120,第一翻折部120与主体110呈夹角设置,第一翻折部12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用于换热,所述主体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与所述主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用于换热,所述主体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与所述主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边处设有第二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朝向所述主体的同一侧翻折;
或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分别朝向所述主体的不同侧翻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部上设有第二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时,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还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沿所述第一翻折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及所述第三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两端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部翻边及第二端部翻边,所述第一端部翻边及所述第二端部翻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翻边及所述第二端部翻边相对所述主体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相对所述主体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三翻折部,所述第三翻折部与所述第一翻折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同一端的两侧。


9.一种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辉白相星唐爱红衷卫健廖泓斌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