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圆形扣位六瓣式开合模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圆形扣位六瓣式开合模注塑模具,用于内圆形扣位注塑制品的注塑模具设计和制造。
技术介绍
注塑制品上有扣位及阻碍模具脱模的部分时需要借助于行位、斜顶或抽芯机构实现注塑成型后产品的脱模,当产品扣位为内圆形时,需要产品内圆部分的整周实现脱模,受注塑模具及产品尺寸限制无法仅用行位或斜顶实现产品内圆部分整周脱模时,需要采用新的机构实现产品内圆形扣位的整周脱模,保证注塑模具开合模动作的顺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难题提供一种内圆形扣位六瓣式开合模注塑模具,其中,包括产品、前模芯、后模芯、后模镶件、前模底板、热流道板、前模板、后模板、后模垫板、方铁、后模底板、行位导向柱、斜顶导向镶件、斜顶导向座、顶针板、顶针底板、顶棍、定位销、止动镶件、弹簧、瓣状行位一、行位转接块一、行位垫块一、瓣状行位二、行位转接块二、行位垫块二、瓣状行位三、行位转接块三、行位垫块三、瓣状斜顶一、斜顶座一、瓣状斜顶二、斜顶座二、瓣状斜顶三和斜顶座三,所述产品有内圆形扣位,内圆形扣位六瓣式开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圆形扣位六瓣式开合模注塑模具,包括产品(1)、前模芯(2)、后模芯(3)、后模镶件(4)、前模底板(5)、热流道板(6)、前模板(7)、后模板(8)、后模垫板(9)、方铁(10)、后模底板(11)、行位导向柱(12)、斜顶导向镶件(13)、斜顶导向座(14)、顶针板(15)、顶针底板(16)、顶棍(17)、定位销(18)、止动镶件(19)、弹簧(20)、瓣状行位一(21)、行位转接块一(22)、行位垫块一(23)、瓣状行位二(24)、行位转接块二(25)、行位垫块二(26)、瓣状行位三(27)、行位转接块三(28)、行位垫块三(29)、瓣状斜顶一(30)、斜顶座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圆形扣位六瓣式开合模注塑模具,包括产品(1)、前模芯(2)、后模芯(3)、后模镶件(4)、前模底板(5)、热流道板(6)、前模板(7)、后模板(8)、后模垫板(9)、方铁(10)、后模底板(11)、行位导向柱(12)、斜顶导向镶件(13)、斜顶导向座(14)、顶针板(15)、顶针底板(16)、顶棍(17)、定位销(18)、止动镶件(19)、弹簧(20)、瓣状行位一(21)、行位转接块一(22)、行位垫块一(23)、瓣状行位二(24)、行位转接块二(25)、行位垫块二(26)、瓣状行位三(27)、行位转接块三(28)、行位垫块三(29)、瓣状斜顶一(30)、斜顶座一(31)、瓣状斜顶二(32)、斜顶座二(33)、瓣状斜顶三(34)和斜顶座三(35),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1)有内圆形扣位,内圆形扣位六瓣式开合模注塑模具由瓣状行位一(21)、瓣状行位二(24)、瓣状行位三(27)、瓣状斜顶一(30)、瓣状斜顶二(32)和瓣状斜顶三(34)组成产品(1)内圆形扣位部分的注塑模具型腔;
所述前模底板(5)、热流道板(6)和前模板(7)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方铁(10)位于后模垫板(9)和后模底板(11)之间,方铁(10)、后模垫板(9)和后模底板(11)通过螺栓紧固连接,顶针板(15)和顶针底板(16)紧固连接,顶棍(17)通过螺栓紧固安装于顶针底板(16)上,顶针板(15)和顶针底板(16)可在模具前后两侧方铁(10)的间隙内沿开合模方向上下移动;
所述行位导向柱(12)紧固连接于前模板(7)上,行位导向柱(12)上开设有三条斜向T形槽,瓣状行位一(21)、瓣状行位二(24)和瓣状行位三(27)上均加工有T形滑台,瓣状行位一(21)、瓣状行位二(24)和瓣状行位三(27)上的T形滑台配合安装于行位导向柱(12)上开设的T形槽内且可沿T形槽相对于行位导向柱(12)斜向上下滑动,前模芯(2)紧固安装于前模板(7)内,后模芯(3)紧固安装于后模板(8)内;
所述后模镶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辉,董榜喜,张泰,杨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昌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