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852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注浆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原料分为AB组分,组分A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40~60份,渗透稀释剂35~55份,表面活性剂0.5~5份,催化剂0.1~2份;组分B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异氰酸酯50~85份,渗透稀释剂5~30,阻燃剂5~35份。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具有低粘度,强渗透性,力学强度高,耐化学腐蚀性强,固结效果好等优点,完全满足土层防渗加固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浆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
技术介绍
传统用的渗透料主要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材料,其优点是粘度较小,对于细小裂缝也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力学强度优良,缺点是在聚合过程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材料会发生近20%的体积收缩,这将造成聚合体与缝面的局部脱空,使得整体力学性能降低。其次为脲醛树脂类化学灌浆材料,优点是材料易得,价格较低,对土层有一定的补强作用,但是脲醛树脂类浆材中的甲醛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其固结体硬而脆,抗渗透性差,而且浆液在酸性条件下固化,对设施有腐蚀,对人体不安全。而相比于以上材料,聚氨酯类渗透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渗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且粘度和固化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凭借出众的优势,其在渗透加固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并被大量的应用。如中国专利CN108239387A公开了一种油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原料为有机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溶剂、缓聚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和增塑剂,但该油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是膨胀型聚氨酯,AB组分混合后材料迅速反应膨胀,该种材料粘度大,反应快,易膨胀的特性导致该种材料无法渗透到土体的孔隙之中,更无法将松散的土体固结形成一个固结体,它只能进行劈裂注浆或者封堵渗漏通道等。并且常规的油性聚氨酯稳定性差,容易失效,与土体固结效果较差,固结后的固结体强度不高,抗渗性较差,在有水条件下更会导致固结体性能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br>为解决现有渗透料粘度大、渗透性差、与土体固结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所述注浆材料分为AB组分,组分A由亲水低粘聚酯多元醇、渗透稀释剂、表面活性剂和催化剂组成,组分B由异氰酸酯、渗透稀释剂和阻燃剂组成。进一步地,所述注浆材料分为AB组分,组分A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40~60份,渗透稀释剂35~55份,表面活性剂0.5~5份,催化剂0.1~2份;组分B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异氰酸酯50~85份,渗透稀释剂5~30,阻燃剂5~35份。进一步地,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粘度在25℃的条件下均≤10mps。进一步地,所述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845~860mgKOH,为甘油和乙二胺以摩尔比为1:(0.8~1.2)混合为起始剂,再接枝环氧乙烷所得;进一步地,所述组分A和组分B中的渗透稀释剂互相独立且分别为二氯甲烷和碳酸二甲酯以质量比例1:(4~6)混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组分B中的异氰酸酯为PB-1080,常温下为棕色液体。进一步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蔗糖酯、硅酮表面活性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进一步地,所述的催化剂为三乙胺、二亚乙基三胺、二甲基卞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进一步地,所述的阻燃剂为磷酸三(1-氯-2-丙基)酯、甲基磷酸二甲酯、乙基磷酸二乙酯、磷酸三乙酯、异丙基化三苯基磷酸酯、磷酸三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本专利技术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为:常温下,将组分A中的各原料称量并依次加入干燥的混合釜中,充分搅拌均匀,分包后形成组分A,将组分B中的各原料称量并依次加入干燥的混合釜中,充分搅拌均匀,氮气置换后,分包形成组分B。应用时,使用注浆泵将组分A与组分B按体积比为1:1均匀混合后注入需要加固的土层中即可。两种组分发生反应形成聚氨酯高聚物,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可以使松散脆弱的土层形成坚固的整体。硫酸盐侵蚀机理在于会与土体中的Ca元素反应生成具有膨胀特性的钙矾石,进而产生胀裂现象,而高聚物本身不含Ca元素,且高聚物固结土体之后能有效降低土体孔隙率,也阻断了盐向土体内部侵蚀的通道。可溶性盐的侵蚀作用最主要在于,随着温度和水分的变化,侵入土体内部的可溶性盐如氯盐与硫酸盐会发生溶解-结晶膨胀-再溶解的过程,使得土体循环经受膨胀与疏松作用,进而产生散落崩解的危险,而本专利技术高聚物固结土体之后有效降低了孔隙结构增加了土体的密实程度,进而阻断了盐类向土体内部运移侵蚀的通道,因此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本专利技术各组分作用:组分A主要的组分是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是与组分B反应的活性物质;其次为渗透稀释剂,其具有降低物料粘度的作用,使得物料粘度更小,渗透力更强;表面活性剂,是提高物料与土壤的润湿性,赋予原料在土壤缝隙中的流动性;催化剂用于调节AB组分的反应时间。组分B其主要成分为PB-1080,是与组分A反应的活性物质,其含有大量的苯基等刚性基团,赋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渗透稀释剂,降低物料粘度,使得物料粘度更小,渗透力更强。阻燃剂,赋予材料优异的阻燃性能。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采用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其以甘油和乙二胺为起始剂,环氧乙烷为聚合主体,其具有高活性高强度强亲水性的特性,并且当甘油和乙二胺的摩尔比在1:(0.8~1.2)范围内时,能够解决环氧乙烷为聚合主体时的小分子低粘产品容易结晶固化的瓶颈问题,材料流动性好,渗透能力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845~860mgKOH。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渗透稀释剂,分别配合聚氨酯注浆材料组分A中的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和组分B中的低粘PB-1080,达到聚氨酯注浆材料组分A和B粘度(25℃)≤10mpas的目标;渗透稀释剂的组分为二氯甲烷和碳酸二甲酯,二氯甲烷粘度低,渗透性极强,但是过量的添加会造成材料强度大幅下降的现象。碳酸二甲酯粘度较低,渗透性良好,适量的添加可保持材料的力学强度。二者质量比例为1:(4~6)时,不但初始粘度低,渗透性好,同时对材料的增塑性能在可接受范围内,材料和土体固结块强度≥2mpa。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采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B-1080,其含有一定量较高官能度的异氰酸酯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常温下为棕色液体。其粘度为(25℃,mPa·s):130~170,比普通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粘度要低25%,同时NCO的质量分数为(%Wt):30.5~32.0,和普通的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一致。由于其特有的组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提供产品良好的瞬时强度;合适的粘度更利于在固体颗粒表面均匀铺展。本专利技术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的反应原理主要为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团和多元醇中羟基的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基团,其为硬段基团,具有较高的内聚能,能够为聚氨酯材料提供优良的力学性能,除此之外,在聚氨酯高聚物形成过程中,异氰酸酯基团之间也会发生反应,生成异氰酸酯二聚体或三聚体,可以进一步提升聚氨酯整体的力学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聚氨酯注浆材料包括AB组分,在应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进行混合,通过注浆充分渗透到土体的微小孔隙之中,将土体粘结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材料分为AB组分,组分A由亲水低粘聚酯多元醇、渗透稀释剂、表面活性剂和催化剂组成,组分B由异氰酸酯、渗透稀释剂和阻燃剂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材料分为AB组分,组分A由亲水低粘聚酯多元醇、渗透稀释剂、表面活性剂和催化剂组成,组分B由异氰酸酯、渗透稀释剂和阻燃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材料分为AB组分,组分A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40~60份,渗透稀释剂35~55份,表面活性剂0.5~5份,催化剂0.1~2份;组分B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异氰酸酯50~85份,渗透稀释剂5~30,阻燃剂5~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粘度在25℃的条件下均≤10mps。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土体防渗加固的渗透胶结型聚氨酯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低粘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5、分子量为230、为甘油和乙二胺以摩尔比1:(0.8~1.2)混合为起始剂,再接枝环氧乙烷所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土体防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成超王磊王超杰韩延康赵鹏孙博刘琪赵线峰石明生黄光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万华节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