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体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污水处理的
,特别是一种河道水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利用河道水体自然净化机理改善河道水质具有不侵占地面、不受地面建筑物的干涉、投资省、无能耗、趋于免维护和对水系环境的修复效果好且时效长等长处,因而受到业界的认可并逐渐成为趋势。然而,当河道的自然净化机理不足时,河水无法净化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造成地下水受到污染,同时河道底部的污泥涌起,使河水变得浑浊,此时便需要采用净化装置对河道水进行净化。现有的净化装置包括拦截格栅池和重金属离子去除装置,所述拦截格栅池内设置有格栅网,重金属离子去除装置包括罐体、电机、叶片和搅拌轴,电机垂向设置且固定安装于罐体的顶部,电机的输出轴伸入于罐体内,且输出轴上经联轴器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上安装有多个叶片,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蝶阀,罐体的顶部设置加药口和进液口,所述罐体和拦截格栅池之间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吸水口与拦截格栅池连通,水泵的吸水口位于格栅网的下方,水泵的排水口与进液口经管道连接。工作时,工人将河道内的河道引入到拦截格栅池内,格栅网将河道水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污泥及漂浮物去除装置(1)、悬浮物去除装置(2)和重金属离子去除装置(3);/n所述污泥及漂浮物去除装置(1)包括平台(4)、外筒体(5)、内筒体(6)、油缸A(7)、电机A(8)、水泵I(9)、污泥储罐(10)、油缸B(11)、蝶阀I(12)和蝶阀II(13),所述外筒体(5)垂向设置且固设于平台(4)上,外筒体(5)的顶部为开口,外筒体(5)的底部设置有蝶阀I(12),内筒体(6)设置于外筒体(5)内,内筒体(6)的顶部为开口,内筒体(6)的顶部向上延伸于外筒体(5)外部,外筒体(5)的底部焊接有位于外筒体(5)内的格栅网(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污泥及漂浮物去除装置(1)、悬浮物去除装置(2)和重金属离子去除装置(3);
所述污泥及漂浮物去除装置(1)包括平台(4)、外筒体(5)、内筒体(6)、油缸A(7)、电机A(8)、水泵I(9)、污泥储罐(10)、油缸B(11)、蝶阀I(12)和蝶阀II(13),所述外筒体(5)垂向设置且固设于平台(4)上,外筒体(5)的顶部为开口,外筒体(5)的底部设置有蝶阀I(12),内筒体(6)设置于外筒体(5)内,内筒体(6)的顶部为开口,内筒体(6)的顶部向上延伸于外筒体(5)外部,外筒体(5)的底部焊接有位于外筒体(5)内的格栅网(14),油缸A(7)垂向设置且固定安装于平台(4)上,所述电机A(8)固定安装于油缸A(7)活塞杆的作用端上,电机A(8)输出轴焊接于内筒体(6)的上延伸端,所述水泵I(9)的吸收口与外筒体(5)连通,且吸水口位于格栅网(14)的下方,所述污泥储罐(10)设置于蝶阀I(12)的下方,污泥储罐(10)的顶部与蝶阀I(12)的出口端经管道连通,污泥储罐(10)内位于其底部固设有楔形块(15),污泥储罐(10)的两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油缸B(11)和蝶阀II(13),蝶阀II(13)位于楔形块(15)斜面的低位处,油缸B(11)平行于楔形块(15)的斜面设置,油缸B(11)的活塞杆贯穿污泥储罐(10)且伸入于污泥储罐(10)内,油缸B(11)活塞杆的延伸端上焊接有推板(16),推板(16)与楔形块(15)斜面接触;
所述悬浮物去除装置(2)包括槽体(17)、油缸C(18)、曝气机(19)、进气管(20)和单向阀(21),所述槽体(17)与水泵I(9)的排水口经管道I(22)连通,所述油缸C(18)固定安装于槽体(17)的右外侧壁上,且位于槽体(17)的上端部,油缸C(18)的活塞杆贯穿槽体(17)且伸入于槽体(17)内,油缸C(18)活塞杆的作用端上焊接有挡条(40),所述槽体(17)的前侧壁上且沿水平方向固设有多个支管(23),每根支管(23)均与槽体(17)连通,每根支管(23)上均连接有单向阀(21),所述进气管(20)设置于槽体(17)的前侧,每个单向阀(21)的另一端均与进气管(20)连通,进气管(20)的一端封闭,进气管(20)另一端为开口,开口端与曝气机(19)的出气口经管卡连接;所述槽体(17)的右外侧壁上设置有出液口(24),出液口(24)处连接有水泵II(41);
所述重金属离子去除装置(3)包括罐体(25)、电机B(26)、搅拌轴(27)、上叶片(28)、中叶片(29)和下叶片(30),所述罐体(25)的顶部设置有加药口(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发控智慧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