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09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包括不动件、活动件、充电枪、电缆、电气组件和复位组件,电缆的一端连接电气组件,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充电枪;活动件安装于不动件,且活动件能够绕纵向布置的转轴转动,以使得在电缆被拉出过程中,活动件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避免电缆打扭。由于设置了复位组件,复位组件能够驱动活动件返回至初始方位,因此在活动件转动使用后便于复位,确保充电桩的整体外观。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件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的过程中,复位组件对活动件不施加牵制力,这样使用者较为省力就能够拉动充电枪以及电缆前往汽车,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更大的应用场景,如电动汽车。电动车体积小,行动灵活,节能环保,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厚爱,电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动车行驶一段距离后就要对其充电才能继续行驶,使得充电桩成为必配设施大量出现和投入使用,目前充电桩存在许多问题。车主需要使用充电桩对汽车进行充电时,先将汽车停在充电桩附近,实际中停车位置是不确定的,有的相对充电桩或偏向左边或偏向右边,但充电桩一般是固定安装的,车主手持充电枪往汽车拉动电缆,充电桩上的出线口如果没有朝向汽车,则电缆的位于充电桩的出线口处的位置有较大的阻力,给出线带来一定的障碍,电缆容易局部自转打扭。为此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分体式充电桩,不动件与活动件分体设计,活动件能够相对不动件转动,将使用者只需稍加用力即可拉动活动件转动,进而可改变电缆的伸缩方向,使得电缆能够顺利地拉出,以适应汽车的实际位置,便于充电操作。该充电桩的活动件转动后,操作者不一定都能按规定把活动件推回归位,活动件处于打开状态,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便于出线,避免电缆打扭,且便于活动件复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包括不动件、活动件、充电枪、电缆、电气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电缆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气组件,所述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枪;所述活动件能够相对所述不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能够从初始方位转向活动方位,且该过程中所述复位组件对所述活动件不施加牵制力;所述复位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活动件返回至初始方位。具体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绳索,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不动件,所述绳索的一端缠绕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绳索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正转卷收所述绳索,以使得绳索牵动所述活动件返回初始方位,且在所述活动件返回初始方位后,所述第一电机反转以使得所述绳索留有不被所述第一电机卷收的弯曲节段,从而实现在所述活动件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的过程中所述绳索对所述活动件不施加牵制力。具体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连杆,第二电机固定于不动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活动件设置有滑槽,所述凸起嵌在所述滑槽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连杆转动,以使得所述连杆的凸起沿所述滑槽移动而带动活动件返回初始方位,且在所述活动件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能够自由转动。具体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气缸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铰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渡凸起,所述不动件设置有过渡槽,所述过渡凸起插在所述过渡槽中,所述气缸的缸筒固定于所述不动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抵推所述过渡凸起沿所述过渡槽移动而带动所述活动件返回初始方位,且在所述活动件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的过程中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具体的,该分体转动式充电桩还包括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活动件用于卷装所述电缆。具体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绕线盘和驱动绕线盘转动的收线电机,所述绕线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活动件中。具体的,所述充电枪设置有振动开关,所述收线电机和所述复位组件电连接所述振动开关。具体的,所述不动件和所述活动件分别设置有容腔,所述电气组件安装在所述不动件中,所述收线机构安装在所述活动件中。具体的,所述不动件或所述活动件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充电枪的置枪座。具体的,所述不动件的中部开有安装孔,所述活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分体转动式充电桩,由于设置了复位组件,复位组件能够驱动活动件返回至初始方位,因此在活动件转动使用后便于复位,确保充电桩的整体外观。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件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的过程中,复位组件对活动件不施加牵制力,这样使用者较为省力就能够拉动充电枪以及电缆前往汽车,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处于初始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的活动件转动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了部分壳体。图4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带其中一种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了部分部件。图5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带第二种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了部分部件。图6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带第三种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了部分部件。图7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的活动件和不动件另一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置枪座设置在活动件的结构图。附图标记:不动件1、过渡槽11、安装孔12、置枪座13;活动件2、滑槽21;收线机构3、绕线盘31、收线电机32;充电枪4、电缆5、电气组件6;复位组件7、第一电机711、绳索712;第二电机721、连杆722;气缸731、传动杆732、过渡凸起733;背板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充电桩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不动件1、活动件2、收线机构3、充电枪4、电缆5、电气组件6和复位组件7,不动件1和活动件2分别设置有容腔,电气组件6安装在不动件1中,收线机构3安装在活动件2中,收线机构3包括绕线盘31和驱动绕线盘31转动的收线电机32,绕线盘31可转动地安装在活动件2中。不动件1设置有用于安放充电枪4的置枪座13,实际中置枪座13可以改为如图8所示设置在活动件2上。电缆5的一端连接电气组件6,电缆5的另一端连接充电枪4,收线机构3安装于活动件2用于卷装电缆5。不动件1固定有背板8,活动件2与不动件1位于背板8的同一侧,活动件2能够绕纵向布置的转轴相对所述不动件1转动,以使得在电缆5被拉出过程中,活动件2能够如图2所示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且该过程中复位组件7对活动件2不施加牵制力,复位组件7能够驱动活动件2从图2所示方位返回至如图1所示的初始方位。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设置了复位组件7,复位组件7能够驱动活动件2返回至初始方位,因此在活动件2转动使用后能够复位,确保充电桩的整体外观。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件2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的过程中,复位组件7对活动件2不施加牵制力,这样使用者较为省力就能够拉动充电枪4以及电缆5前往汽车,使用方便。复位组件7即能够带动活动件2复位,又能够在出线过程中对活动件2不施加牵制力,本实施例实现的方式有几种:复位组件7的第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电机711和绳索712,第一电机711固定于不动件1,绳索712的一端部缠绕于电机的输出轴,绳索712的另一端固定于活动件2,第一电机711的输出轴正转卷收绳索712,以使得绳索712绷直牵动活动件2返回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其特征是:包括不动件、活动件、充电枪、电缆、电气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电缆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气组件,所述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枪;所述活动件能够相对所述不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能够从初始方位转向活动方位,且该过程中所述复位组件对所述活动件不施加牵制力;所述复位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活动件返回至初始方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其特征是:包括不动件、活动件、充电枪、电缆、电气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电缆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气组件,所述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枪;所述活动件能够相对所述不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能够从初始方位转向活动方位,且该过程中所述复位组件对所述活动件不施加牵制力;所述复位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活动件返回至初始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绳索,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不动件,所述绳索的一端缠绕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绳索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正转卷收所述绳索,以使得绳索牵动所述活动件返回初始方位,且在所述活动件返回初始方位后,所述第一电机反转以使得所述绳索留有不被所述第一电机卷收的弯曲节段,从而实现在所述活动件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的过程中所述绳索对所述活动件不施加牵制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连杆,第二电机固定于不动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活动件设置有滑槽,所述凸起嵌在所述滑槽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连杆转动,以使得所述连杆的凸起沿所述滑槽移动而带动活动件返回初始方位,且在所述活动件从初始方位转向线缆前往的方位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能够自由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转动式充电桩,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悦钟荣栋李同兵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