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机压缩机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2339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双机压缩机,包括对置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其中: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盖,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盖,第一气缸盖和第二气缸盖一体构成一整体气缸盖,整体气缸盖内形成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进气端与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侧连通,出气端与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可直接经排气通道进入第二压缩机内;当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气体在第一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后经排气通道进入第二压缩机内进行二级压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机压缩机能实现单双级随工况自由切换结构,其双机布置方向为对置结构,双机缸头组件一体连接,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机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机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与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冰箱系统提出了诸如独立温控、-33℃以下深冻、高能效等的应用要求。对于制冷系统独立温控的需求,可由多蒸发温度系统独立温控实现,也就是需要制冷系统拥有多个蒸发压力,压缩机亦需对应的有多级压缩的功能。但目前行业内家用活塞压缩机领域未见有双级压缩的相关产品,多以单级双缸的为主,并且,单双级不能随工况自由切换。有鉴如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双机双缸双级压缩的压缩机结构,单双级随工况自由切换结构,其双机布置方向为对置结构,双机缸头组件一体连接,结构紧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机压缩机,包括对置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盖,所述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盖,所述第一气缸盖和所述第二气缸盖一体构成一整体气缸盖,所述整体气缸盖内形成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侧连通,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可直接经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内;当所述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气体在第一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后经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内进行二级压缩。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整体气缸盖在靠近所述第二压缩机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排气腔,所述第二压缩机上设有排气通孔,所述第二排气腔与所述排气通孔相连通;当所述第二压缩机单独运行,或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进入所述第二排气腔后由所述排气通孔排出所述二级压缩机。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座和第一吸气消音器;所述第一气缸座内设有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上连接有吸气管;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从所述第一吸气管进入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进行消音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一压缩腔进行一级压缩;经一级压缩后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中进行二级压缩。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座和第二吸气消音器;所述第二气缸座内设有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的一级排气入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的二级吸气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上设有补气口;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来自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从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中,与从所述补气口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的气体在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中进行混合消音处理,混合消音处理后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中进行二级压缩;所述第二压缩机单独运行时,从所述补气口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的气体在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中进行消音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中进行压缩。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整体气缸盖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处形成有第一排气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气经所述第一排气腔进入所述排气通道。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整体气缸盖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处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设有气体导向部,所述气体导向部内设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朝向所述排气通道的一侧开设所述一级排气入口,所述出气通路朝向所述第二压缩腔的一侧开设所述二级吸气入口;所述一级排气入口和所述二级吸气入口背向设置并连接一体;所述一级排气入口和所述二级吸气入口均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内,且所述一级排气入口朝向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并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二级吸气入口朝向所述第二压缩腔并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形成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的上方。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整体气缸盖在所述第一排气腔的下方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内,且所述排气口朝向所述第一压缩腔并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相连通。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整体气缸盖之间设有第一阀组件,所述第一阀组件上设有将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的第一气流通路,以及将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排气腔连通的第二气流通路;从所述排气口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一压缩腔内进行压缩后经所述第二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一排气腔中。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沿所述整体气缸盖至所述第一气缸座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气缸盖垫片、第一阀板、第一吸气阀片和第一吸气阀片垫片;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所述第一阀板与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阀板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阀板排气口;所述第一吸气阀片上设有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上设有可开合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的第一舌簧弹片,所述第一舌簧弹片与所述第一阀板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吸气阀片排气口;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垫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相连通的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所述第一阀板吸气口、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和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路;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所述第一吸气阀片排气口、所述第一阀板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路。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阀板上设有开闭所述第一阀板排气口的第一排气阀片,以及与所述第一排气阀片配合的第一升程限位器。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和所述整体气缸盖之间设有第二阀组件;所述第二阀组件上设有将所述二级吸气入口与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的第三气流通路,将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排气腔连通的第四气流通路、以及将所述第二排气腔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五气流通路;从所述二级吸气入口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三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进行压缩后由所述第四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二排气腔,最后由所述第二排气腔经所述第五气流通路从所述排气通孔排出所述第二压缩机。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沿所述整体气缸盖至所述第二气缸座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气缸盖垫片、第二阀板、第二吸气阀片和第二吸气阀片垫片;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与所述二级吸气入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所述第二阀板与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通气孔;所述第二吸气阀片上设有第二吸气阀片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阀片吸气口上设有可开合的第二舌簧弹片,所述第二舌簧弹片与所述第二阀板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排气口,与所述第二阀板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置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其中:/n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盖,所述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盖,所述第一气缸盖和所述第二气缸盖一体构成一整体气缸盖(4),所述整体气缸盖(4)内形成有排气通道(41);所述排气通道(41)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侧连通,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可直接经所述排气通道(41)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内;/n当所述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气体在第一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后经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内进行二级压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置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盖,所述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盖,所述第一气缸盖和所述第二气缸盖一体构成一整体气缸盖(4),所述整体气缸盖(4)内形成有排气通道(41);所述排气通道(41)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侧连通,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可直接经所述排气通道(41)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内;
当所述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气体在第一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后经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内进行二级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气缸盖(4)在靠近所述第二压缩机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排气腔(43),所述第二压缩机上设有排气通孔(312),所述第二排气腔(43)与所述排气通孔(312)相连通;
当所述第二压缩机单独运行,或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进入所述第二排气腔(43)后由所述排气通孔(312)排出所述二级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座(21)和第一吸气消音器(22);所述第一气缸座(21)内设有第一压缩腔(211),所述第一压缩腔(211)与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22)的排气口(221)连通;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22)上连接有吸气管;所述排气通道(41)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压缩腔(211)连通;
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从所述第一吸气管进入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22)进行消音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一压缩腔(211)进行一级压缩;经一级压缩后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通道(41)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中进行二级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座(31)和第二吸气消音器(32);所述第二气缸座(31)内设有第二压缩腔(311),所述第二压缩腔(311)与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一级排气入口(321)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二级吸气入口(322)连通;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上设有补气口(323);
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来自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从所述排气通道(41)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与从所述补气口(323)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气体在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进行混合消音处理,混合消音处理后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311)中进行二级压缩;所述第二压缩机单独运行时,从所述补气口(323)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气体在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进行消音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311)中进行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气缸盖(4)在所述排气通道(41)的入口处形成有第一排气腔(42),所述第一压缩腔(211)的排气经所述第一排气腔(42)进入所述排气通道(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气缸盖(4)在所述排气通道(41)的出口处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45);
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32)设有气体导向部(324),所述气体导向部(324)内设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朝向所述排气通道(41)的一侧开设所述一级排气入口(321),所述出气通路朝向所述第二压缩腔(311)的一侧开设所述二级吸气入口(322);所述一级排气入口(321)和所述二级吸气入口(322)背向设置并连接一体;
所述一级排气入口(321)和所述二级吸气入口(322)均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45)内,且所述一级排气入口(321)朝向所述排气通道(41)的出口并与所述排气通道(41)相连通,所述二级吸气入口(322)朝向所述第二压缩腔(311)并与所述第二压缩腔(311)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43)形成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45)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气缸盖(4)在所述第一排气腔(42)的下方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44),所述排气口(221)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44)内,且所述排气口(221)朝向所述第一压缩腔(211)并与所述第一压缩腔(211)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整体气缸盖(4)之间设有第一阀组件(5),所述第一阀组件(5)上设有将所述排气口(221)与所述第一压缩腔(211)连通的第一气流通路,以及将所述第一压缩腔(211)与所述第一排气腔(42)连通的第二气流通路;
从所述排气口(221)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一压缩腔(211)内进行压缩后经所述第二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一排气腔(42)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子扬冯海徐敏陈娟娟邓聪聪何杰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