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生成微生物膜和曝气消解床对点源污染水进行污染物降解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采用自生成微生物膜和曝气工艺消解床对点源污染水域,尤其是劣V类水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的方法。处理对象为水质符合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范围在50mg/L-150mg/L,氮磷在3.5mg/L-15mg/L,总磷在0.5mg/L-6.5mg/L之间的劣五类水质。
技术介绍
城市排污体系中,河道经常受到雨污混流水体的污染,虽然有将雨水管一起纳入污水厂处理的技术思路,但由于水体量大而无法实际推行。另一方面,水务部门也曾经尝试过在雨污混流的排水口处用生物浮床技术来治理污水,但因排水无法集中到浮床和水体在浮床处停留时间短等因素收效甚微。源于雨污混流的点源污染问题,传统雨污混流污水处理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方法:首先是理论效果最好的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生成微生物膜和曝气消解床对点源污染水进行污染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在围挡式消解单元所圈定的水域内,设置微生物附着基,静置培养附着于其上的微生物膜;/n2)、通过曝气增加水域中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氧菌的数量和浓度;/n3)、通过肉眼观察或微生物检测确定微生物膜生成;/n4)、通过启动自循环系统开启消解单元内部的水体回流状态,借助水体回流将来自微生物膜的有益菌尽可能广泛的输送到所述围挡式消解单元所圈定的水域内;所述自循环系统的水流速度为2-10cm/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生成微生物膜和曝气消解床对点源污染水进行污染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围挡式消解单元所圈定的水域内,设置微生物附着基,静置培养附着于其上的微生物膜;
2)、通过曝气增加水域中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氧菌的数量和浓度;
3)、通过肉眼观察或微生物检测确定微生物膜生成;
4)、通过启动自循环系统开启消解单元内部的水体回流状态,借助水体回流将来自微生物膜的有益菌尽可能广泛的输送到所述围挡式消解单元所圈定的水域内;所述自循环系统的水流速度为2-10cm/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生成微生物膜和曝气消解床对点源污染水进行污染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附着基由排布于水体内的玉米棒组成,相邻玉米棒的首尾间距不小于5cm,大致平行布置的两相邻玉米棒的间距为6-9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生成微生物膜和曝气消解床对点源污染水进行污染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附着基由稀疏布置的高分子纤维膜材料组成,相邻高分子纤维膜材料间的间距为5-10cm。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致远,吴国华,程可,朱宇宽,吴建强,吴彦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