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循环
,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二氧化碳由于其临界压力(7.38MPa)相对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物理性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惰性气体的性质,以及其无毒、储量丰富、天然存在等特性,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量传输和能量转换工质之一。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一定的运行参数范围内密度较大且无相变,因此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压缩机、透平等动力系统设备体积较小。传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发电效率高、系统紧凑、结构简单。作为发电系统,其在向用户提供电力时,既要满足供电量的要求,又要保证供电品质。随着外部用电负荷的变化,循环系统必须相应地调节,以产生相适应的供电量。供电品质主要体现在频率和电压两个指标,这两者均与透平转速有关,透平转速必须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供电量通过循环系统的功率控制实时调节。为了保证高的循环效率,保持压比基本不变,调整循环回路压力的方法,即压力控制,通常被认为是最佳的控制方法。当功率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电机(1);/n循环发电回路组件(2),包括透平(232),所述透平(232)与所述发电机(1)连接;/n压缩预冷回路组件(3),包括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前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2)和旁通管路组件(33),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2)包括前压缩预冷管路(321)、前置压缩机(322)和前置预冷器(323),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的进口与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321)的出口连接,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的出口与所述循环发电回路组件(2)的进口连接,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321)的进口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电机(1);
循环发电回路组件(2),包括透平(232),所述透平(232)与所述发电机(1)连接;
压缩预冷回路组件(3),包括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前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2)和旁通管路组件(33),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2)包括前压缩预冷管路(321)、前置压缩机(322)和前置预冷器(323),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的进口与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321)的出口连接,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的出口与所述循环发电回路组件(2)的进口连接,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321)的进口与所述循环发电回路组件(2)的出口连接,所述前置预冷器(323)设置于所述前置压缩机(322)的上游,所述旁通管路组件(33)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前置压缩机(322)进口和所述前置预冷器(323)出口之间,所述旁通管路组件(33)的出口连接于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的进口,二氧化碳工质可选择性地通过所述旁通管路组件(33)或所述前置压缩机(3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包括主压缩预冷管路(311)、主压缩机(312)和主预冷器(313),所述主预冷器(313)位于所述主压缩机(312)的上游,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311)的进口与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321)的出口连接,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311)的出口与所述循环发电回路组件(2)的进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组件(33)包括旁通管路(331)和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331)上的旁通阀(332),所述旁通管路(331)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前置压缩机(322)进口和所述前置预冷器(323)出口之间,所述旁通管路(331)的出口连接于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的进口。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发电回路组件(2)包括:
储气管路组件(21),所述储气管路组件(21)的进口与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的出口连接,所述储气管路组件(21)的出口与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321)的进口连接,所述储气管路组件(21)用于储存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工质或向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321)中充入二氧化碳工质;
高低温回热回路组件(22),所述高低温回热回路组件(22)的第一进口与所述主压缩预冷管路组件(31)的出口连接,所述高低温回热回路组件(22)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前压缩预冷管路(321)的进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开云,梁宏,蒋励,张成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