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43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包括改性棉层以及与所述改性棉层粘合的改性涤纶层,其中,改性棉层的亲肤性好,并且改性涤纶层为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通过对涤纶纤维进行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可以充分改善涤纶层的吸湿性和排湿性,使得丝绒棉面料具有十分优异的舒适性和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作为人类第二皮肤的服装,人们对服用面料的亲肤性、透气性等功能的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丝绒棉类面料通常采用普通的涤纶和棉混纺交织而成,而普通的涤纶由于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透气性差,且穿着闷热舒适性差,因而无法满足人们对服用面料的亲肤性、透气性等功能的指标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旨在解决现有的丝绒棉类面料亲肤性、透气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包括改性棉层以及与所述疏水改性棉层粘合的改性涤纶层;所述改性涤纶层是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改性棉纤维和桑蚕丝进行混纺,形成改性棉层;以改性涤纶纤维为经纬纱进行梭织形成改性涤纶层;采用胶黏剂将所述改性棉层和改性涤纶层粘合起来,得到所述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包括改性棉层以及与所述改性棉层粘合的改性涤纶层,其中,改性棉层的亲肤性好,并且改性涤纶层为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通过对涤纶纤维进行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可以充分改善涤纶层的吸湿性和排湿性,使得丝绒棉面料具有十分优异的舒适性和透气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包括改性棉层以及与所述改性棉层粘合的改性涤纶层,其中,改性棉层的亲肤性好,并且改性涤纶层为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通过对涤纶纤维进行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可以充分改善涤纶层的吸湿性和排湿性,使得丝绒棉面料具有十分优异的舒适性和透气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包括改性棉层以及与所述改性棉层粘合的改性涤纶层;所述改性涤纶层是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纤维化学结构、微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是决定其吸湿能力好坏的关键。纤维上的亲水基团越多,基团的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就越好。大多数合成纤维是由非极性高分子材料构成,吸湿性较差。例如,涤纶,由于其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所以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服装穿着闷热,不透气,舒适性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改性涤纶层为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通过对涤纶纤维进行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可以充分改善涤纶层的吸湿性和排湿性,使得丝绒棉面料具有十分优异的舒适性和透气性。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涤纶纤维进行表面微孔改性可以选用具有吸湿性的添加剂(例如,磷酸盐等)与成纤聚合物共混纺丝,从而改善其吸湿性能。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述改性涤纶层是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步骤,包括:步骤101,以聚酯为原料,经切片干燥、熔融得熔融液;在所述熔融液中混入可溶解的无机添加剂进行共混纺丝、后加工制得经表面微孔改性的涤纶共混纤维;共混纺丝的温度控制在280~290℃,压力为6~7MPa。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聚酯进行切片干燥的目的是除去聚酯中的水分,提高切片的结晶度和软化点,避免熔融时发生水解,纺丝时易造成气泡、断头和毛丝,并且可防止切片在螺杆挤压机里软化粘结。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聚酯的切片干燥工艺条件为采用沸腾床预结晶,预结晶温度为160~180℃,时间8~15min;采用搅拌式充填预结晶器,预结晶温度为120~140℃,时间为1~1.5h。干燥温度为190℃以下,切片温度不超过165℃。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机添加剂为磷酸盐或者磷酸氢盐。例如,磷酸氢盐可为磷酸二氢钠或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两种;磷酸盐可为酸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钾、焦磷酸钠或酸式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在熔融液中添加亲水性的磷酸盐或磷酸氢盐进行共混纺丝,并通过后处理将掺入的添加剂溶除,可以制得表面具有微孔的涤纶共混纤维,从而改善涤纶纤维的吸湿性能。步骤102,对所述经表面微孔改性的涤纶共混纤维进行碱处理后,喂入热箱内,经过假捻器变形,制得改性涤纶纤维;热箱的温度控制在165~17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述对所述经表面微孔改性的涤纶共混纤维进行碱处理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经表面微孔改性的涤纶共混纤维浸入氢氧化钠和季铵盐的混合碱溶液中进行油浴处理1~4h。采用甘油外浴,油浴比为1:50,油浴温度为100±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经碱处理后的涤纶共混纤维喂入热箱内经假捻器变形,使得涤纶共混纤维产生一定的卷曲、螺旋,制得改性涤纶纤维。经热处理后,假捻变形纱卷曲显现,纤维变得具有蓬松感,整体结构发生不均匀,具有明显的粗细节交替结构。经过碱处理后的涤纶共混纤维表面会形成凹凸结构,再经加热假捻变形后,形成粗细交替且具有蓬松感的纤维结构,可进一步提高涤纶的吸湿性能和透气性能。步骤103,采用所述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经实验研究发现,以所述改性涤纶纤维为经纬纱进行梭织形成点格结构的梭织层,具有优异的吸湿排湿性能,透气性良好。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所述改性涤纶层是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改性涤纶层进行染整、拉毛、烫剪、定型处理。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所述改性涤纶层进行染整、拉毛、烫剪、定型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采用蓬松柔软整理剂对所述改性涤纶层进行浸渍整理10~30分钟后,取出干燥处理,并对干燥后的改性涤纶层进行拉毛、烫剪、定型处理。优选的,所述蓬松柔软整理剂为聚醚端环氧硅油和氨基硅油的混合物。通过采用蓬松柔软整理剂对所述改性涤纶层进行浸渍整理可以明显提高改性涤纶层的蓬松感和柔软性。经过拉毛、烫剪、定型处理后的涤纶的亲肤性能更佳,且不容易产生掉毛等现象。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改性棉层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步骤201,将棉纤维进行冻干后粉碎,将粉碎后的棉纤维分散在氢氧化钴/环丁砜溶液,在80~90℃条件下反应1~2h后,冷却,过滤,洗涤2~3次后冷冻干燥得改性棉纤维。步骤202,采用所述改性棉纤维和桑蚕丝进行混纺,形成改性棉层。通过氢氧化钴/环丁砜溶液对棉纤维进行处理,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改性棉层以及与所述改性棉层粘合的改性涤纶层;/n所述改性涤纶层是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改性棉层以及与所述改性棉层粘合的改性涤纶层;
所述改性涤纶层是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涤纶层是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步骤,包括:
以聚酯为原料,经切片干燥、熔融得熔融液;在所述熔融液中混入可溶解的无机添加剂进行共混纺丝、后加工制得经表面微孔改性的涤纶共混纤维;共混纺丝的温度控制在280~290℃,压力为6~7MPa;
对所述经表面微孔改性的涤纶共混纤维进行碱处理后,喂入热箱内,经过假捻器变形,制得改性涤纶纤维;热箱的温度控制在165~170℃;
采用所述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添加剂为磷酸盐或者磷酸氢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经表面微孔改性的涤纶共混纤维进行碱处理的步骤,具体为:
将所述经表面微孔改性的涤纶共混纤维浸入氢氧化钠和季铵盐的混合碱溶液中进行油浴处理1~4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肤透气的双层丝绒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改性涤纶层是采用经表面微孔改性和截面异形化改性处理后的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梭织形成的梭织层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改性涤纶纤维为经纬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静君郭梧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洪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