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716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其原料质量份数组成为益生菌发酵菌粉20~30份、牡蛎粉30~50份、环糊精5~10份、高活性钙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份、沸石粉4~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益生菌发酵菌粉、高活性钙、羧甲基纤维素钠、沸石粉、牡蛎粉、环糊精组合成的改底剂,能够快速分解池底的残饵、粪便,通过水质改良来防止养殖对象水体环境的恶化和病毒病的发生,从而让养殖对象少生病或不生病,减少发病率,提高养殖质量;利用好氧菌和厌氧菌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有效吸附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藻毒素等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该发明专利技术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尤其是一种益生菌混菌发酵制备具有显著改良水产养殖底质的益生菌发酵改良剂,属于微生物改良剂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使得残饵、粪便和大量动植物残骸长期堆积在池塘底部,进而使得淤泥变厚、水质恶化、病害频发。池塘是水产动物生活栖息的场所,其环境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改底”,池塘底质好,则水质自然会好,因而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为了充分发挥底泥积极的生态功能,抑制其有害微生物的消极作用,改善底部微生态结构,必须定期进行池塘底质改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改底剂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强氧化作用将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其有效成分是二氧化氯、强氯精、过氧碳酸钠、过硫酸氢钾等氧化性较强的物质,这些产品对改善养殖池塘底部的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明显的缺点:首先,产品从投入池塘到完全崩解的时间过短,一般不超过3个小时,这样使大部分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并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原料质量份数组成为:益生菌发酵菌粉20~30份、牡蛎粉30~50份、环糊精5~10份、高活性钙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份、沸石粉4~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原料质量份数组成为:益生菌发酵菌粉20~30份、牡蛎粉30~50份、环糊精5~10份、高活性钙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份、沸石粉4~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质改良剂原料质量份数组成为:益生菌发酵菌粉22份、牡蛎粉42份、环糊精9份、高活性钙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8份、沸石粉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发酵菌粉包括酿酒酵母、芽孢杆菌和乳杆菌混合菌剂的发酵菌粉;所述酿酒酵母购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为GDMCC2.167;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均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分别为CGMCC1.2163、CGMCC1.0809和CGMCC1.200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杆菌为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菌,其中干酪乳杆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分别为CGMCC1.159;嗜酸乳杆菌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为GDMCC1.2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发酵菌粉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液制备:按照质量百分比麸皮2%、豆粕2%、蛋白胨1%、玉米浆1%、磷酸二氢钾0.02%、磷酸氢二钾0.01%、硫酸镁0.02%、氯化钙0.01%,余量比为水的比例配制液体发酵液,调节pH至6.5~7.0;
(2)好氧发酵:接种酿酒酵母和芽孢杆菌种子液,接种量分别为1.5%、4%,控制发酵温度28~37℃,转速150~300rpm;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24h;
(3)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结束后,接种乳杆菌菌粉,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28~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王浩宇万雪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贝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