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氨基酸废水污泥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78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氨基酸废水污泥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肥料,属于有机肥制备领域。该有机肥主要由氨基酸废水污泥,厨余垃圾(果皮和菜叶),芦荟,生物菌种(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根霉和粗糙链孢霉),助溶剂(乙二醇)和水组成,各组分配比为:氨基酸废水污泥48%‑50%,厨余垃圾6%‑10%,芦荟3%‑4%,生物菌种10%‑12%,助溶剂8%‑10%,其余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利用氨基酸废水污泥,解决了氨基酸废水厂大量污泥的处置问题,还加入少量果皮和菜叶,解决了部分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肥作为拌种剂、底肥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提高作物籽粒品质,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有机肥,具有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氨基酸废水污泥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以氨基酸废水污泥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肥料,属于有机肥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第一,从经济效益来看,农民一昧的大量施肥,肥料利用率低,增加了种地成本,虽然短时间内粮食产量提升,但是长远看来则会入不敷出,即“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土壤恶化使得农作物品质降低,同样也带来了亏损,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积累甚至还威胁到食品安全问题;第二,从能源消耗来看,化肥施用量与利用率并不成正比,施用量虽高但化肥利用率却极低,由于肥效期较短营养物质流失,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与资源,有些化肥来源甚至极度稀缺,更加剧了能源短缺问题;第三,从环境污染来看,不合理的过度施肥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不可逆的,剧增的肥料量远大于土壤的承载力,肥料在土壤中转移,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破坏了土壤的生态链,摧毁了土壤的生物活性,从而造成农业面源的污染,肥料中过量的营养成分和土壤中积累的有害物质随水流入水体,进一步恶化为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过高等一系列水污染问题,氮肥中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挥发还会造成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大气污染。目前,新型肥料作为推动农业体制改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其研制的深入,市场需求逐步壮大。有机肥作为一类以有机物为核心的新型肥料,能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增强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实现增产的效果。因此,发展新型有机肥是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产质双增与化肥零增长的可行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损失继续扩大,污染继续恶化,研制出一种延续传统化肥的增产功能且“变废为宝”的有机肥制备方法,为实现“高效环保、低碳节能”提供了新思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促进作物增产及“变废为宝”有机肥制备方法,氨基酸废水污泥48%-50%,厨余垃圾(果皮和菜叶)6%-10%,芦荟3%-4%,生物菌种(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根霉和粗糙链孢霉)10%-12%,助溶剂(乙二醇)8%-10%,其余为水。按上述方案,所述氨基酸废水污泥主要成分为剩余生物污泥,并且需要进行前处理,首先利用污泥浓缩池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此时污泥呈糊状,经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达96%-99%,因此需要脱水处理,进一步经带式压滤机达到最大程度的泥、水分离,最后形成泥饼便于运输。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果皮、菜叶和芦荟需要经过前处理,利用垃圾搅碎机将其打碎搅烂呈糊状,果皮和菜叶质量比含量为1:3-3.5。芦荟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酶能促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体内的氨基酸和酵素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物质能源,体内的酚类、芦荟素和有机酸对有害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果皮和菜叶快速变成腐殖质,且芦荟还具有净化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效果。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生物菌种由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根霉和粗糙链孢霉组成。该五种菌种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乳酸片球菌20%-22%,枯草芽孢杆菌15%-18%,啤酒酵母菌40%-45%,根霉12%-15%,粗糙链孢霉8%-12%。乳酸片球菌耐酸、耐高温,具有杀菌和抗药性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自身能合成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促进微生物分解,增加作物抗逆性,啤酒酵母菌促进微生物发酵,根霉的糖化淀粉酶活性很强,粗糙链孢霉用于提取乳糖酶,同样都能促进微生物发酵。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乙二醇作为助溶剂,保持该有机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先将氨基酸废水污泥、厨余垃圾和芦荟按照质量比25:5:2-16:2:1称取后置于50℃和1.5atm反应釜内,在120r/min转速下搅拌6h,待充分混合后,加入五种生物菌种堆肥6-8天,每天按40r/min的转速搅拌一次,按比例加入乙二醇和水在45℃和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h,最终得到制备有机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其施用方式主要有2种:用于种子拌种及作物底肥。种子拌种的具体施用操作过程为,在农作物种植前,先将有机肥兑水7-10倍成为拌种剂,再按照肥种比1:30-60拌种后种植;底肥的具体施用操作过程为,在农作物种植前,先翻地挖沟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将制备的有机肥按照50kg/亩均匀施肥。本专利技术主要利用氨基酸废水污泥,解决了氨基酸废水厂大量污泥的处置问题,还加入少量果皮和菜叶,解决了部分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最大特点是它富含大量微生物,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显著促进植物的吸收功能,改善作物的农艺性状,实现增产的效果,是安全环保、稳产农田的必要举措,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肥具有增产的功效。2、本专利技术“变废为宝”,利用氨基酸废水污泥和部分厨余垃圾,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制备有机肥,具体步骤如下:1、准确称取氨基酸废水污泥2.4kg,果皮0.1kg,菜叶0.3kg,芦荟0.2kg,乳酸片球菌0.125kg,枯草芽孢杆菌0.1kg,啤酒酵母菌0.25kg,根霉0.075kg,粗糙链孢霉0.05kg,乙二醇0.4kg,水1kg。2、将上述步骤1中称取的氨基酸废水污泥、果皮、菜叶和芦荟置于50℃和1.5atm反应釜内,在120r/min转速下搅拌6h,待充分混合后,加入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根霉和粗糙链孢霉堆肥6-8天,每天按40r/min的转速搅拌一次,加入乙二醇和水在45℃和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h,最终得到5kg有机肥。3、在玉米播种前,先将有机肥兑水10倍成为拌种剂,再按照肥种比1:30拌种,每亩用种量1.5kg,即有机肥拌种处理量为0.05kg/亩。除拌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底肥采用传统化肥,在播种时一次性基施,均匀撒施到地表,随后翻入耕层土壤中。玉米培养时期为150天,在玉米完熟期将玉米籽粒分别晾晒风干称重,试验结果见表1。表1有机肥底肥处理玉米产量表处理穗粒数百粒重(g)产量(kg/亩)增产率(%)CK720±7.96c34.76±1.88c846.52±24.17c——不拌种736±6.05b37.34±1.28b938.13±22.79b10.82有机肥拌种752±5.72a40.23±1.61a989.54±23.63a16.90由表1可知,有机肥拌种的玉米百粒重为40.23g,比不拌种的玉米百粒重高出7.74%,比空白组的玉米百粒重高出15.74%,说明有机肥拌种的玉米较不拌种组和空白组颗粒更饱满;有机肥拌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有机肥其特征在于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废水污泥,辅之厨余垃圾、芦荟和生物菌种,助溶剂为乙二醇,溶剂为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所制备的有机肥其特征在于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废水污泥,辅之厨余垃圾、芦荟和生物菌种,助溶剂为乙二醇,溶剂为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氨基酸废水污泥48%-50%,厨余垃圾6%-10%,芦荟3%-4%,生物菌种10%-12%,乙二醇8%-10%,其余为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酸废水污泥,其特征在于有机物含量高,污泥颗粒细小,呈絮凝体状态,相对密度小,含水率高,持水性强,流动性好,便于管道输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酸废水污泥,其特征在于需要经过前处理,首先进入污泥浓缩池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此时污泥呈糊状,经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达96%-99%,因此需要脱水处理,进一步经带式压滤机达到最大程度的泥、水分离,最后形成泥饼便于运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其特征在于主要成分为果皮和菜叶,且二者的质量比为1:3-3.5,回收的果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禾之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