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41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利用地膜结构一体化形成滴灌带,节省制作成本的同时把滴灌带与地膜结合在一起,便于人力铺设安放,节约人力铺设成本的灌溉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铺设地膜,将地膜主体展开铺设在田垄上,划分地膜区域,折叠地膜,加工滴灌带,加工滴灌孔,对灌溉带主体进行处理。利用地膜结构一体化形成灌溉带,节省制作成本的同时把滴灌带与地膜结合在一起,便于人力铺设安放,节约人力铺设成本,利用地膜进行弯折融合形成滴灌结构,大大减少了购买额外滴灌带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在农业种植中进行滴灌的滴灌带的制备方法,属于农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地膜结构一体化形成滴灌带,节省制作成本的同时把滴灌带与地膜结合在一起,便于人力铺设安放,节约人力铺设成本的灌溉带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对于滴灌带与地膜的安装次序,是先将滴灌带铺设在种植垄间,然后再由人员牵拉地膜将地膜覆在滴灌带上将整个种植垄覆盖上,以此起到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的功效,滴灌带与地膜需要分步进行铺设,导致铺设的放置的繁琐不便,而且在覆盖地膜时地膜的压迫也会对原本摆放好的滴灌带造成扰动,影响其摆放的中心位置,对后续农作物的均匀滴灌溉造成影响。公开号CN105949736A公开了一种双翼型防灼伤滴灌带,包括用于输送灌溉用水的中管以及设置于中管下侧的用于滴灌的滴头,在所述中管上方设置有黑色可降解地膜,所述黑色可降解地膜的左右两端连接于所述中管上,在所述中管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白色可降解地膜,该装置其滴灌带与地膜结合为一体,但本质还是滴灌带与地膜的分开组合形成,在两者所需成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地膜结构一体化形成滴灌带,节省制作成本的同时把滴灌带与地膜结合在一起,便于人力铺设安放,节约人力铺设成本的灌溉带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铺设地膜:将地膜主体展开铺设在田垄上;>所述地膜主体宽度为700-1400mm;2)划分地膜区域;在地膜主体上按宽度划分出两个滴灌区,将地膜主体按150-250mm长度等距分为多段;两个所述滴灌区相重叠,且相重叠的部分形成融合区;所述滴灌区宽度为20-30mm;3)折叠地膜:按压滴灌区靠近地膜边缘的一侧处,将地膜主体侧边沿滴灌区一侧向上翻转,向内折叠,然后按压滴灌区另一侧处,将地膜主体侧边反向向外折叠,并压平,此时地膜主体中部重叠为五层;4)加工滴灌带:从地膜主体的一端开始,将第一段地膜主体在中部的重叠位置进行热熔使其粘连融合形成融合痕,使得两个滴灌区闭合形成两个滴灌带;5)加工滴灌孔:使用滴灌打孔装置伸入第一段形成的两个滴灌带内扎孔形成滴灌孔;6)对灌溉带主体进行处理:将下一段地膜主体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对地膜主体整体进行改装,对地膜主体和灌溉带进行一体化;最后进行滴灌作业:将滴灌带和外部水泵连接,水体进入滴灌带,从滴灌孔渗出进行滴灌;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滴灌打孔装置,其特征是:由插管、通孔、铰接座、固定杆、拉把、固定耳、盖板和刺钉组成,所述插管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插管为圆柱形空心管,所述插管上的端面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插管为防静电PVC材料制成,所述插管上置有固定杆,所述插管上置有铰接座,所述盖板上置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通过铰接轴和铰接座相铰接,所述铰接轴上置有扭转弹簧,所述盖板为弧形板,所述盖板和插管相贴合,所述盖板的弧形凹面上置有多个和通孔一一对应的刺钉,所述刺钉尖头朝向盖板中心线,所述盖板上置有拉把。有益效果。一、利用地膜结构一体化形成滴灌带,节省制作成本的同时把滴灌带与地膜结合在一起,便于人力铺设安放,节约人力铺设成本。二、利用地膜进行弯折融合形成滴灌结构,大大减少了购买额外滴灌带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地膜滴灌带制作叠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地膜滴灌带融合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地膜滴灌带打孔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滴灌打孔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5本专利技术滴灌打孔装置盖板的立体结构图。附图中其中为:地膜主体(1),滴灌带(2),融合痕(3),滴灌孔(4),插管(5),通孔(6),铰接座(7),固定杆(8),拉把(9),固定耳(10),盖板(11),刺钉(1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铺设地膜:将地膜主体(1)展开铺设在田垄上;所述地膜主体(1)宽度为700-1400mm;2)划分地膜区域;在地膜主体(1)上按宽度划分出两个滴灌区,将地膜主体(1)按150-250mm长度等距分为多段;两个所述滴灌区相重叠,且相重叠的部分形成融合区;所述滴灌区宽度为20-30mm;3)折叠地膜:按压滴灌区靠近地膜边缘的一侧处,将地膜主体(1)侧边沿滴灌区一侧向上翻转,向内折叠,然后按压滴灌区另一侧处,将地膜主体(1)侧边反向向外折叠,并压平,此时地膜主体(1)中部重叠为五层;4)加工滴灌带(2):从地膜主体(1)的一端开始,将第一段地膜主体(1)在中部的重叠位置进行热熔使其粘连融合形成融合痕(3),使得两个滴灌区闭合形成两个滴灌带(2);5)加工滴灌孔(4):使用滴灌打孔装置伸入第一段形成的两个滴灌带(2)内扎孔形成滴灌孔(4);6)对灌溉带主体进行处理:将下一段地膜主体(1)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对地膜主体(1)整体进行改装,对地膜主体(1)和灌溉带进行一体化;最后进行滴灌作业:将滴灌带(2)和外部水泵连接,水体进入滴灌带(2),从滴灌孔(4)渗出进行滴灌;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滴灌打孔装置,其特征是:由插管(5)、通孔(6)、铰接座(7)、固定杆(8)、拉把(9)、固定耳(10)、盖板(11)和刺钉(12)组成,所述插管(5)上开有多个通孔(6),所述插管(5)为圆柱形空心管,所述插管(5)上的端面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插管(5)为防静电PVC材料制成,所述插管(5)上置有固定杆(8),所述插管(5)上置有铰接座(7),所述盖板(11)上置有固定耳(10),所述固定耳(10)通过铰接轴和铰接座(7)相铰接,所述铰接轴上置有扭转弹簧,所述盖板(11)为弧形板,所述盖板(11)和插管(5)相贴合,所述盖板(11)的弧形凹面上置有多个和通孔(6)一一对应的刺钉(12),所述刺钉(12)尖头朝向盖板(11)中心线,所述盖板(11)上置有拉把(9);使用时,初始状态下盖板(11)和插管(5)相贴合,当需要扎孔时,用手握紧固定杆(8)和拉把(9),使得盖板(11)沿铰接轴向外转动使得盖板(11)和插管(5)分离,将插管(5)插入一段滴灌带(2)中,将手松开,盖板(11)在扭转弹簧的回复作用下复位,其上的刺钉(12)插入插管(5)上对应的通孔(6)中,对滴灌带(2)对应位置进行穿刺扎孔,使用方便,能够一次扎出多个滴灌孔(4),扎孔效率高;所述插管(5)为圆柱形空心管设计,能够和灌溉带的弧形面贴合,且被刺钉(12)穿刺下的地膜能够进入到插管(5)内部进行收集,避免散落造成污染;所述插管(5)上的端面为可拆卸结构的设计,便于将插管(5)端部打开,将内部地膜进行集中清理;所述插管(5)为防静电PVC材料制成的设计,避免储罐和地膜主体(1)之间摩擦产生静电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铺设地膜:将地膜主体展开铺设在田垄上;/n所述地膜主体宽度为700-1400mm;/n2)划分地膜区域;在地膜主体上按宽度划分出两个滴灌区,将地膜主体按150-250mm长度等距分为多段;/n两个所述滴灌区相重叠,且相重叠的部分形成融合区;/n3)折叠地膜:按压滴灌区靠近地膜边缘的一侧处,将地膜主体侧边沿滴灌区一侧向上翻转,向内折叠,然后按压滴灌区另一侧处,将地膜主体侧边反向向外折叠,并压平,此时地膜主体中部重叠为五层;/n4)加工滴灌带:从地膜主体的一端开始,将第一段地膜主体在中部的重叠位置进行热熔使其粘连融合形成融合痕,使得两个滴灌区闭合形成两个滴灌带;/n5)加工滴灌孔:使用滴灌打孔装置伸入第一段形成的两个滴灌带内扎孔形成滴灌孔;/n6)对灌溉带主体进行处理:将下一段地膜主体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对地膜主体整体进行改装,对地膜主体和灌溉带进行一体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铺设地膜:将地膜主体展开铺设在田垄上;
所述地膜主体宽度为700-1400mm;
2)划分地膜区域;在地膜主体上按宽度划分出两个滴灌区,将地膜主体按150-250mm长度等距分为多段;
两个所述滴灌区相重叠,且相重叠的部分形成融合区;
3)折叠地膜:按压滴灌区靠近地膜边缘的一侧处,将地膜主体侧边沿滴灌区一侧向上翻转,向内折叠,然后按压滴灌区另一侧处,将地膜主体侧边反向向外折叠,并压平,此时地膜主体中部重叠为五层;
4)加工滴灌带:从地膜主体的一端开始,将第一段地膜主体在中部的重叠位置进行热熔使其粘连融合形成融合痕,使得两个滴灌区闭合形成两个滴灌带;
5)加工滴灌孔:使用滴灌打孔装置伸入第一段形成的两个滴灌带内扎孔形成滴灌孔;
6)对灌溉带主体进行处理:将下一段地膜主体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对地膜主体整体进行改装,对地膜主体和灌溉带进行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膜滴灌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打孔装置由插管、通孔、铰接座、固定杆、拉把、固定耳、盖板和刺钉组成,所述插管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插管上置有固定杆,所述插管上置有铰接座,所述盖板上置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通过铰接轴和铰接座相铰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蔬客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