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00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包括了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卷系统、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定长控制系统、至少两组凹版印刷系统、收卷系统,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设有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辊,每组所述凹版印刷系统中均设置有对压印好图像的薄膜材料进行凹版印刷图像的凹版印刷辊,所述定长控制系统用于调整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和与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相邻的凹版印刷系统之间的薄膜材料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获得稳定间距的纳米微结构纹理图像、凹版印刷图像,其定位更加精准,能进行在线、实时跟踪调准对位,可以此类推延续更多的凹版印刷色组,应用更加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
本技术涉及光学结构色包装及包装印刷防伪
,特别是涉及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
技术介绍
纳米光学微结构纹理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国外引进到国内,起初主要由国内各大高校进行项目研究,80年代末期转为商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纳米光学纹理已经广泛用于光学防伪和包装印刷邻域,并逐步参与印刷图文色彩的表达,减少油墨用量,甚至取代油墨印刷,成为新型的无油墨印刷包装产品。目前纳米光学微结纹理结构印刷是以离线印刷方式来实现,主要印刷方式有胶板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等等。纳米光学纹理图像需要先通过热压印方式预先在薄膜材料上压印,压印结束后需要重新将压印好的薄膜材料放置到放卷系统机构上再通过离线印刷来实现纳米光学微结构图像与印刷图像的结合,这种两次加工方式不但搬运繁琐,生产效率低,而且这种纳米光学微结构图像跟印刷图像的对位要求很高,分别对薄膜材料进行热压印图形和印刷图像两次加工对位精度误差非常大,很难加以控制,原有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都无法满足产品精度要求,生产良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以解决上述现有设备和工艺对纳米光学微结纹理结构印刷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包括了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卷系统、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定长控制系统、至少两组凹版印刷系统、收卷系统,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设有对薄膜材料进行加热压印纳米光学纹理图像的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辊,每组所述凹版印刷系统中均设置有对压印好图像的薄膜材料进行凹版印刷图像的凹版印刷辊,所述定长控制系统用于调整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和与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相邻的凹版印刷系统之间的薄膜材料长度。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放卷系统中包含放卷气胀轴、恒张力控制轴和若干个导辊,所述放卷气涨轴用于安放薄膜材料,所述放卷气涨轴和恒张力控制轴具有若干个导辊,恒张力控制轴对输送的薄膜材料进行张力控制、保持其张力恒定。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中包含复制牵引系统、纳米微结构复制辊、硅橡胶辊、冷却辊和若干只导辊,复制牵引系统中包含预热牵引辊、冷却牵引辊,纳米微结构复制辊上安装有纳米微结构纹理镍版,纳米微结构金属镍版通过挂板方式包覆在纳米微结构复制辊上,纳米微结构复制辊对薄膜材料进行热压复制,预热牵引辊设置在纳米微结构复制辊的前端。作为进一步改进,微结构复制辊设有至少一个形成在薄膜上进行校准的马克点,所述马克点沿微结构复制辊周方向布置;所述微结构复制系统和第一组凹版印刷系统中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检测光源和至少一个与检测光源对应的检测光源接收装置;所述检测光源接收装置包括色标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所述色标传感器与计算机系统数据连接;所述定长控制驱动装置与计算机系统数据连接;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光束照射在薄膜上,所述光束经过马克点放射至色标传感器并被色标传感器接收;然后所述色标传感器产生一个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一个用于定长控制驱动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信号,控制定长控制驱动装置的运动部件移动。作为进一步改进,凹版印刷系统中包含有导辊、料盆、凹版印刷辊、热风干燥箱、印刷冷却辊,薄膜在凹版印刷辊的作用力下将其对应的凹版印刷油墨转印到薄膜上,薄膜在离开凹版印胶辊后通过导辊进入热风干燥箱。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凹版印刷辊设有至少一个形成在薄膜上进行校准点的凹版印刷马克点,该凹版印刷马克点沿凹版印刷辊周方向布置。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沿物料输送方向所设置的第二个及其后的所述凹版印刷辊后端均设有检测光源接收装置,所述检测光源接收装置包括色标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所述色标传感器与计算机系统数据连接;所述套色控制驱动装置与计算机系统数据连接,所述色标传感器对相邻的凹版印刷马克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比对计算后产生一个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定长调节系统包括定长控制牵引辊和定长控制驱动装置;定长控制驱动装置上设有位于凹版印刷系统前并能对薄膜材料前后移动进行控制的运动部件;定长控制牵引辊安装在运动部件上。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定长控制系统位于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和与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相邻的所述凹版印刷系统之间。作为进一步改进,相邻的所述凹版印刷系统之间设有对所述凹版印刷系统所印刷图像针对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所产生微结构图像进行套色控制的套色控制系统,所述套色控制系统包括套色控制驱动装置;所述套色控制驱动装置上设有凹版印刷后计算比对马克点之间间距的光电传感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卷系统中包含收卷轴,第二组凹版印刷辊和收卷轴之间设有收卷牵引运动系统;所述收卷牵引运动系统包括收卷牵引辊和牵引运动装置。采用上述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本技术中经由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凹版印刷系统间的材料能形成稳定的版距,获得稳定间距的纳米微结构纹理图像、凹版印刷图像,其定位更加精准,能进行在线、实时跟踪调准对位,图像套色定位精准,生产过程中薄膜变形量小,平整度好,所生产的薄膜材料可达到高质量要求,可以此类推延续更多的凹版印刷色组,应用更加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光源和检测光源接收装置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放卷气胀轴;2-导辊3-恒张力控制轴;4-预热牵引辊;5-牵引压胶辊;6-纳米微结构复制辊;7-硅橡胶辊;8-冷却辊;9-冷却牵引辊;10-压胶辊;11-导辊;12-导辊;13-压胶辊;14-定长牵引辊;15-导辊;16-色标传感器;17-印刷胶辊;18-凹版印刷辊;19-料盆;20-导辊;21-热风干燥箱;22-导辊;23-冷却辊;24-导辊;25-导辊;26-导辊;27-印刷胶辊;28-凹版印刷辊;29-料盆;30-导辊;31-色标传感器;32-热风干燥箱;33-导辊;34-冷却辊;35-导辊;36-导辊;37-压胶辊;38-牵引辊;39导辊;40-恒张力控制;41-导辊;42-导辊;43-收卷气胀轴;44-马克点;45-马克点。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卷系统、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定长控制系统、至少两组凹版印刷系统、收卷系统,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设有对薄膜材料进行加热压印纳米光学纹理图像的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辊,每组所述凹版印刷系统中均设置有对压印好图像的薄膜材料进行凹版印刷图像的凹版印刷辊,所述定长控制系统用于调整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和与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相邻的凹版印刷系统之间的薄膜材料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卷系统、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定长控制系统、至少两组凹版印刷系统、收卷系统,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设有对薄膜材料进行加热压印纳米光学纹理图像的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辊,每组所述凹版印刷系统中均设置有对压印好图像的薄膜材料进行凹版印刷图像的凹版印刷辊,所述定长控制系统用于调整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和与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相邻的凹版印刷系统之间的薄膜材料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系统中包含放卷气胀轴、恒张力控制轴和若干个导辊,所述放卷气涨轴用于安放薄膜材料,所述放卷气涨轴和恒张力控制轴具有若干个导辊,恒张力控制轴对输送的薄膜材料进行张力控制、保持其张力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光学微结构复制系统中包含复制牵引系统、纳米微结构复制辊、硅橡胶辊、冷却辊和若干只导辊,复制牵引系统中包含预热牵引辊、冷却牵引辊,纳米微结构复制辊上安装有纳米微结构纹理镍版,纳米微结构金属镍版通过挂板方式包覆在纳米微结构复制辊上,纳米微结构复制辊对薄膜材料进行热压复制,预热牵引辊设置在纳米微结构复制辊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结构复制连线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复制辊设有至少一个形成在薄膜上进行校准的马克点,所述马克点沿微结构复制辊周方向布置;所述微结构复制系统和第一组凹版印刷系统中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检测光源和至少一个与检测光源对应的检测光源接收装置;所述检测光源接收装置包括色标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所述色标传感器与计算机系统数据连接;所述定长控制驱动装置与计算机系统数据连接;所述检测光源发出的光束照射在薄膜上,所述光束经过马克点放射至色标传感器并被色标传感器接收;然后所述色标传感器产生一个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一个用于定长控制驱动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信号,控制定长控制驱动装置的运动部件移动。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伟胡祖元薛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印象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