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205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包括第一层钢筋网片、第二层钢筋网片、设置于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之间的多组梯形马凳筋组;所述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各组梯形马凳筋组将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的角部位置连接固定;每组梯形马凳筋组包括一个横向梯形马凳筋和一个竖向梯形马凳筋;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还能够使剪力墙成型钢筋制品层叠运输、吊运以及现场安装过程中保持几何形状不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制品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
技术介绍
传统的剪力墙钢筋笼由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钢筋网片以及拉结钢筋组成,所有钢筋连接均为绑扎连接,钢筋绑扎点可视为铰接节点。在生产方面,由于钢筋连接点较多,所以绑扎工作量大。在运输方面,拉结钢筋为拉钩形,不能限制钢筋网片向墙内的位移,如果采用效率较高的叠放运输方式,则两层钢筋网片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因重力作用贴在一起,给后期施工带来很大不便。在施工方面,由于钢筋笼的刚度较差,吊运时容易变形,且现场安装就位时需依靠与之相邻的边缘构件钢筋笼来保持其几何形状。由此可见,传统的剪力墙绑扎钢筋笼较难满足装配式建筑建造流程中的有关生产、运输和安装的需求。并且传统的剪力墙绑扎钢筋笼的钢筋绑扎工作量大、耗时长,且绑扎钢筋笼整体刚度差,运输、吊装时易变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847505A的专利技术的专利,该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皮墙的成型钢筋笼及其加工方法,其公开了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钢筋网片和第二侧钢筋网片、多个竖向梯子筋,然而,该专利技术的所用的竖向梯子筋与传统的桁架筋,对于钢材使用量较大,制造成本高、并且吊装时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还能够使剪力墙成型钢筋制品层叠运输、吊运以及现场安装过程中保持几何形状不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包括第一层钢筋网片、第二层钢筋网片、设置于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之间的多组梯形马凳筋组;所述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各组梯形马凳筋组将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的角部位置连接固定;每组梯形马凳筋组包括一个横向梯形马凳筋和一个竖向梯形马凳筋;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由上水平段、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组成,所述上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与第一下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段与第二下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一下水平段与第二下水平段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在前视图的投影与上水平段在前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都为120°~135°,所述第一下水平段和所述第二下水平段在俯视图的投影与上水平段在俯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都为90°,所述第一支撑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下水平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支撑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下水平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结构与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结构相同,但横向梯形马凳筋横向布置,竖向梯形马凳筋竖向布置;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与第一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横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分别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竖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与第一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竖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分别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横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中点A与竖向梯形马凳筋上水平段中点B之间的竖直距离为2s,其中,s代表第一层钢筋网片上相邻横向分布钢筋之间的间距。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中点A与竖向梯形马凳筋上水平段中点B处于第一层钢筋网片上同一竖向分布钢筋上。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上水平段中点A距离其最近的第一层钢筋网片的边界纵向分布钢筋之间的距离为s或2s。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上水平段中点B距离其最近的第一层钢筋网片的边界横向分布钢筋之间的距离为s或2s。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第一下水平段与第二下水平段之间的间距L的范围为:2s’-d1-d2≤L≤2s’+d1+d2;其中,s’代表第二层钢筋网片上横向分布钢筋之间的间距,d1代表第二层钢筋网片上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d2代表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直径。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各组梯形马凳筋组之间的最大水平净距不大于1600mm,其中,各组梯形马凳筋组之间的最大水平净距为每组梯形马凳筋组与其水平方向对应的梯形马凳筋组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各组梯形马凳筋组之间的最大竖向净距不大于1600mm,其中,各组梯形马凳筋组之间的最大竖向净距为每组梯形马凳筋组与其竖向方向对应的梯形马凳筋组之间的最大竖向距离。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每组梯形马凳筋与第一层钢筋网片、第二层钢筋网片的绑扎点或焊接点不少于1个。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梯形马凳筋组有5组,分别置于第一层钢筋网片或第二层钢筋网片的四个角部位置以及中部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梯形马凳筋组的结构简单,一体成型,可实现机械化高效加工,生产效率高,并且其制造成本低,比原来的桁架筋或者梯子筋所用的钢材少,成本低,节约资源,还便于安装和运输。2、本专利技术中将横竖成组的梯形马凳筋组在上第二层钢筋网片角部有序设置,能有效保证成型钢筋制品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并且能够使其在层叠运输、吊运以及现场安装过程中保持几何形状不变。3、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第一下水平段与第二下水平段之间的间距L的范围,采用这一范围能够大大提高剪力墙成型钢筋制品的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的各组梯形马凳筋组之间的最大水平净距和最大竖向净距可达1600mm,超过传统形式拉结钢筋的间距限值600mm,从而大大提高了剪力墙成型钢筋制品的加工效率。5、为了能有效保证成型钢筋制品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使其在层叠运输、吊运以及现场安装过程中保持几何形状不变,梯形马凳筋组分别置于第一层钢筋网片或第二层钢筋网片的四个角部位置。6、本专利技术使用了梯形马凳筋组制成的剪力墙成型钢筋制品,可以少使用甚至不使用传统形式的拉结钢筋,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还能够提升剪力墙成型钢筋制品的稳定性能。7、本专利技术梯形马凳筋组中的支撑段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可发挥斜撑的作用,与支撑段垂直于钢筋网片的马凳筋相比,提升了马凳筋对钢筋网片支撑的稳定性。8、本专利技术的梯形马凳钢筋组可实现机械化高效加工,生产效率高。与桁架筋或者梯子筋相比,节约钢材,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加工效率。9、与手工绑扎钢筋网片相比,本专利技术还采用机械焊接钢筋网片的钢筋,使得连接得更加牢固,钢筋网片的刚度明显增强,还便于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层钢筋网片、第二层钢筋网片、设置于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之间的多组梯形马凳筋组;所述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各组梯形马凳筋组将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的角部位置连接固定;/n每组梯形马凳筋组包括一个横向梯形马凳筋和一个竖向梯形马凳筋;/n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由上水平段、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组成,所述上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与第一下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段与第二下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一下水平段与第二下水平段平行;/n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在前视图的投影与上水平段在前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都为120°~135°,所述第一下水平段和所述第二下水平段在俯视图的投影与上水平段在俯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都为90°,所述第一支撑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下水平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支撑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下水平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90°;/n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结构与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结构相同,但横向梯形马凳筋横向布置,竖向梯形马凳筋竖向布置;/n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与第一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横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分别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竖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n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与第一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竖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分别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横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层钢筋网片、第二层钢筋网片、设置于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之间的多组梯形马凳筋组;所述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各组梯形马凳筋组将第一层钢筋网片与第二层钢筋网片的角部位置连接固定;
每组梯形马凳筋组包括一个横向梯形马凳筋和一个竖向梯形马凳筋;
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由上水平段、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组成,所述上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与第一下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段与第二下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一下水平段与第二下水平段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在前视图的投影与上水平段在前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都为120°~135°,所述第一下水平段和所述第二下水平段在俯视图的投影与上水平段在俯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都为90°,所述第一支撑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下水平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支撑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下水平段在侧视图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结构与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结构相同,但横向梯形马凳筋横向布置,竖向梯形马凳筋竖向布置;
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与第一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横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分别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竖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
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与第一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竖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所述竖向梯形马凳筋的第一下水平段、第二下水平段分别与第二层钢筋网片上对应的横向分布钢筋绑扎或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的成型钢筋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梯形马凳筋的上水平段中点A与竖向梯形马凳筋上水平段中点B之间的竖直距离为2s,其中,s代表第一层钢筋网片上相邻横向分布钢筋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武宋佳宋优优白聪敏王文静于春义赵爱成周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