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学用配置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为一种中药学用配置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方剂常用的有原生药剂和颗粒剂,它不同于中成药,是根据药方择数十种药料配伍而成,中药配伍是一门学问,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药房给病人配制中药时,大多将称量好的中药倒在纸上或硬板上,配制完毕后再进行核对,由于中药的种类比较多,各种中药混放在一起,会造成工作台面过于混乱,同时容易造成拿错药品等问题,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如果将称好的药品直接放入袋子可能会造成重复抓药和抓错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中药学用配置装置,使用方便,适用性强,提高配置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学用配置装置,包括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学用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控制单元(2)、收集单元(3)和支撑柱(4);/n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与四个支撑柱(4)的底端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收集单元(3);/n控制单元(2):所述控制单元(2)包含固定块(21)、电机(22)、双向丝杠(23)、活动块(24)和固定板(25),所述固定块(21)有两个且前后对应设在对应的支撑柱(4)的顶端,两个固定块(21)的内侧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23),所述双向丝杠(23)两端的螺纹相反,所述电机(22)有两个且分别设在两个固定块(21)的左侧面,所述电机(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学用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控制单元(2)、收集单元(3)和支撑柱(4);
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与四个支撑柱(4)的底端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收集单元(3);
控制单元(2):所述控制单元(2)包含固定块(21)、电机(22)、双向丝杠(23)、活动块(24)和固定板(25),所述固定块(21)有两个且前后对应设在对应的支撑柱(4)的顶端,两个固定块(21)的内侧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23),所述双向丝杠(23)两端的螺纹相反,所述电机(22)有两个且分别设在两个固定块(21)的左侧面,所述电机(22)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杠(23)的左端连接,所述活动块(24)有两个且分别与固定块(21)内侧面的凹槽滑动连接,两个活动块(24)侧面的螺孔与双向丝杠(23)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25)有两个且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动块(24)的内侧面连接;
其中,还包括放置板(5)、储药单元格(6)和控制开关(12),所述放置板(5)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固定块(21)的顶端连接,所述放置板(5)上表面阵列有储药单元格(6),所述储药单元格(6)的底端设有通孔,所述控制开关(12)设在底板(1)前侧面的中部,所述电机(22)的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